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科學家通過方藥量效關係研究量化中醫用藥

 醫門熊貓 2015-04-19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記者李斌)面對重疾,中藥藥量不能再按目前普遍認為的經方一兩折合3克計算,應按照9克折算才既有效又安全……目前,中國科學家建立了方藥量效關係研究的方法學體系,為臨床急危重難疾病的劑量選擇提供依據。

      藥物劑量是取得臨床良好療效的關鍵。長期以來,由於對中醫方藥劑量理論缺乏深入系統研究,使其始終停留在傳統、模糊描述與概括階段,制約了中醫藥發展。

      經過5年努力,在中國“以量-效關係為主的經典名方相關基礎研究”項目支援下,中國科學家經過大量文獻、實物考證,尤其是通過開展11項逾千人的臨床研究,從臨床、基礎、煎煮研究等多個維度,解開了中藥經方劑量千年之謎。

    以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仝小林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單位專家組成的科研團隊首次全面考證了經方50味常用中藥在2000多年時間裏臨床用量的演變歷史,深刻揭示了唐末兩宋時期方藥用量驟然大幅下降、現今用量變小的原因。

    科學家們以治療糖尿病的葛根芩連湯、治療急性不全性腸梗阻的大承氣湯和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麻杏甘石湯等示範經方為對象,從藥理、毒理、代謝組學、元基因組學、網路藥理學等多學科角度進行研究,初步建立了方藥量效關係研究方法學體系,提出並證實了“隨症施量”等臨床用量策略。

      “這些成果不僅引領中醫走向量化時代,更使中醫個體化醫學模式的內容變得豐富。”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說。

    “我們的研究突破了困惑復方量效研究的技術瓶頸,證實了中藥存在寬泛的劑量範圍,為急危重症臨床擴大用量範圍提供了循證醫學證據。當然,在治慢病和治未病時,用量需酌情遞減。”仝小林說。

    “方藥量效關係研究難度很大,但前景廣闊,才剛剛開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振吉說。(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