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卒中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渐近故乡时 2015-04-19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及前瞻性研究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与关系密切,较多证据表明阻塞性SAHS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各国指南均将睡眠呼吸暂停作为缺血性卒中监测建议。


来源:全科医学论坛


多导睡眠图应用于临床,关于SAHS与卒中相关性的报道越来越多。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及前瞻性研究显示SAHS与关系密切,较多证据表明阻塞性SAHS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各国指南均将睡眠呼吸暂停作为缺血性卒中监测建议。


SAHS导致卒中的机制


近年来,有关SAHS导致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很多,可以归纳为短期及长期因素。


短期因素包括:反复呼吸暂停时脑血流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且这些功能障碍可在觉醒状态下持续存在;此外有研究发现阻塞性SAHS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因此,推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临床研究发现SAHS患者夜间反复低氧-复氧所致的氧化应激、炎症级联反应及内皮功能受损等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血液凝固性增加也是发生卒中的重要病理机制。


长期因素包括高血压、经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等。


SAHS是卒中的严重并发症


2010年一项纳入29项研究含2343例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Meta分析显示SAHS的发生率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为72%,AHI>20次/小时为38%;其中中枢型仅占7%;且不同类型卒中(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SAHS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其中阻塞性SAHS的发生率不随卒中后监测的时间不同而改变;其中两项研究显示随着卒中恢复,中枢性SAHS及伴有吞咽困难的阻塞性SAHS症状可以改善。


因此,推测阻塞性SAHS可能存在于卒中发生前,卒中后因球麻痹而加重,而中枢性SAHS可能是卒中的并发症,或者说有些卒中患者的SAHS可能是因卒中而引发或加重。推测其原因是由于脑干或半球的病变导致真性/假性球麻痹,致使上呼吸道肌肉麻痹产生阻塞性SAHS;脑干或半球的受损可引起肋间肌、膈肌无力、偏瘫所致的被动仰卧位等均导致胸腔呼吸运动受阻,出现低通气或使阻塞性SAHS加重;在卒中急性期,卒中所致的脑干或半球呼吸中枢受损、或合并心功能衰竭等因素可引起中枢性SAHS(或Cheyne-Stokes呼吸)很常见。因此,SAHS不仅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卒中的严重并发症。


合并SAHS的卒中患者预后不良


卒中患者SAHS发生率很高。Lee等发现不同部位梗死,SAHS的发生率不同,单侧半球梗死发生率83%,双侧半球梗死为89%、脑干梗死为100%。研究证实,合并SAHS的患者预后不良。Bassetti等对152例卒中患者进行长达60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死亡率与急性期较高的AHI密切相关。Sahlin等观察了151例卒中患者,随访10年发现阻塞性SAHS是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Kaneko等研究发现阻塞性SAHS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住院时间长密切相关。总之,合并SAHS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预后不良。


SAHS的诊断与治疗


鉴于目前SAHS的研究现状,各国均相继更新了治疗指南。中国指南2011年修订版指出,SAHS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即临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日间嗜睡(ESS评分≥9分)等症状,查体可见上气道任何部位的狭窄及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这可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于日间嗜睡不明显(ESS评分<9分)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0次/h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失眠等1项或1项以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症即可确立诊断。


2013年美国指南推荐,所有超重和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均应该减轻体重;持续正压通气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首选治疗;对于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副作用较多的患者,下颌前移装置可作为替代治疗。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医学界》为旗下超15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如果您的文章被发布在《医学界》平台上,且未能联系到您本人,请速与我们小编联系:yxj_sjbx@yxj.org.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