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婆 阎婆惜之母,阎婆惜只18岁,阎婆的年龄顶多不过四、五十,过去人结婚生育年龄都早。这位中年妇女,现在该叫“大妈”,是个精 明厉害角色。看她醉打唐牛儿一节:劈脖子将唐牛儿一叉,伴随着一顿臭骂,把这个闲汉一路叉出门外,随后收帘子,关门户,一连串动作干脆利索。这一节描述很 生动有趣,两版电视剧却都没有表现,很遗憾。 人到中年,世事见得多,想得也远些。知道面包比爱情来得重要,所以婆惜恋小张闲,阎婆却 重视宋江,也说得明白:“我娘儿两个,下半世过活全靠着押司”。眼看着女儿怠慢宋江,由不得她心里不急。偶然在街上遇着宋江,便死活将他缠了去,不想这一 缠却枉送了女儿性命。 阎婆惜母女个性毕肖,姜是老的辣,阎婆的机心更胜一筹。看她赚宋江到县衙一段:女儿被杀,阎婆虽万剪穿心却不 动声色,与宋江一递不错一句的周旋,显然方寸未乱。她深知单凭一己之力捉不住宋江,于是哄宋江说要去棺材铺装敛女儿,待两人来到县衙前,阎婆才一把扭结住 宋江,大喊“有杀人贼在这里!“ 阎婆的主意不错,不想却被唐牛儿搅了。平时为人好坏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宋江到底被唐牛儿无意间救了。 潘金莲 《水浒》里女性,属她着墨最多,故事最曲折。是无可争议的“水浒女一号”。关于她的话题争议太多了,有作家特别出了书。两版电视剧也都用很大的篇幅详细讲述了她的故事,对她的心理变化也作了细细解读。 老 版电视剧中的潘金莲过于清纯无辜,使武松杀嫂的行为不被观众同情,多少影响了英雄的形象。新版在老版的基础上做了合理调整,将金莲从一个qin劳本份的家 庭主妇堕落为杀夫毒妇的心理过程作了细致表现。使得观众一方面不是不同情潘金莲,一方面也不能不理解武松杀嫂。 金圣叹称武松为天人。 我同意。看武松的形貌举止,确是天神下凡。武松少欲,所以有神力。中外古代都有大力士的传说,如参孙,海格利斯。现代人脑力发达,又不知节欲,故体力日益 退化,再出不了能与猛兽相搏的勇士了。也或者因为现在动物少,轻易遇不到,哪里遇到的都是人。我看过几眼电视上播的大力士角力赛,大概是美国的一个电视节 目,那比赛的壮汉看着煞是怕人,或者可以与猛兽几个回合。 听三毛解说《水浒》,说武松对潘金莲不是不爱,是不能爱,也有几分道理。武松并非完全不解风情,看他假意调戏孙二娘及蒋门神之小妾时的作派,轻言薄语的倒象惯弄此事的闲汉。 王婆 类似阎婆的角色,年龄或者也差不多,阎婆打了唐牛儿,王婆打了郓哥。郓哥是大约十二、三岁的男孩子,还打她不过,可见王婆年纪不很大。个性也与阎婆相类,或者比阎婆更狠辣,潘金莲谋杀亲夫,都是由她出谋划策。 王 婆似是一个寡妇,不见她丈夫出场,只说有一个儿子在外谋生,渺无音信,死活不知。那么她一个妇道人家也谋生不易。王婆开茶坊,也利用消息灵通的便利条件, 作媒婆,牙婆(人贩子)等兼职工作,说明她嘴皮工夫了得。过去,“三姑六婆”在人们心目中是些厉害难缠的角色:脑筋活,消息灵,口齿利,走东家窜西家,说 三道四,搬是弄非。社会生活中少不了她们,但同时她们的所作所为也常招人非议,惹人厌。 其实王婆倒是个有趣的人物。个性开朗,爱开玩 笑。看她打趣西门庆,很有些幽默感。这大概也跟她的职业有关,作为一个茶坊老板娘,免不了与各色人等打交道,自然磨练得八面玲珑,口伶齿俐。至于电视剧里 的王婆,新老版各有千秋,老版表现王婆包打听,长舌妇的一面更充分。 王婆为西门庆给潘金莲设局,一方面想从中谋利,一方面可能也看不惯潘美人配矮穷丑的武大郎。说心里话,我也看不惯,只是不该为此下毒害人。 孙二娘 男人婆,谋财害命的连续杀人犯,食人者,社会危害极大。武松杀人是为了报复,孙二娘夫妇杀人害命则是为了谋财,主观恶性极大。张青还有个“三不杀”,孙二娘则百无禁忌,这样人其实非常可怕。说其“反社会人格”都是抬举它,母夜叉实无人格,是人形恶魔,怪兽。 原 著里的母夜叉形象可怖,电视剧的孙二娘则颇有看点,央视98版里的孙二娘改造比较成功:形象丰满美丽,性格凤骚po辣,去掉了原著人物的粗蠢凶悍之气,观 众比较容易接受。新版的孙二娘我也看了几个镜头,身形苗条,身轻如燕,完全没了原著孙二娘的影子,而且尽在表现她与张青的爱情故事,粘粘糊糊,缠缠绵绵, 看得人不耐烦,看了好几分钟也没见她蒸人肉包子。就没有再看下去。 尚不知三毛怎样评论武松与孙二娘,或者她认为武松对孙二娘有感觉?看原著也不是不可能,也许有些男人就是不爱美女爱悍妇,特别是具反社会人格的罪犯,有个孙二娘这样配偶,作案时是个好帮手。 玉兰 张都监家的养娘,大约半奴仆半家伎的身份,类似《红楼梦》里的芳官,被张都监假意指给武松做妻室,其实是想利用她施美人计。 被张都监这么一指婚,武松当然对她的感觉有所不同。听见喊“捉贼”,又见是玉兰指点说“贼往后花园走了”,武松不疑有它,中了奸计。 两 版电视剧都着力表现了玉兰与武松若有若无的感情纠葛,但都不令人满意。老版里的玉兰完全无所作为,她有大段时间与武松相处,却只说过一句“哥哥是个直性 人”,似是感叹,似是暗示。新版的玉兰则太理想化。以玉兰的身份,岂能不忌主子的威势,岂敢公开对抗命令?相比之下,老版中玉兰的表现,其实是比较贴近现 实的情况,可能由于演员的演技不足,没能充分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也或者她对武松只以兄妹相待,不愿娶她心怀不满? 如果我来编剧,剧情当如是: 玉 兰不愿参与陷害武松,又不能不惧怕主人的威势,于是于静夜无人时,悄悄私下里来找武松,想以实情相告。见了他却欲言又止:一是顾念主人的恩惠,二是一时不 知从何说起。武松却误以为她是思春来私会。那个时代,有婚约的未婚男女,是不可以私下会面的。玉兰非时非处而来,让武松想起了潘金莲曾经的举动,十分生 气,认为玉兰不知羞耻,或冷眼相对或斥责一番,玉兰羞忿而回,武松错失遇救良机,最后到底中了张都监圈套。 张太公女儿 被飞天道人强掳,又被武松从蜈蚣岭上救下来的妇人,武松不只没杀她,也没要她奉上的一包金银,反而让她将去养身。她的出场,是为了表现武松“冤有头债有主,不滥杀无辜”。 武松灭了张都监一门,包括仆从,过去人眼里,家仆也算这家人,谁叫他们也姓主人的姓呢。得人恩惠,陪人受罪,重人情的中国人发明了侏连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