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玉之“真假皮色总动员”C

 新乡的天空 2015-04-17


  如今在收藏的过程人们更加重视和田玉的皮色,皮色是和田玉籽料重要特征之一,它不仅是籽料鉴别时重要标志,也是籽料的魅力所在,喜玉皮可表达玉的内涵,形象与美感。玉雕大师也能够巧妙的利用和田玉的皮色雕刻,从而使玉雕作品更加的俏美。

如果你想鉴定玉器、藏友交流可以搜索 icangyu2(藏玉个人2号)添加。如果您已经添加藏玉个人号,请不必重复添加。

  然而在实际的收藏过程中,假皮却泛滥成灾。假皮的种类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如是初学者要看真假皮色的确是有一定的难度,做得好的皮色就是玩了多年籽料的人也难免会有看走眼的时候,很多玉友是越假的皮看着越动心,在反复思量后好多人在诱人的价格面前和貌似极品籽料面前屈服,要知道好皮对于同等肉质的籽料多重要,价格会翻几翻。所以有好多爱玉的朋友会在这上面失手。下面藏玉就教大家一些“相皮”之术。


  皮色的形成

  和田玉的皮色是次生的,一般厚度小于一毫米。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是由于和田玉中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为三氧化二铁所致。和田周边本身就是一个大铁盆,含铁量很丰富,和田玉在流水的作用下,在玉质较松,有裂纹往往会被金属阳离子所沁入,形成了所谓的皮色。常见皮色有白皮、黑皮、枣红皮、秋梨皮、鹿皮、芦花皮和粗地红皮等等。一般来讲,芦花皮和粗地红皮的料子材质可能较差,其它几种皮色料只要润都是比较好的料子。

  有人说,真皮无色,是有道理的。真皮不管它是什么颜色玉工雕玉时琢下来的玉粉都是白色的,而染色的假皮则浮于表面、色凝凹处,磨下的玉粉是带色的。一件带皮籽料是否为真皮,玉雕师傅最清楚。虽然这种天然的次生皮色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和造假出来的皮色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真皮色

  首先藏玉简单的说一下真皮色,真籽料是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自然受沁,只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纹的地方颜色比较深。这种皮色是相当的自然,一般皮色厚度很薄,小于1毫米。形态各种各样,有脉状、星 点状、块状、石化皮等。同时,外皮布满如同人体皮肤上的“汗毛孔”一样的细小麻粒),高低不平,用放大镜就能看到这些“毛孔”呈纤维状、针 状、叶片状等。


  总结一下皮色就是:

  1.沁色有层次感;

  2.皮的玉质和肉的玉质基本相同;

  3.表皮颜色由深入浅;

  4.裂隙上的颜色由浅到深;

  5.色是“长出来”的,有“色根”

  6.表面的磨砂感和油性比较明显;

  如图:


  人工染色的各种方法

  一些商家为了仿和田籽玉,用人工颜色做出玉石表面的皮色,利用无机和有机染料染色,通常的做法首先是对普通和田玉打磨,然后进行表面染色,做出类似油脂皮外表,以达到仿和田玉籽料的目的,同时亦掩盖了玉质的瑕疵和缺陷。下面,藏玉介绍一下比较常见四种皮色染色概念:冷染、热染、烧烤、借色。

  一:冷染

  早期用核桃皮及中草药和天然染料,现在多用化工染色剂.冰乙酸.无水乙醇等十余种化工原料调配出的药水在苯酚等若干种起渗透作用的药水的配合下将料子放入事前调配好的药水中.沁泡一个星期左右.然后捞上来仔细观察.把色过于假的部分磨去.只留下仿真度高的.在放入滚筒中滚.出来以后颜色看着就会自然很多了。

  其特点是

  1.沁色均匀无层次感;

  2.玉质较松处皮色较深色,表皮颜色沁色均匀无根;

  3.裂隙处颜色由深到浅;

  4.皮色浮于表面或沁色过深;

  5.不敬业的作假表面有明显的白点,这些白点是由于强腐蚀性酸碱溶液的侵蚀,将玉石的结构破坏,失去油脂感,显得干涩感,即使盘玩一段时间,短暂油性有所缓解,但是放一段时间,又回恢复干涩。

  如图:


  敬业的作假其表面强酸碱特征不明显,但皮色表面凹陷处呈胶质光泽;如图:


  二:热烤

  将配好的染料涂在料子表面或将料子用棉布包裹起来.用事先调配好的药水倒上去使药水沁透棉布.然后把料子放入一个特制的铁桶或者是烤箱中慢加热.被染色的料子的自身温度会原来越高.然后药水会沁入料子里面.行内这种方法叫做烤皮。



  冷却后经过修饰其特点是:

  1.沁色均匀有流动感;

  2.表皮沁色均匀无色根;

  3.玉质较松或棉、僵、绺、裂处有的呈现“色根”,裂隙处颜色由深到浅且常常伴有焦糖装聚集;

  4.皮色浮于表面较通透;

  5.玉料油性表面无明显变化,皮色表面凹陷处呈胶质光泽;

  如图:


  三:烧皮

  一般是用汽油喷枪或者天然气喷枪对准一点.用瞬间的高温改变局部结构.使被加热部分结构变得疏松.然后将事前调配好的药水摸上去.也称点皮。多用于优质山料上。

  其特点是:

  1.点皮处油性明显比未点皮处显得干和粗糙;

  2.皮色多呈蜂窝状沁入,中心颜色深边缘相对较浅,看似呈有层次的过渡渐变扩散效果;

  3.由于玉器表面局部结构被高温侵蚀,失去油脂感,显得相对干涩感。

  如图:



  四:借色之借糖

  借糖:就是把糖料的糖色部分切除,留下部分糖色和糖沁的过渡色,然后用点皮的方法在料子上加色.经过以上加工,上等山料染色后的还会再人为的做毛孔。

  点皮后的特点是:

  1.皮色沁色自然,有层次感,有色跟,但沁色颜色均匀;

  2.表面粗糙干涩,油性不大。

  3.不做点皮处理的特点是毛孔假或无毛孔。

  如图:



  借色:常常用在俄料上,大家都知道原生的俄料颜色比较丰富,有黑皮、红皮、灰皮,用类似于借糖的方法来借这些山料的皮色冒充籽料,由于其市场价直逼和田籽料,所以冒充籽料的情况呈下降趋势,其特点是皮色都比和田籽厚,可以比较容易的从玉质、颜色,毛孔上判断,这里仅做简介,不深谈。

  红皮俄料山流水和灰皮料此种料子大家见到得比较多了,白度比较好,结构为云朵状,一般利用红皮冒充籽料的较多。

  黑皮料除了黑皮并无其他色系的皮色.随着黑皮料价格的上升,其市场价格基本接近和田籽料,黑皮俄料的边角料冒充高端和田籽料,但是大部分玩家都偏爱红黄皮.所以一些人就拿这些料子染色之后当做籽料来出售.辨别黑皮料的方法也很简单.黑皮料顾名思义有黑皮.经过染色的黑皮料.在红或者黄色的皮色下往往还会有一层黑皮;且都无毛孔。

  如图:



  而在假皮色中较难把握得有两种:

  一、玉料上本有一些皮色,经“增色催艳”使其更符合“枣皮红”、“纯漆黑”、“洒金黄”等名贵皮色。

  二、人工皮色经工匠精心雕琢,取舍剃留,玉件表面只留“一星半点”,颜色看似自然柔和。

  皮色辨别

  藏友们可以看下面这些和田玉的皮色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从这块“籽玉”光溜溜的表面不难看出,这是一块磨光料(也叫滚料),因此,这块玉石也不可能是籽玉。事实上,这块玉石的石性较重,有经验的玉友会知道,这是一块由低质青海玉磨光而成的假籽料,表面的铁红颜色也明显是漂浮在表面的,是人工仿皮色。


  这块“籽玉”乍一看似乎有皮纹,但细看却是凸处光滑平整、凹处无毛细孔、凸平面远远大于凹面,说明这个纹理并不是水浸造成的,而是人工打磨出来的。加上这块玉料很水透,色泽灰暗,应该是新疆戈壁玉和青海玉的特征,因而是块假籽料。玉料表面的“皮色”既不像籽玉的撒金皮,又不像籽玉的浆皮,而是很散漫的晕染色,这种色显然不是真皮色。


  这块玉料的形体还没有脱离山料的特征,因而它最多只能是一块山流水料而不是籽料。玉料上的“皮色”也是典型的人工滚色,也就是将玉料放在滚筒里加进少量颜料滚成的。籽料的天然皮色都是首先会依附于棉浆部分,嵌进裂纹里的皮色也呈水草样渗透,谓之“水草沁”,而这块玉料裂纹上的“皮色”明显是浮在表面的,更没有水草样,散乱在表面的其它色点都没有根由,很不自然。因此,这块玉料上的色是假皮色。


  虽然“撒金皮”是新疆和田籽玉最年轻的皮色,但正宗天然的撒金皮色应该是色泽沉着、带水色的黄色,美术上称“复色”,而这块玉料上的“撒金皮色”太过刺眼、生分,因此不用细看就可判定是人工做的假皮色。


  这块玉料的形体还残留山料的特征,因而它至多只能是山流水料而不是籽料。玉料表面裹满了殷红的“皮色”,但却不是与肉质的松和紧、有浆质部分和没浆质部分相关联,给人感觉只是在玉料上套了红袋子,显然是假皮色。我们从那个小窗口也可以看到,这“皮色”一点根由都没有。事实上,但凡开小窗口的玉料基本上都是为掩盖肉质短板而裹重色,这类玉料不是肉质很假一看就穿、就是已高度风化了的“垃圾玉”。


  这件玉料的“皮色”看上去比较逼真,但这种色泽仿佛是被浸沁在黄色的水里而不是在清澈见底的玉河水里,说它是撒金皮又不是,说它是浆皮它的黄色与浆质结构又不吻合,感觉只是漂浮在表面。这种不自然的色当然不可能是天然的真皮色。


  这件玉雕留着一个红印,想以大师范来抬高身价,但玉料表面的皮色却是典型的人工“烧红皮”。事实上,这块玉料是青花料,做假者把带有青色的部分做上重重的“烧红皮”将其掩盖掉,只露出白色的部分。为了不过于直白,还在白色部分做了点轻微的“皮色”。然而,这种刻意其实已经暴露了人工痕迹,所做的“皮色”牵强得几乎没有一点与肉质相关联,则更可以看出是假皮色。


  看到这种小窗口我们就应该想到前面所说到的,基本上都是肉质不像籽料而用重色包裹来掩盖、或是已经高度风化了的“垃圾玉”,这块玉料属于前者。从包裹的红色薄得像漆皮、整个玉料的“皮色”到处都一样没变化,就不难判定它是假皮色。


  这块料的皮色有二层,第一层是底子里黄加黑花的皮色,这种皮色是彩色籽玉或者彩色卡瓦石都会有,但“化开”的黑花通常都是卡瓦石所特有。用吊水法测密度就可以区分彩色籽玉或彩色卡瓦石,前者密度是2.85-2.95,后者则是2.60-2.70。第二层是上部的红色,明显是浮在表面的,是人工添加的,目的无非是想掩盖住上部露出的肉质结构,这也更暴露出这件料是卡瓦石。


  这是一块浆质重且均匀的玉料,这种玉料进入玉河长期浸泡后,表面很容易被裹满金黄沁色而成为“金包籽玉”。由于浆质重就意味着质地松,因而天然的金包籽玉表面的沁色会沁到内里,如果切开,断面可见沁色与浆质是交融的、有一定厚度的,而且因浆质均匀沁色也相对均匀。然而,这块玉料上的“黄沁”却只是漂浮在表面,并且散乱不均,显然不是天工造就。

  上图的10块玉石表面的皮色均是假皮色。你看对了吗?

  假皮标本

  我们再来看一下假皮子。这种皮色给人总的感觉很不舒服,在皮色的过渡上很不自然,这种皮色看的多了也没有什么问题。一般都能分辨出来,这种皮色千万不要和别人轻易打赌哦。


  下面这块料是二皮子,原本料上带有一些皮色,但人为给加上了一层假皮。第二组图,原石子料本身是白肉带黑点,但加上皮色之后即变成了红皮下的黑点,给人的感觉很真,实为假皮一种,这种皮色可以蒙不少的行家。


  下面这些料是高档料,皮色很漂亮,但都是中间透肉,两头带皮的假皮料。皮色的色调完全一样,制作手法上也稍微复杂一点。但这种皮色在做好之后,要有人工的长期的盘玩过程,才能形成现在的这种皮色,该料肉眼是真假难分,而且价格极高。首先这种料从形状上、料形上、润度上都还算很不错的。但错就错在了皮色。


  再看看这些不真不假的皮,这种皮色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假皮色。这种假皮盘玩的时间久了,皮色也就越来越淡,变得真假难分。但可以这么说,这种皮色95%为假皮。如果你想赌剩下的5%你也可以试试呀。


  假皮、真皮,在收藏上我们不应该一律排斥假皮。比如下面图片的料,因料形好,肉质佳,皮色也很淡的,可以对皮色采取不用计较的办法来对待。也是很值得收的料。毕竟收的是料不是皮。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假皮在形式或是方式方法上做假的程度不同并且多种多样,在实践过程中假的会有成千上万种的形式。所以必须强调要多看实物,或细看图片,从中来慢慢的领会,这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积累时间,且不可操之过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