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抽动症的咨询训练方法

 tuzididie 2015-04-19
   

儿童抽动症的咨询训练方法

 

(一)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随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多发生于5~15岁,男多于女。少数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逐渐加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抽动症的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是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突然、快速、重复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行为改变等症状。早期以面部为主,逐渐发展到颈部、肩部,最后至躯干、四肢。面部抽动表现为咋样、斜眼、扬眉、皱眉、咧嘴等;头颈部抽动表现为点头、摇头、扭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抽动表现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肩、扭臀;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喉部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吼叫、哼哧、呼噜声、咳嗽、清嗓音、咂嘴、喷气、气喘、大声表达淫秽语言、无端用脏话骂人或随地吐唾沫等。有极少数患儿还可有裸露癖、遗尿、攻击性行为及幼稚、焦虑、抑郁、不守纪律、狂躁、恐怖、口吃、自残行为等。

 

(三)造成儿童抽动症的原因

 

造成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生物学异常等。

 

(1)环境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疲劳、过度兴奋、刺激的活动,如看紧张、激烈、恐怖的电视,在灯光色彩变化迅速的电子游戏。考试前后,患儿症状愈加明显;此外,模仿别人的类似动作、心理刺激和躯体性疾病,也会诱发本病。常见的心理刺激因素有:受惊吓,如突然受到动物的袭击、过马路时几乎被车撞伤等;慢性焦虑,如父母不和、父母长期生病、母亲又生了孩子而分散了对患儿的宠爱等。

 

(2)遗传因素:患儿家族成员中本病发生率较高,尤其双生子、同胞患病的一致率也较高,提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观察发现家族中若有类似疾病者其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比无家族史者差。

 

(3)生物学异常发现: 包括母孕期疾病。产伤或窒息造成的脑缺氧,有研究发现约半数患儿脑电图有改变,不自主发声可能与大脑扣带回基底神经节及脑干部位不规律放电有关,约l/4患儿脑断层扫描发现异常,并发现在脑部的神经核中的杏仁核。尾状核、壳核中的神经组织有变化,研究还发现在正离于放射断层扫描检查患儿的脑神经基底节部位等处糖代谢的利用率比较高;在神经递质代谢的研究方面也发现有些异常,并且针对抽动症的药物治疗也提示某些神经化学物质代谢的异常。

 

(4)其他因素:可由于某些躯体病,如感冒、鼻炎、眼结膜炎等躯体病造成局部不适及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常见的躯体性疾病因素有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急性病症。另一种情况则可能服用某些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多动症,如苯丙胺,利他林等,使一些具有潜在抽动倾向的儿童诱发抽动发作。

 

(四)抽动症的咨询与治疗

 

虽然此病治疗较麻烦,但大部分预后良好。患儿多动等表现均为病症所致,并非患儿品质问题,家长见此不要认为是孩子故意捣乱,从而大声斥责。要知道,孩子对症状无控制能力,大声斥责会加重精神负担,只能使病情加重或反复。

 

对于大多抽动症儿童的家长来说,是否告诉儿童他自己的患病情况是很头痛的一件事情。其实抽动症儿童虽在学龄前起病,但患病期多在学龄阶段,而处于这个成长阶段的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判断能力,因此,家长要把此病以适当的方式告诉孩子,不夸大病情和医治难度,亦不可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这样,当患儿知道自己的疾病后,可以建立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好处的。

 

目前来说,抽动症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法。

 

1.心理治疗

 

抽动症作为一种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抽动症儿童大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缺陷,而且病程越长、病情越重的患儿其心理障碍越明显和严重。因此,在治疗时应该针对其心理发育不完善的特点,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一些细节性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期患儿从日常生活的表现到心理素质各方面都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1)对患儿的科学诱导要细致而耐心,多鼓励,少批评。

 

由于患儿注意力涣散,情绪易激动或消极悲观而造成他对周围事物感知缓慢,范围狭窄,分辨力弱,缺乏认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记忆的障碍、思维能力低下和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总是内心紧张,时常处于恐惧与焦虑的心境。针对患儿这样的心理特点,家长与教师应耐心细致地去引导儿童,并且要少批评多鼓励,善于发现儿童的优点而予以赞扬,并以此作为推动儿童心态改善的动力之源。

 

有患儿的家长说:我怎么就发现不了儿童的优点呀?我总觉得儿童一无是处,根本就找不到一个可以夸奖他的理由,或者也试过夸奖他,可不见儿童有任何进步。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是在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儿童。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家长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儿童,关键问题是家长“挑剔”的是什么。如果您“挑剔”的是儿童的缺点、短处,那么您传达给他的肯定是消极的消息。如果您“挑剔”的是儿童的优点,或者准确的说,您“挑出”的是他的优点,那么,您自然就会肯定、赞扬他。

 

对于多数患儿来说,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受到大量的批评。作业写错了,被老师批评;成绩没考好,被爸爸、妈妈批评;玩得时间长了,被爷爷、奶奶训斥……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令他们记忆最深刻的不是长辈的批评,而是那些难得的赞扬。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儿童尤其如此。夸奖儿童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常常要比批评大得多,效果也好得多。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来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就会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来。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给他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如批评、指责、打骂等,儿童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一个个小小的赞扬、鼓励,对儿童的影响有时是终生的。

 

也有的家长说,什么是儿童做对的事情呢?我觉得我的孩子太不如人家了,哪里还有什么做对的事情呢?其实,所谓“做对的事情”是相对于儿童的既定目标而言的。当儿童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或者和自己相比有了进步,这些都是儿童做对的事情,哪怕你的孩子上次考了20分,这次考了21分,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个进步。家长不能因为儿童考试不及格就训斥儿童,而要看到儿童已经取得了难得的一分。如果家长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相比,就很难发现他在哪些方面是高于别人的,因为他很难永远在所有方面、所有人中保持第一名,总会有人在某方面比您的孩子强,这时,家长就会感到很失落,就会觉得孩子没有优点可以夸奖。

 

当然,家长给儿童的夸奖必须是具体的,越具体越好。如果家长只是虚情假意对儿童说:“你真聪明”、“你真棒”,儿童听了以后会觉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变得更好。而且,对于大一些、已经有了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儿童来说,他们会觉得家长的话很虚伪,因而家长的话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给儿童的赞扬不能说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儿童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必要时家长还可以忽略一下儿童所犯的错误,要从内心相信儿童不是在故意犯错,那是出于病症的表现,儿童本身是无辜的;不要对儿童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搜儿童的缺点。

 

一般情况下,家长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当儿童做对某件事情时,家长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当儿童不小心做错了一点事情,家长就觉得儿童不守规矩,不是好孩子,因此而大发雷霆。其实,家长的首要任务是把儿童做对的事情从平凡的生活中挑出来加以赞扬。

 

(2)要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做学习的主人。

 

患儿由于病症的干扰,常会出现学业不良的情况,使得儿童对学习缺乏兴趣。此时的家长大多采用喋喋不休的说教或是强制命令的手段让儿童抓紧学习,但由于患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其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儿童在强制下虽然学习了,但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成绩却很少得到提高,或者抓紧一点就学得好一点,稍一放松成绩就又下来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除了积极给儿童治疗原发病之外,还应该在家长自身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上找原因并加以彻底改进。比如,有的家长一看到儿童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就马上大加训斥;而当好成绩提高了一些的时候,却不知适时的给予表扬,甚至还用“你看人家某某,考了100分,你比人家差远了”等的话来刺激他,给他当头泼冷水。长此以往,儿童的学习兴趣不仅会荡然无存,而且在其内心深处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从而进入“学业不良→不爱学习→不学习→学业更差”的恶性循环。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在给患儿制定学习任务的时候,适当地宽松一点,当他完成以后,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通过完成学习后,能体会到快乐的情绪,并因此逐渐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儿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专心致志的学,不能边学习边玩;在玩的时候,不妨就让他痛快的玩,不必考虑学习的事情。当然,患儿在初期不一定能做得到,这时父母可以先陪着他学,帮他建立自觉的学习意识。

 

(3)培养儿童的自立能力。

 

家长们为了儿童能“一心学习”,或是怕儿童干不好,帮倒忙,经常是什么也不让儿童干,事事自己代劳。殊不知,在父母好心的忙碌中,儿童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心也被一点点消磨掉了,变得一天天懒惰起来。他们在社会上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该如何解决,甚至在家中出现稍微困难一点的事情时他们也是手足无措。可见,在现实生活中有足够的能力独立生存比考几个一百分还重要。

 

培养儿童自立、独立能力是通过让儿童参加生活锻炼来实现的。生活锻炼的本身不单纯是为了干活,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勤奋自立的意识,并且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加深生活体验,进一步提高儿童的智能。

 

让儿童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会比四体不勤的儿童更有出息。从儿童成长的需要上讲,儿童其实也喜欢参加一点劳动、负一些责任,以满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需求。作为家长,应该满足他们。否则,等他们长大后会发觉,这一生有无法弥补的缺憾。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劳动与其健康人格密切相关。调查表明:第一,儿童的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第二,儿童从事劳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品德。因此,家长们应当从小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并以此作为培养优良人格的一个切入点。在家务劳动中,为儿童选择一个适合他的劳动岗位,郑重其事地交给他,使他具有光荣感和责任感。父母应当经常鼓励儿童所做出的努力,并给其具体帮助,使他感到劳动的高尚与劳动内容的丰富多彩。

 

(4)培养孩子处世、办事的能力,以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对患儿的教育不仅需要针对其心理缺陷进行纠正与完善,同时也应把他看成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个体,全方面培养其整体素质。其中,为人处事是人一生中一门艺术性很强且极其重要的学问,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环境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良好的处世、办事的能力才能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的人可以轻松地把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办得很漂亮,而也有人费很大劲却把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做得很糟糕。毫无疑问,前者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势必会游刃有余,而后者很有可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

 

处世、办事的能力绝不是在儿童成长中自动生成的,家长们要经常给儿童讲如何处世、办事的道理,告诉儿童在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逐渐使儿童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并创造机会让儿童多与人接触和交往,以使儿童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提高。

 

2.药物治疗

 

此病一般需要服药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治疗需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以氟哌啶醇为首选药物,约85%的患儿可达明显的疗效,开始剂量为0.5~1毫克,每天两次,以后根据服药效果调节剂量。同时并用安坦,可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

 

另外,由于抽动症患儿大多表现为阴虚阳亢,因此,在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油腻,以免更耗阴精,更助阳亢之势。另外少喝可乐、浓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及带色素的饮料,少吃方便面,膨化食品、奶酪、巧克力等含有防腐剂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服药期间特别注意尽量少吃姜、葱、蒜、羊肉、驴肉、海鲜、生冷食品、忌烟酒、禁服绿豆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