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的雾知识大全,"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这间的一层雾状不透明物质,实际上是一种硬玉矿物退变质作用的结果。由于温度的降低及压力的增加,原生次生矿物包裹在硬玉岩外部,形成了中心部分是硬玉岩、外面是次生矿物层,最外层是风化壳的格局,今天邓家雄就给大家解读一下,翡翠原石的雾。 简言之,"雾"是指翡翠的皮(已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内之间的一种半气化氧微风化的硬玉层。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份,是从风化过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纳长石和霞石。 雾与肉通常者有较为明显的界线,但是二者在矿物成分和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别不是很大。"雾"的厚度变化很大,有厚有薄,较为常见的在1厘米左右,也有厚者可达数厘米,玉质不佳的,雾常常较厚一些。雾有不同的颜色,如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等等。一些行家认为,白雾和黄雾反映出较好的玉质,红雾逊之,黑雾则最差。 雾的有无及雾的颜色可以反映原岩的信息。"雾"的出现是有翠色的一种预兆,不同颜色的雾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能指示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均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与绿无关。 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浅的白色称白雾。有白雾的翡翠一般说明其内杂质少且地子干净,含铁量不高,是较纯的硬玉岩,有一定的透明度,若白雾之下有绿,可能出非常纯净的翠绿,与地互相搭配则价值连城。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赌白雾。 一般红雾和黄雾是由于含铁量高而引起的,而高铁又使得翡翠绿色发暗。黄雾显示氧化铁的存在,但尚未高度氧化。若为纯净的淡黄色的雾,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内部,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 红雾则说明其内铁的含量高、氧化度高,翡翠皮壳风化的时间越长,其红雾聚集越多,但可能致使翡翠内部出现灰地。由于具有一定厚度的红雾能够掩盖翡翠原石的内部颜色特征,所以通常情况下无法根据红雾来判断赌石内部的颜色情况。但是,如果玉料的黄雾、红雾比较厚的话,也可以用作黄翡、红翡,或是当做俏色来巧加利用。 但是,并非所有翡翠均产生雾,原生矿床出产的翡翠就基本没有"雾",而主要是受风化程度较强的次生矿床的翡翠雾才会比较明显。另外,要是在翡翠原石的皮上露出了雾的颜鱼,则这种情况被称之为"雾跑皮",有一部分行家就会认为这样的原石里面的"肉"必定会显灰鱼调,很有可能会极大地影响翡翠绿色的鲜艳度,是种不太好的征兆。 1、白雾(缅语叫pu)。一般出现在黄盐砂和黑钨砂皮壳下,厚薄不定,但多数比较薄。去皮后露出白玉肉,像大蒜的皮覆盖在玉肉上,柔柔一层。如雾下有颜色且比较浅,那么当你把雾擦掉后,颜色即会浓艳起来。 2、黄雾(缅语:昆生)。一般在黄盐砂或水石皮壳上,黄雾常出现。黄雾这个系统很庞大,有淡黄、中黄、深黄、金黄、老黄等颜色。如其生在顶级的玉石上,其雾的利用价值不可小看,是很好的雕件料子。如果是毛料有霉松花,松花擦掉露出的雾很黄,你再把雾擦了,其色是泛蓝色的,黄味一定不足。如果是超过50公斤以上的大料子,赌石头时候一定要谨慎。 3、蜂蜜雾(缅语:怕也)。其雾的颜色如蜂蜜一样,这种雾代表翡翠的肉质一定很细腻且透明,是上乘好雾。 4、红雾(缅语:控泥)。红雾有两种:一种淡红、一种艳红。这种红雾厚着可以做戒面,很顶级。同时也是巧雕好材料。一般老做翡翠的不太喜欢红雾,因为红雾爱跑皮(关于跑皮昨晚我详细说过),雾跑皮的石头十个九个灰。 5、牛血雾(缅语:控略)。其雾色凝结和牛血一般,牛血雾的翡翠底灰,如果外皮有松花时,一定不要切了。切出来多数回去跳海,裂多、底灰、藓多、色偏。 6、黑雾(缅语:控美)。黑雾常常出现在黑石头上面,黑雾不能太黑,如果太黑,玉肉可能成蓝色、灰蓝底或者黑蓝底,肉质里面还会有黑点或者其它藓。黑雾薄厚都有,厚者底灰,但是会出高绿,色力不够。一般人还喜欢赌黑雾。 所、有的玉石有松花,一擦看不见色,是雾把色隔绝了,结果不敢赌,其实再擦下去,色就出来了。有雾的玉石主要产自达木坎、帕敢、木那场区,大谷地的玉石有少量白雾,龙肯、后江场区、小场区、雷打场区玉石都没有雾。这个要记住。还有一种特殊的雾,是白雾和蜂蜜雾混合体,这种雾的石头肉质细腻,是好的把玩件料子。摩西沙头层一般是白雾,很薄。会卡也少,但是要具体看是那层。 翡翠原石的皮壳 皮壳是包裹在翡翠原石表面的一种次生矿物层,其形犹如蛋壳,故称之为皮壳或皮。它是翡翠砾石在地标环境中遭受风化及埋藏作用时,因翡翠砾石表面的硬玉矿物发生水解而生成的一些次生矿物组合(三水铝石、埃洛石、柯绿泥石等)。很显然,皮壳的矿物成分与玉肉的矿物(硬玉)是截然不同的,因而所表现出的特性也就明显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