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

 南宫藏文 2015-04-19
   中国文学中找不到第二篇堪比曹植《洛神赋》那么美的文字。

   洛神赋 曹植 (凌波微步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传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世说新语-洛神赋-凌波微步(23)


   【翻译】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象危急又象安闲;进退难以预知,象离开又象回返。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唐代李善则认为其为甄皇后所作,此说亦博得后世多人的认同。

    后明帝(甄皇后所生)见之,为保护其母亲名声,改为《洛神赋》。 此赋以幻觉形式,叙写人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或以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全赋多方着墨,极力描绘洛神之美,生动传神。格调凄艳哀伤,辞采华茂。洛神,洛水女神,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女宓(fú)妃淹死洛水后所化。 

1、魏晋第一美女-甄皇后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 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 后来甄逸女成了曹军的俘虏,成为曹丕的妻子。
世说新语-洛神赋-凌波微步(23)

   《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1)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 甄②,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③。”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④。” 
【注释】
①魏甄后: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姓甄。
②“曹公”句:东汉未,袁绍割据河北、山西等地,与曹操争雄。袁绍死,其小儿子袁熙出任 幽州刺史,把妻子留在邺城。公元204 年,曹操大破袁尚,取邺城。 
③五官中郎:指曹丕。曹丕登位前曾任五官中郎将,主管宫廷保卫。
④“今年”句:曹操想得到甄氏,只因曾丕抢先一步,只好改口这样说。
【译文】
    魏甄后既温柔又漂亮,原先是袁熙的妻子,很受宠爱。曹操攻陷邺城, 屠杀百姓时,下令立即传见甄氏,侍从禀告说:“五官中郎已经把她带走了。” 
   曹操说:“今年打败贼寇,正是为了他。”

2.人神殊途——人生失落 

      中国文学史上的“求女情结”——以求女不成隐喻对理想追求的失落
   
   不能在现实中结合,而只能在幻想中相恋
   中国传统文人抒写胸中块垒的含蓄之法.诗人以温情的链条链接了自己的爱慕,所以它就升华为集体温馨的迷梦,而在这个迷梦里,我们已分不清它是来自谁的声音了,是曹植吗?抑或是屈原,宋玉?还是汉水岸边,那位悲哀地歌唱“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的不知名的青年?但这种悲哀却绵绵不绝地流淌而来,像一条流过千年的河流,浸滋了现代人沉迷的灵魂了。

       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后的注解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最初想娶甄妃的是曹植,结果却被曹丕抢了先,曹植却一直念念不忘。在甄妃死后,曹植入朝去觐见曹丕,曹 丕拿出甄妃曾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到了晚上,甄后之子曹睿摆宴请自己叔叔,干脆把这个枕头送给他。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城,途 经洛水时梦见甄妃前来与之幽会,有感而发,写成此篇。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践远游之文履,皊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人在现实中得不到,意淫一下,不行吗?
 
   这段文字颇有大乘佛教所讲的“空灵的”境界。在空灵的世界里,美人与自然融化成一体,瞬间物化为一体。在无限的冥想空间里,诗人的心灵飞上了理想的天国。
世说新语-洛神赋-凌波微步(23)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的绘画名作,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并与洛神无奈离去的情景。

    在冥想智慧的世界里,僧肇说过:“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说能吹倒大山的暴风是静止的,说滚滚的江河不在奔流,说飘荡着的微尘没有游动,说经天的日月未尝巡回,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那么人对于另外一个人的思念又何尝更改呢

   所以,唐代李大诗人,李白同志说常相思才是最好的,李白有“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的诗句。

      曹植对甄妃的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恋是怎样产生的呢?与其说曹植魂牵梦索甄妃,不如说甄妃魂牵梦索曹植。这才是真正的长相思。  

    人在现实里无可奈何,在冥想智慧的世界里偶尔想一下,也许也是解脱之道!“凭君莫语伤心事,尽在含睛不语中。”

世说新语-洛神赋-凌波微步(23)


4.爱情一切本然

   在情感的世界里,莫问问什么?对与错,是与非,还有道德问题,一切就这样发生了,一切“本然”。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 《无题》两首其二。

   李义山不愧为唐代参禅高手,他的诗歌晦涩难懂。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
   纪晓岚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见《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宓妃留枕魏王才就是《洛神赋》。比喻的是此女子已经发生的爱情故事。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你那颗春心千万别像春天的花一样突然绽放出来。你越是思念,越是灰心。何必呢?爱情一切本然,偶尔想一下可以。多了就成烦恼和苦痛了。

    所以,这也是一首禅诗,从禅学的角度说明了“相思”二字。就是要“哀而不伤”。哭两下就行了,该干嘛干嘛!
   
    在自然生命的山光水色里给孤寂的心灵找一个安适宿主,哪怕飘渺难求如神女,哪怕美好短暂如昙花,也就够了。
世说新语-洛神赋-凌波微步(23)


5. 永远的文学意境

       “企慕情境” ,这既是一种哀而不伤、忧郁惆怅的审美的快感 ,也是一种超乎文学本身意义的永无止域的向上的精神。企慕女神 ,追求美与爱的一种为爱痴狂 ,上下求索的境界 ,这是一种“呈现无限向往、无限向上 ,亦即无限开放而无止域之境界” 。

         陈子展先生在《钱学论》中解释“企慕情境”说:“它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 ,在对岸 ,可以眼望心至 ,却不可以手触身接 ,是永远可以向往 ,但不能达到的境界。” 

6.精彩欣赏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风韵神态,形容一个女子“惊鸿”,那就是不是一般的美) 
荣曜秋菊,华茂青松; (神采光华)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风韵神态)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明霞可爱)
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 (芙蓉出绿水)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闲静艳逸)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情态语言)
奇服旷世,骨相应图。(服饰气格—以上为概括描述,相书上讲“骨态媚人”)
披罗衣之璀粲兮,耳瑶碧之华琚。(罗衣耳环)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首饰佩珠)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文履衣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步履芬芳)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天真)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灵动)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芬芳)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活泼)
世说新语-洛神赋-凌波微步(23)

【修养】
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轻盈)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神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