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受佛学影响,经常用一句话:“人生如梦”。不错,人生是如梦,但是梦也是人生。
雷殿
雷殿在龙山磨盘冈下,钱武肃王于此建蓬莱阁,有断碣在焉。殿前石台高爽,乔木潇疏。六月,月从南来,树不蔽月。余每浴后拉秦一生、石田上人、平子辈坐台上,乘凉风,携肴核,饮香雪酒,剥鸡豆,啜乌龙井水,水凉冽激齿。下午着人投西瓜浸之,夜剖食,寒栗逼人,可雠三伏。林中多鹘,闻人声辄惊起,磔磔云霄间,半日不得下。
雷殿在龙山磨盘冈下,钱武肃王于此建蓬莱阁,有断碣在此作证。殿前石台高爽,乔木潇疏。六月,月亮从南面照过来,树都不蔽月。我每从洗浴浴后拉秦一生、石田上人、平子辈坐台上,乘凉风,携美食瓜果,饮香雪酒,剥鸡豆米,饮乌龙井水,水凉冽激齿。下午派人投西瓜浸入泉水,夜晚打开西瓜剖食,寒栗逼人,可消除三伏。林中多鹘,闻人声辄惊起,磔磔云霄间,半日不得下。
一副野炊的景象!
晚明文人热爱自然生命。而生命的一大特征便是活泼自由,他们羡慕自然界中动植飞潜一切生命能顺其天性自由活动生长,又对它们陷于罗网牢笼失去自由凿伤天性而感到莫大的 悲哀.人之可贵也在顺天适性,在天性未遭戕贼,未受异化、 在保持人的自然、自由、这种思想来源于庄子。
《秋水》云: “牛马凹足,是谓天;落(通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牛马有个蹄子,能自由行走,这是牛马的天性.给马套上笼头,给牛鼻子穿上绳子,这是人的作为.络首穿鼻,损伤生命的天性,是非常要不得的。
又之《养生主》说:“泽雉一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成玄英疏云:“大泽中之雉,任于野性,饮啄自在,放旷逍遥,岂欲人樊笼而求服养?”晚明文人深受庄子思想影响,希望保持、回归自然本性即所谓“野性”。
明人与庄子都有率性适天,贵乎自然自由。反对以礼义、富贵等等 伤残天性、束缚自由的思想,然而对于天性、自然的理解又有差别。
庄子认为原始初民那种蒙昧朴素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天性,因而憎恶物质文明和一切礼乐制度。希望社会倒退到上古
原始时代,“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含哺而熙,鼓腹而 游”.而晚明人则赞赏当时已经达到的相当高度的文明,欣悦
社会的繁华,认为享受物质生活与文化牛活也是人的一种天性。
张岱最欣赏的袁宏道等晚明士人伦人性,讲自由、自适,总不离“世俗”二字,这是与古人如庄子、魏晋名士的思想有所区别之点.
张岱的好友秦一生、还有禅宗和尚石田上人,平子辈等都是顽主。明代文人最中意的生活方式就是狂禅,也就是类庄禅,是介于佛家与道家所提倡生活的的中间一点。“携带妓女冶游”,像张岱一伙人如此聚会就很正常。
生活本来就应该任运,喝酒、戏耍、聚会,都是人生的幸运的事。按禅宗的一切现成论的说法,率性而为,正是佛性的妙用。
《传习录》(下)记载如下: 先生说:“我在南京以前,尚有一些言行不符的表现。如今,我确信良知的真是真非,随手拈来,再也不用隐藏着。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狂者’的胸襟。即便全天下人都讲我言行不符
也毫无关系。”
恭侃站出来说:“有这份自信心,才是圣人的真血脉啊!”
王阳明37岁之后,思想上又经过了三次大的飞跃。首先是大悟格物致知之旨,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说;继而提出了“致良知”之说;最后是超狂入圣,主张要成圣,先要成为狂者,然后才能悟道入圣。有一次,他宴请门人,参加者百余人,酒至半酣,或歌唱,或投壶、或击鼓、或泛舟,兴致盎然,颇有些狂放不羁,任情恣意。
阳明先生在《传习录》曾经引用《论语》“孔门言志”的故事讲述“做得一个狂者”的道理。
孔门言志,是《论语》中的一个字数最长的桥段。具体场景是这样的,孔子让自己的四个弟子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四个弟子分别是子路、冉求、公西华、曾点。
子路同学前面已经出过场,他连自己的老师都敢顶撞,是那种心直口快性子急的角色,这次他又抢答了。他说给他三年时间,就可以让一个像利比亚这样的夹在美国和欧洲之间受夹板气的撮尔小国得到治理,可以让国内人民骁勇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当个大官,这个符合儒家的宗旨)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示意慷慨陈词的子路同学坐下,不用这么激动地站起来讲,坐着谈就行,接着让冉求谈下。
冉求说,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冉求的这个态度就谦虚多了。(当个小官)
公西华说,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与美国、日本?)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当个小主持人,实际至少是凤凰台一级的媒体评论员)
轮到主角曾皙发言了,这位同学在其他同门发言的时候,正在弹瑟抒情,到其他人都讲完了,弹瑟的声音逐渐放缓,接着“铿”的一声,结束了抒情,离开瑟站起来。他说,我的理想和他仨都不一样。
孔子鼓励他讲下去。
曾皙说(大概意思是),暮春三月,换上春天的夹衣,带着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弟,去河里洗洗澡,在郊外吹吹风,然后再一路唱着卡拉OK回来。(这与张岱差不多!随缘尽兴。尽兴随缘。)
估计他的其他三个师兄弟听后马上晕倒。但是,孔子唯独对曾皙的话评价最高。
实际曾皙同学的境界已经达到儒家所谓“君子不器”的高度。这里的“不器”,还是指就人的内心修养上,不要被具体的行业技艺所禁锢。
在中国文化里,儒、道、释三家所讲的“道”,基本上都差不多。这个曾皙可不简单,他和他的儿子都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儿子曾参,被尊称曾子,曾子写出儒家经典《大学》。后来在《庄子》中,他又成主要配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