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作文如何精彩结尾?-头条网

 蓝天电子工作室 2015-04-17

【经典示范】

熟悉的声音

吉林 荆柳城

一阵清脆流畅的鸟鸣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关掉床头的闹铃,却久久没有起床。以前可不需要闹铃的,父亲卖豆腐的吆喝声就是我起床的信号:清脆的梆子声和悠扬的吆喝声听起来是那么有力量。自从一年前父亲突然去世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听到这清脆而悠扬的声音了。

听父亲说,我家做豆腐已经传了六、七代了,点豆腐有极高明的秘诀,在本地名声显赫。谁都知道我家的豆腐细腻、嫩滑、清香、爽口。我家卖豆腐与别家也不同:别人家卖豆腐一般是推着三轮车,边走边吆喝:“豆腐”!我父亲则不同,他是骑着三轮车,手里拿着一副祖上传下来的豆腐梆子,轻轻敲打,就会发出清脆的声响:“梆、梆梆”,然后是悠远的吆喝:“豆——腐”!

我家的豆腐梆子据说至少有200多年了,也算是个文物了。它是由一整块枣木做成的,中部掏空,上端开口,下部留出手柄,在配一个同块木料做成的梆锤。由于这梆子是世代传下来的,早已打磨的油光锃亮,个别地方由于长期敲打,已经凹陷下去了。看起来弱不禁风,实则声音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梆、梆梆;梆、梆梆”,能穿堂过院,让你知道卖豆腐的来了。

父亲的吆喝也极具特色。他吆喝时,“豆腐”的“豆”字拖得极长,大概能有4拍;而“腐”字却极简短,半拍不到,给人一种精炼的感觉。在配上清脆的梆子声,让人觉得这豆腐一定是极为爽口的。我也曾和父亲去卖过豆腐,也敲过梆子,喊过吆喝,但效果却不理想。

“梆、梆梆;梆、梆梆;豆——腐”!父亲用豆腐撑起了一家人的幸福,我一直以为这样的日子会继续下去,每天都伴着豆腐梆子声起床、上学,回家总有爽口的豆腐吃。但命运扼杀了我的幸福,那清脆梆子声而悠远的吆喝声离我远去了,剩下悲伤地心灵和虔诚的祝福。

熟悉的声音,远离的幸福。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内容具体,情节感人,浓浓亲情自然流露,结尾余味悠长耐人寻味。深情结尾,再次渲染情感。文章利用不同的细节,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起床的铃声、吆喝、梆子的声响等细小的情节叠加起来,加大了情感的厚重感。结尾处饱含深情的语句,进一步诠释了这种情感的炙热。

娓娓道来,流露文化气息。文章为我们详细地描述了豆腐梆子的制作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民俗文化扑面袭来,极具感染力与影响力。同时,作者对父亲独具特色的吆喝声也重彩描绘了一番。两者结合,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历史悠远的民俗文化,使文章的内容更上一层楼。

沿着雷锋的足迹前行

吉林 孙爱珺

一滴雨水,融入江河,灌溉万千良田;一缕阳光,穿越太空,映照各方角落;一束鲜花,悄然迎春,辉映明媚春天;一名军人,大爱无疆,塑造不朽丰碑;一种精神,诠释奉献,构建助人楷模。

雷锋,一个普通而又高尚的战士;雷锋精神,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道德基因。学习雷锋,就是像雷锋一样做人办事;学习雷锋,就是沿着雷锋的足迹前行!

沿着雷锋的足迹前行,我行走在美丽的校园。老师走过来了,我主动问好;同学对我挥手,我对他微笑;低年级的同学跌倒了,赶紧把他扶起来;地上有垃圾,必须捡起来,我走过的地方,不应该有垃圾。我是学校的一份子,是校园的主人。

沿着雷锋的足迹前行,我行走在温馨的社区。邻居家的王奶奶要去送牛奶瓶,我顺路,一起带过去吧。修鞋的大爷要去买份报纸,我说,别麻烦了,我回来的时候给您捎一份儿!王婶在写板报,问我能否帮她画个插图,我说,为社区做事时应该的!我是社区的一份子,是社区的主人。

沿着雷锋的足迹前行,我行走在热闹的街道。一个蹬三轮的叔叔正在上坡,我顺手推了一会儿,叔叔回头说:好小伙子,力气挺大!一个阿姨跌倒了,旁边的人都离的远远的,我想,我走的是雷锋的路,于是我问阿姨,用不用帮忙?阿姨很感激地点点头。扶起了阿姨,我觉得好像扶起了久违的温馨。

沿着雷锋的足迹前行,我行走在可爱的中国。我发现祖国各地都有雷锋的影子。雷锋路、雷锋储蓄所、雷峰号公交车,遍布城乡的“雷”字号,让我感到自己从不孤独。看,各种活动中的志愿者,他们就是雷锋的投影!

沿着雷锋的足迹前行,我走向世界。一路走来,一路传递真诚和爱心,爱心之花生机勃勃,回响着最动人的奉献之歌!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构思新巧,结尾语句给力含义深刻。递进的模式形成清晰结构。作者为了表现自己践行雷锋精神,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递进式的展开。从“校园”、“社区”、“街道”、“中国”四个方面描述,分别展现了自己沿着雷锋的足迹行走,不断践行雷锋精神的历程。

给力的结尾精彩点明主题。开篇点题、结尾扣题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求。本文作者开篇运用比喻的写法,显现雷锋精神的作用。结尾承接上文,暗指雷锋精神已经传遍了神州大地,走向了世界。给力的结尾含义深刻,精确扣住主题,升华了中心。

【病文提高】

困 惑(三类文)

吉林李庆欣

【标题是“困 惑”,但文章于此相关的情节却极不明显。】

“你呀,就知道和老王他们几个瞎哄哄。”刚放学回家,就听到妈妈的唠叨声,“还不快把这两瓶茅台给牛局长送去,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有了他的帮忙,你……不就成了!”

【此处缺少衔接,镜头的转换太突然。】满脸密布乌云的老爸正歪坐在沙发上,桌子上放着两瓶茅台。

这可是爸爸最爱喝的酒啊!每次去超市,爸爸总是指着“名烟名酒专柜”上的茅台对我说:“孩子,等你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先给爸爸买瓶茅台!”是爸爸自己买不起茅台吗?当然不是,爸爸一个月的工资买三瓶茅台还绰绰有余。可爸爸总是把工资用到必须用的花销上,不舍的乱花。

“刺……”菜下锅了。【此句太突然,不知所云。】

王叔——妈说的老王,是爸爸的同事,他俩总喜欢聚在一起,喝一盅半盅的,但是从未达到过酩酊大醉的程度,爸爸说,真正喜欢喝酒的人心中有数。【此处介绍老王,对表现“困惑”的主题没有意义。】

爸爸突然站起来,拍拍裤子,“饭不吃了,出去一趟!”

妈妈得意洋洋地说:“早这样不就好了!”

我心理很不是滋味,爸爸去送礼了?……唉,情随事迁,爸爸也有自己的苦衷啊!眼瞅着一个个学历、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都爬到他的头上,换了谁也不会甘心啊!更何况爸爸是个要强的人。

爸爸回来的时候,已经快11点了。我问爸爸礼物送到了吗。爸爸摆摆手,满脸醉意地说:“去,把纸笔拿来!”爸爸用颤抖的手写了个歪歪斜斜的 “正” 字。

“孩子,记住!”爸爸指着那个“正”字说,“做人不能离了这个字!”【结尾突兀,没有照应开头。读者会有疑惑:茅台酒呢?被他喝了还是送礼了?】

【提升建议】

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送礼的故事,借此表现爸爸的品格。但是,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个别语段不知所云。修改建议:首先,标题不是很符合文章内容,是否可以换一个贴近文章主题的题目。第二,开篇设计的没有吸引力,要重新设计。要么开篇点题,要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文章线索不清晰。可以根据“送礼”的事件选择一个可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比如“两瓶茅台酒”、“爸爸的坚持”等等。用这样的线索把整个事件的情节串联起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四,文章情节不连贯,有的地方上下文承接的不好。

【提升佳作】

原则

吉林李庆欣

嘿,桌子上放着两瓶茅台。

“爸爸!”我正叫着,突然看见满脸密布乌云的老爸正歪坐在沙发上。

怎么爸不高兴?这可是爸爸最爱喝的酒啊!每次去超市,爸爸总是指着“名烟名酒专柜”上的茅台对我说:“孩子,等你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先给爸爸买瓶茅台!”是爸爸自己买不起茅台吗?当然不是,爸爸一个月的工资买三瓶茅台还绰绰有余。可爸爸不买,他总是把工资一分不少地交给妈妈,爸爸说,这是原则。

“你呀,就知道和老王他们几个瞎哄哄。”厨房里传来了妈妈的唠叨声,“还不快把这两瓶茅台给牛局长送去,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有了他的帮忙,你……不就成了!”

“刺……”菜下锅了。

王叔——妈说的老王,是爸爸的同事,他俩总喜欢聚在一起,喝一盅半盅的,但是从未达到过酩酊大醉的程度,爸爸说,这是原则。

爸爸突然站起来,拍拍裤子,“饭不吃了,出去一趟!”说罢,拎着两瓶茅台出去了。

妈妈得意洋洋地说:“早这样不就好了!”

我心理很不是滋味,爸爸去送礼了?……唉,情随事迁,爸爸也有自己的苦衷啊!眼瞅着一个个学历、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都爬到他的头上,换了谁也不会甘心啊!更何况爸爸是个要强的人。

爸爸回来的时候,已经快11点了。我问爸爸怎么回来这么晚。爸爸摆摆手,满脸醉意地说:“去,把纸笔拿来!”爸爸用颤抖的手写了个歪歪斜斜的 “正” 字。

“孩子,记住!”爸爸指着那个“正”字说,“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则!”

妈妈这时也披着衣服出来了,推了推爸爸,“酒呢?”

“我和老王几个人喝了,一滴也没糟蹋!”

【提升启示】

提升文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是读过之后,一个勤俭持家、爱酒但不嗜酒、正直的人物形象就非常鲜明地呈现在眼前。原因有:首先,替换了标题。“原则”作为爸爸的座右铭,也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第二,开篇语言有特色,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第三,行文中在关键的语段后面简单扣题,彰显“原则”。第四,调整了语段的顺序,更为合情合理。题目是“原则”,行文过程中从三个地方指出爸爸的原则,彰显出爸爸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呼之欲出。最关键的是,文章结尾处明确了“茅台酒”的去处,“两瓶茅台酒”贯穿全文,也是文章的线索之一。这样,整篇文章情节符合逻辑,线索清晰,主题明确。

【全面提高】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如果一篇语言流畅优美,结构新颖精巧的文章,结尾却索然无味,岂不可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尾呢?我们该怎样避免呢?

第一、 胸无全局画蛇添足。明明全文已经结束,但是生怕读者读不明白,于是又啰里啰嗦地再说一次,就是典型的画蛇添足。其原因在于缺少全局意识。怎么开头,怎么展开叙述,怎么把握详略,怎么点明中心,怎么收束全文,这些问题都要在写作时考虑清楚。只要把事件叙述清楚了,人物形象清晰了,中心思想表达出来了,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结尾了。不要低估读者的智商。有的作品还故意留下悬念,让读者自己思考,自己想象,效果往往比什么都解释清楚的要好。

第二、空喊口号无病呻吟。有的同学喜欢在文章结尾喊几句口号,抒一番情感,自以为很高明。其实,这种结尾最煞风景,往往会影响主题思想的表达。我们写文章,思想感情应该渗透在对事件的叙述上,表达在对景物的描绘中,而不是用口号的形式表达中心思想。所以,同学们应该注重在叙述过程中表达观点,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表达褒贬,在描绘风景的过程中表达心声。这样,就不会出现无病呻吟的结尾了。

第三、随心所欲不知所云。有的同学写文章随心所欲,想到哪写到哪,觉的字数够了就停笔不写了。试想这样的结尾怎么可能扣住主题?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抒情,文章的结尾要么首尾照应,要么卒章显志,决不能写着写着贸然停笔,那不就是有头无尾了吗?我们教科书上的文章都是经典篇章,大家只要认真阅读,用心品味,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结尾!

——想在中考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吗?

加微信1:ch5188(呼和浩特)微信2:Mst_xuexiao(其他省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