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山岩岩 鲁邦所瞻 -----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徂兮徕猗 2015-04-19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鲁颂》称赞:“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汉武帝登封泰山后称颂它:“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五岳之首的泰山地处山东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它突起于华北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相对高差达1300米,与周围相对平缓的地势对比明显,视觉效果格外突兀,凌空高拔,直冲霄汉,呈现群峰拱岱的态势,构成了泰山博广厚重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于是就有了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种种比喻。泰山自古便被视为是社稷稳定、国家昌盛的象征。


          泰山雄伟峻拔,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正如红门天阶石坊上的对联那样“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汉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壮美著称,高崖深涧,奇峰怪石,林海松风,禽,自然景色千姿百态,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四大自然奇观。徜徉其中,感叹、欣赏大自然的造化神工,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五岳独尊

泰山在五岳中属东岳,位列五岳之首,号称“五岳独尊”。 泰山的尊崇地位缘于它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它的独特地理位置。历代帝王不论建都何处,每逢改朝换代,接受天命,或功成封禅,都会千里迢迢来泰山祭祀和封禅

 
关 于“封禅”的记述,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作过如下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 曰禅。言禅者,神之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 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封禅大典是山岳祭祀礼仪中最隆重的盛典。司马迁的父 亲司马谈由于没能亲历封禅大典,因而抱憾终生。历代帝王的封禅进一步确立了泰山的尊崇 地位。
 
“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山所在的齐鲁大地,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古代“北辛文化— 大汶口文化—典型龙山文化”的中心。  西周灭商以后,非常重视以泰山为中心的山东地区,分封周公的长 子伯禽在泰山以南建立了鲁国,又把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姜子牙封在泰山以北建立了 齐国,从而使这里的经济、文化又得以高速发展。这一时 期在齐鲁大地还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如孔子、孙武、孙膑、孟子、 墨子、邹衍等,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这里文化发达、思想活跃的具体体现。秦汉以 后泰山周围经济、文化的发展,就无需赘述了。  
泰山地处东方古称岱宗。西汉刘向在《五经通义》中对“岱”和“宗”的意义进行了解释,他认为“泰山,五岳之东岳也,为兖州镇。一曰岱宗,言王者受命易姓,报功告成,必于岱宗也,东方万物之始,交代之处。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也”。也就是说,岱含有起始、交代、交替的意思,东方是阴阳交替之处,也是万物的本源起始之处,所以称泰山为岱;宗,就是长,岱宗之意即为大山之长也。

除上述文化因素外, 泰山特殊地位的形成,还有其自身的自然地理方面的因素 。学者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中,运用了现代地理学、文献学、神话学等理论,也对泰山的独尊地位展开了详细的论证。他认为,泰山正位于华夏文明起源地区的大三角的中心地带,即中国古史上著名的中州-中原地区——“中国”的重心上,并且又是该三角区中唯一的大山——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由于 泰山所处的华北大平原辽阔坦荡,整体海拔较低,因而山的相对高度特别大,从泰安城望泰山,该山有一种高山起于平野的浩然 气魄。另外,与泰山相临的山峰大都低于泰山300~400米,登上泰山环视诸山,确实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视觉感受。 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华夏文明的中心代表和明显标志。

  博大深广、延续不断的历史文化,雄伟高耸、拔地通天的自然特征,得天独厚、位踞 东方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泰山特殊的地位。《史记·封禅书》记载,在秦以前有72个帝王曾行封禅之事。自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后,西汉的武帝,东汉 的光武帝,唐代的高宗和武则天、唐玄宗,宋代的真宗等,都曾到泰山举行过浩大的封 禅盛典。这一种制度化的礼仪大典,在当时和后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民众泰山 崇拜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会有影响。伴随着帝王的巡守和封禅在泰山的举行,对于泰山 崇拜的神灵化过程和泰山神的人格化过程也逐步完成,从而为民众泰山信仰的兴起和繁 盛奠定了基础。

                                     泰山神崇拜与信仰  

   泰山的尊崇地位另一重要元素是宗教。在帝王巡守和封禅泰山的过程中,泰山只是作为一个自然实体而存在,巡守和封禅的 主要目的是对天、对地的告祭,泰山只是人与天帝相通的神域所在,告祭的场所。以后藉由道教的五行学说和始皇帝的封禅之举,泰山神的地位才从一般的山神跃升为主管人间贵贱尊卑、生死修短的大神本来只是齐鲁一带所尊奉的泰山,便一跃而成为 雄视天下的最高一级的“神灵”。并被冠以“东岳大帝”的称号,后来唐宋时的封号“天齐王”、“天齐帝”则表明了古人对泰山神地位的界定——与天帝相比肩。几千年来,凡改朝换代、王者易姓、天降祥瑞、国家升平,抑或天灾人祸、动荡不安等情况,帝王必定或巡狩、或封禅、或祭祀,以期沟通神意,固国安民,于是泰山神被官方“正式”赋予了主政新旧交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职能。由于泰山神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列入国家祀典,享有惟天子祭祀的待遇,这使得泰山神信仰具有了浓郁的国家宗教的性质。在封建社会里,泰山神实际上是以近乎天帝的权威和地位享受祭祀的。 

从战国至两汉,泰山神信仰在民间有了“泰山治鬼”、“泰山府君”的传说,冥界的主宰从天帝 转变为泰山神,泰山成为众鬼的归宿。。”东汉纬书《孝经援神契》云:“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这一信仰的演化仍然源于岱宗为阴阳交代、万物起始之地的观念。泰山主生死,是泰山信仰区别于其它山岳崇拜最显著的特色。此时的东岳神与最初的属于自然崇拜的泰山神以及有着国家宗教色彩的泰山神已经不完全是一致的了,东岳大帝成了民间信仰中一位统摄万灵、神通广大、信众广泛、具有浓郁道教色彩的大神,各地礼敬东岳大帝的习俗也蔚然成风。旧时各地皆有东岳庙,并且大都以道士奉祀香火就是这种信仰的结果。传说旧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的神诞,该日,各地皆于庙中举行盛大庆典,各种祭祀祝祷活动十分隆重,其香火之旺盛,几乎遍于全国各地。。”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说“中国人死者,魂归于岱()山地也。”汉《乐府歌辞·蒿里曲》就有“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的诗句。蒿里山位于泰山南麓,曾有汉武帝等四位帝王在此禅地,(1931年蒿里山曾出土唐玄宗、宋真宗禅地玉册,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蒿里山因此也随之被视为“阴曹地府”的象征。古语有云:“魂归蒿里”,就是说人死了灵魂都要到蒿里山接受阎王爷的审判,然后才能过奈何桥,轮回投胎。 蒿里山曾建有规模宏大的蒿里山神祠,又名森罗殿。陆机的《泰山吟》颂道:“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以远,层云郁冥冥。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明人许仲琳在所编《封神演义》中,让姜子牙封周朝武将黄飞虎任东岳大帝之职:“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 

          元代翰林集贤学士徐世隆在重修泰山《蒿里山神祠记》中,叙述了蒿里山阴曹地府的历史。蒿里山又叫高里山,蒿里本是古人送葬的歌名。秦末农民起义首领田横楚汉相争时,自立为齐王,不久被汉军所灭。汉朝建立后,田横率徒党500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刘邦命其到洛阳,田横不愿称臣于汉,便在被迫前往的途中自杀。其党徒遂作蒿里挽歌送葬,并集体自杀。乐曲经音乐家李延年加工整理,分为二曲:(音:泻)露曲送王公跺人出殡,蒿里曲送士大夫、平民百姓出殡。汉之后以为人死精魂归于泰山蒿里,其山便筑阎王殿,因立75司,以为追逮收捕,出入死生之所。

在数千年的文明中,封天禅地的人文主题与高大雄伟泰山自然景观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泰山“天堂仙境”、“人间闹市”、“厚土大德”的三重空间景观。这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地府--人间--天堂”的唯一实体空间载体。其布局是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这样的布局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由“人境”至“仙境,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从明末到清代,泰山道教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即以碧霞元君为代表的神仙道教在泰山得到空前的发展,东岳大帝信仰逐渐被碧霞元君信仰所取代。

关于碧霞元君的由来,民间说法不一。据李谔《瑶池记》记载,黄帝曾遣玉女七人在泰山建岱岳观,羽衣云冠。七女之中,只有一女修而得道,即碧霞元君。《岱史·玉女传》中说,天仙圣母本石口西牛国奉符县人,生于东汉明帝永平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三岁即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感母教,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后石屋修道,三年丹成,遂依于泰山,其名玉叶。可见汉晋时已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颓,石像仆地,玉女像也沦落于岳顶玉女池内。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玉女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昭真祠即是当今泰山山顶碧霞祠的发端。明成化年间,又将昭真祠拓建为宫,弘治年间更名为灵应宫,嘉靖年间再更名为碧霞祠。 

明人王锡爵在《东岳碧霞宫碑》中记载了碧霞元君的职能和灵感:“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明代以来由于碧霞元君影响日益扩大,碧霞元君的信仰和崇拜渐渐在民间兴盛起来。

  泰山上的碧霞元君,泰安人习惯把她称为泰山奶奶。元君的称谓,显然有官方化、贵族化的色彩;而奶奶,则是平民化、世俗化、亲情化的。布衣裙钗远胜于凤冠霞帔。人们相信只要亲近泰山奶奶,一炷香,一叩首,就会受赐于福祉、平安和吉祥,求福、求寿、求子、求财、求学、求升迁……有求必应。于是,精神得到抚慰,心灵得到净化,生活充满信心,生命更具意义。这就是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世俗信仰!

民间俗称碧霞元君为泰山娘娘、泰山奶奶、泰山老母等,认为她神通广大,能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民间还多以碧霞元君为保护妇女生产之神,其塑像一侧常塑一抱婴儿侍者,故称之为泰山娘娘或送子娘娘,妇女们信奉尤其虔诚。中国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功利目的,有灵就有香火,于是泰山娘娘的香火越来越旺,东岳大帝之香火也逐渐被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所替代。明人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记》中记载:“自碧霞宫兴,而世之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数千里,每岁瓣香岳顶数十万众,施舍金钱币亦数十万。”清代福格《听雨丛谈》也说“礼岱者皆祷于泰山娘娘祠庙,而弗旅岳神久矣!”民间传说碧霞元君诞辰日是四月十八,每年的这一天,碧霞元君的诞辰庆贺活动就非常热闹。农历四月间,大地回春,草木萌发,到泰山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清人韩锡胙在《元君记》中说:“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币喃喃泥首。”信仰之盛可见一斑。 

除了到泰山进香朝拜外,全国各地还建有成千上万座元君庙,也都香火繁盛。清代至民国,这种民间碧霞元君信仰日渐普及和世俗化,香火越来越旺,元君圣诞庙会日也演化为一种民俗节日。

登泰山,保平安。在人们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活动中,泰山一直寄托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对生活平安和谐的期盼与向往。在她的伟岸身躯默默保护下,无论你在何时何地,都会感觉到来自泰山的力量,听到她一声平安的祝福!


           梁父之丘今何在 

古代帝王祭地除了梁父山之外,还有蒿里山,云云山、亭亭山(云亭山),都是泰山南面的低矮小山丘。由于历史久远,现今已经很少有人(包括生活在近处的当地人)知道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山丘,曾经在历史上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曾经引起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思古幽情。 

 

                                                 梁父山

梁父山:别名映佛山,迎福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东南麓,新泰市天宝镇后寺村北。京福高速G20化马湾出口沿省道09公路南行8公里即到。离我的家乡20余公里,闲暇时曾数次登临。梁父山海拔288米,虽不高但是山势峭拔险峻。巨石林立,远望如万仙朝圣,气象庄严。山上松柏亭亭如盖,苍翠欲滴。山巅有北齐时期刻经巨石一处,巨石状如坐佛,故又称映佛山。据史籍记载,上古至秦汉时期历代帝王君主封泰山必禅梁父,有地神之称。因此梁父山在华夏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梁父山北齐刻石 

          《史记·封禅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七十二家。秦始皇于二十八年,汉武帝于西汉元封元年、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三十二年,均登封泰山又降禅梁父。自秦汉后侈谈封禅者无不以泰山、梁父并称。孔子登梁父,作《邱陵歌》喻推行仁道的艰难。东汉张衡以《梁父吟》喻仕途险恶,诸葛圭曾任梁父尉,诸葛亮随父宦游,好为《梁父吟》。汉唐间乐府流行的《梁父吟》,更是脍炙人口的名曲。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创作小说也借用《梁父吟》这一佳题为篇名。因此,梁父山有着浓厚的文化和宗教色彩,为一座历史名山。

  附录:                             梁甫吟·李白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嵲屼当安之

 

 梁父山西南有竹溪,开元二十五年,李白曾在此隐居,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徕山的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寄情于山水林泉,妙辩玄宗,纵酒酣歌,放旷不羁,性之所至,高风绝尘。“迄今人去已千载,流风余韵犹宛然”。而今的竹溪,虽已无复唐代碧玉千竿的胜境,但清流依旧,山月无恙,犹使人时时追怀太白诗仙的遗韵。 


                                                     泰山与民族精神

 从人文历史的角度而言,泰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可以称得上是“华夏第一山”。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被视为是社稷稳定、国家昌盛的象征,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说法。泰山是我国古代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对泰山的信仰寄托了中国人最真诚朴素的美好愿望和寄托。季羡林先生在长诗《泰山颂》中赞誉泰山为“国之魂魄,民之肝胆”,两千五百多年前,先哲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从此成为一座文化的大山。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鼐、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给后人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有《诗经》里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汉代张衡的“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的对泰山的向往,也有司马迁以泰山为象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检验人生价值的标准。三国时著名诗人曹植,登泰山写下了《泰山梁父行》、《飞龙篇》、《仙人篇》等泰山仙游诗,南朝诗人谢灵运也留有“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的诗句。唐宋时代,文人学士游泰山蔚然成风,泰山的美在他们笔下有了更深层次的发掘和颂扬,“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李白,登泰山时留下了《泰山吟》、《梁父吟》、《送范老人归泰山》等十几首诗。其诗句:“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等,烩灸人口,久传不衰。被称为诗圣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25岁登泰山时就写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桐城派大家姚鼐的《登泰山记》是泰山游记的千古名篇。我国现代美学专家杨辛教授,曾29次登临泰山,被泰山雄伟状美的景色所深深吸引,并被泰山蕴含的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的精神所鼓舞,写下了“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的诗句,成为当代泰山诗作中广为传颂的一首。
     泰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集中体现。从文化角度讲,泰山是当之无愧的国山,泰山泰山与民族精神与中国情感、
用泰山北斗来赞誉成就卓越、品德高尚而为人景仰的杰出人物,由此可见泰山在中国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它将壮美的文化、自然景观与华夏儿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登高必自”的意志、“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不辞细壤”的博大胸怀、“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和“国泰民安”的美好寄托有机融为一起,自古就有“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誉,被称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中国虽然名山众多,但真正在国人心目中享有至尊地位且具有崇高精神价值的只有泰山。从这一点来说,泰山是唯一的!泰山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