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4颗行星,是地球的近邻,直径约为地球的1/2。火星绕日公转一周的时间为687天,接近地球的两年。火星自转轴的倾角25.2°,也和地球自转轴的倾角(23.5°)相近,火星在一年中也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 人类共开展了45次火星探测活动。1975年美国发射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探测器软着陆火星,基于对地球生命新陈代谢活动的认识,对火星样品开展生命检测。三项生物实验均未获得火星存在生命的确凿证据。特别是从1996年的火星全球勘探者号开始到2008年的凤凰号着陆器,获得了火星上河流侵蚀地貌、古湖泊河流沉积物、浅表层水冰分布、极地冰盖、大气中水蒸气组分等一系列反映火星上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表明火星的过去或现在存在适宜生命繁衍的环境。 火星表面分布着干枯的河道、湖泊和北半球的海洋盆地。根据不同研究者的模型计算,火星曾经有过水体,大约可以全部覆盖火星表面深达100米。火星地下水探测的成果还表明,火星的地下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水,成为地下埋藏的冰层。火星表面在过去有过大量水体的活动,气候温暖和潮湿,并有厚厚的大气层,具有可能维持生命的环境。 2014年,火星生命的探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突破性进展。12月2日,中国学者林杨挺的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他们对新近降落在摩洛哥沙漠中的提森特(Tissint)火星陨石进行了精细研究,发现陨石内细脉里的碳颗粒属于有机碳,证实火星曾经有过生命的活动。12月1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的样品中发现了有机碳,表明火星曾经存在过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