分享

【美国往事】邦与国 效忠谁?

 文山书院 2015-04-17

【美国往事】邦与国 效忠谁?

2015-04-17 梨梦舟 文山书院

一般而言,构成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有三个基本要件,即统一的经济体系、统一的文化体系和统一的政治体系,而有机联结的经济体系,又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邦联制时期的北美,这三个“统一”都还没有实现,各殖民地在考虑共同体事务时,都奉行本位主义、以自己所在的殖民地为大,大多数混乱也由此衍生。

兄弟阋墙 祸根早伏

北美各殖民地之间的边界划分,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引发了无数争执,甚至闹到要兵戎相见。在《邦联条例》待批准期间,高度敏感尖锐的边界纠纷,差点使该条例流产。

比如,马里兰对弗吉尼亚拥有那么多的“非法”土地十分不满;宾夕法尼亚和弗吉尼亚则围绕皮特堡的归属,唇枪舌战了20年之久;而康涅狄格对怀俄明河谷垂涎三尺,一度试图派兵占领;新英格兰与新罕布什尔争吵不已的,是格林山到底应归谁所有;北卡罗来纳的东西部之间,还上演了一次“全武行”。

早在1765年,马萨诸塞的政治闻人詹姆斯·奥蒂斯曾忧心忡忡地告诫人们:“要是听任这些殖民地一直胡作非为下去,明天美洲将会成为血肉横飞的屠宰场。”

北美殖民地之间的明争暗斗,没有演变成大规模的内战,多亏了独立战争之前,它们之上还有英帝国的无尚权威。而英帝国成为斗争对象后,邦联政府却是扶不起的阿斗,根本不可能在各殖民地间居中调停。

北美各殖民地还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地域之争背后,是不同的经济诉求。北方的新英格兰,与西印度群岛、非洲之间发展起了兴旺的“三角贸易”,它的工商业和海外航运都走在各殖民地的前头。中部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和特拉华在内,物产富饶,乃是美洲粮仓。南方的殖民地,多种植烟草、稻谷和靓蓝,很早就发展起种植园经济形态。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主要贸易对象,其实都是英国,它们彼此之间经济往来反而不那么密切。

这种“花开几朵、各表一枝”的经济类型,使各殖民地经济上的竞争与对立,远大于相互的整合与需求。经济鸿沟独立战争前已长期存在,邦联国家形成后却一直未曾消失,后来更不断演化,最终导致19世纪中叶的美国南北战争。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起初,北美各殖民地间甚至称不上是“兄弟之邦”,在种族和文化方面,它们千差万别。在北美中部,瑞典人是特拉华河畔的第一批定居者,荷兰人最先在纽约(原名“新阿姆斯特丹”)建立据点,之后,莱茵兰德意志人、苏格兰—爱尔兰人等纷至沓来。这些不同来源的移民群体,宗教信仰各异,性格特征相殊,想把他们都统一到著名演说家帕特里克·亨利所声称的“美利坚人”概念里,当时还有点天方夜谭。

《独立宣言》上签字的56人中,有18人不是英国后裔,他们有什么理由非要尊重与英国的联系呢?他们签署《独立宣言》,主要不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而是为各殖民地脱离母国、自成主权实体呐喊鼓呼。

互不统属的经济形态、五花八门的种族和文化,反映到政治上,是北美民众选择身份认同时,普遍以各殖民地、而不是以邦联国家为最高归属,还不能称得上是有机统一的“命运共同体”,即所谓美利坚民族。当时北美民众的心目中,所谓邦联国家,不过是一个利益联盟,它们所在殖民地的法律和权力应该居于“美国”之上,就像今天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法律和权力应该居于联合国之上一样。

而这个“利益联盟”,又是建立在共同反英这一点上。当独立战争胜利、英国正式承认殖民地的独立地位后,各殖民地内部一度被抑制的地域主义,马上就压倒了联为一体的需求,又各奔东西、自行其是了。
一个有着内在张力的新国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产生的。归根到底,北美大众还没有在一个关键点上达成共识:到底是以各自所在的殖民地,还是以新创制的“美利坚合众国”为最高效忠对象?

独立之火 因何而燃

“邦”大,还是“合众国”大?这个问题引发的争吵,早在费城第一届大陆会议时就开始了。

1774年9月5日, 北美12个殖民地的55位革命精英首次聚会时,曾围绕应该以各殖民地为单位,还是以与会代表个人为单位进行投票,发生了深刻分歧。帕特里克·亨利强烈主张,所有参会者都以个人的名义,也即作为“美国人”,而非作为弗吉尼亚人、纽约人或者其他任何殖民地的人进行投票。这个思想观念非常超前的提议,没能得到会议代表们的多数支持,经过讨价还价,还是确定以各殖民地为单位进行投票。

这样一来,前来参会的北美精英们,所代表的乃是各殖民地而非整个北美,这与现在的美国国会议员,虽由各地选出,却代表了整个美国,情况完全不同。

到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时,北美政治精英们又在两个问题上吵成一团:一是继续保留在大英帝国范畴内,还是选择独立?二是如果独立,北美殖民地是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还是一个国家联盟?前者很快达成共识,后者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一直模棱两可,难怪乎后来北美内部会爆发那么激烈的政治纷争。

即使是《独立宣言》主要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这样的顶尖精英,也公开宣称“弗吉尼亚是我的祖国”。其他许多人士,口头上说是“美国人”了,但下意识里所想的,仍是“我是罗得岛人”“我是马萨诸塞人”等等。

帕特里克·亨利在第一届大陆会议上曾经大言炎炎:“整个美洲已经融为一体。你们的地界在哪里?弗吉尼亚人、宾夕法尼亚人、纽约人、新泽西人之间的区别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不是弗吉尼亚人,我是一位美利坚人。”但独立战争结束后,还是这位著名演说家,语调却随之一变:我是弗吉尼亚人!

华盛顿在指挥一支“多国联军”的过程中,对各殖民地的地域主义最有感触、也特别深恶痛绝。有一次,他曾想劝新泽西来的部队向合众国宣誓效忠,这些士兵竟然一口回拒:“新泽西才是我们的国家!”

如果独立战争的目标,不是去建立一个包括北美各殖民地在内的新国家,那么,背叛母国的真正动机,又是什么呢?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邀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