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一切景语皆情语

 冷鳳 2015-04-17
论一切景语皆情语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两点:一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所以,清代的另一位学问大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
   中国古代的诗词中,景与情是不可分离的。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中国古典抒情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诗中之景,不是原本的自然之景,而是有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起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具有灵性。诗中之情,也不是空洞和概念之物,而是由景象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诗人的内心活动既千变万化,又细微幽眇,无法用一般的词语直接表现,所以,常借助具体的景物描写,写出独特微妙的感受过程,达到情感的表现。
  人生活在尘世,也可以说生活在“景”中,四季变化,雨雪风云,草木荣枯,鱼虫出没——一幅大自然的旷景,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秋风瑟瑟,万物凋零,树叶纷落,常常使人产生悲伤的情绪;春风和煦,百花盛开,杨柳依依,又常使人心旷神怡;日落叹光阴易逝,望月思故乡友人,无处不散发着情感。
  景是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体,而置身景中的人是有情的,所谓“触景生情”抒情,只是外界之景作用于人的感官,触发了人的联想,于是七情六欲就“生”出感来了。因此,人不同,景不同,时世不同,情也就不会相同。即使面对同一景,由于时世不同,际遇不同,生出的情也大不相同。同样是咏春,身任治世太守的白居易欣赏的是西湖早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派生机,诗人欣悦无比。而身逢乱世的诗人杜甫看到的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片凄凉,以至见花流泪,闻鸟心惊。他忧国忧民,苦念家人,痛人肝肠。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更是怕见春色,“触目愁肠断”,每日“以泪洗面”,吟出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悲歌……这便是景物无意而人多情,触景生情,景因人异,千古亦然。因此,花好月圆能使合家团聚的人生快慰,而使家破人亡流落在外的人更生凄惶;恶风苦雨令跋涉在外的游子痛苦凄凉,而对踌躇满志的进取者来说,未必不能激发斗志。
  在景物描写中,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如王观的《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里的山与水象人的秋波与眉峰,凝聚着离情别绪,而离人就要向那遥远的山水间行去。这里的山水,不是单纯的自然之景,它被赋予了生命。又如柳永的《雨霖霖》:“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首词更直观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多情的人为离别而感伤,离别的季节恰好在凄凉的秋天,愁绪加深一层。在离别之际,心绪不佳,容易醉酒,而酒醒之后,已是天各一方。杨柳是描写离别之景的意象。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看到杨柳岸,已不是原来的地方,而晓风残月更增添了离愁。
  《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凝炼但内容丰富,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这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却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更生凄凉之感。在这里,作者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在第二幅画里,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原本没有任何情感的自然景物在诗人赋予的感情色彩下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诗词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散文小说等亦如此。观古今作品,无一不通过景来抒情,因而,以景言情,亦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