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白话

 南宫藏文 2015-04-20
 冯友兰认为:“从格义阶段佛学与老庄、玄学思想的融合到僧肇、道生对佛学教义的诠释,才是禅宗产生的理论渊源。”唐代的大禅师们重新诠释了庄子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

  我的母亲给我缝制了一件单衣,听我常提到庄子,凭着我对庄子身材的描述,也给庄子缝了一件。出门前,她不忘告诉我:"见到庄子就把衣服给他吧,我想,他的母亲一定会很想他的。有这么个孩子,真不知是祸是福。"我沉默,接过衣服。
 
  启程没多久,我就看到了大河,湍急的河水像张嘴的猛虎咆哮着,河上只有一座独木桥。我在桥头踮起脚踢了踢,朽木发出空洞的回声;我蹲下来看看木桥,桥的下端已被白蚁饱食。我遥望方圆百里,独木桥是通向对岸唯一的路。
 
  没办法,我只有硬着头皮走了上去。既然选择旅行,就勇敢地接受命运吧。我走在桥上,桥摇摇欲坠,不时有松懈的木块落入河中。我的身体在摇晃,像个走钢丝的人,恨不得有双翅膀。
庄子白话-在宥-放弃也是一种解脱(46)

  
  刚开始我很害怕,生怕跌下去;走了十几步,我闭上了眼睛,风声、水声、木头破裂声变得清晰起来;又走了几十步,我感觉到桥成了我的一部分,它粘着我的脚掌;走了近五十步,我已毫无畏惧了,万一我掉进江里还能看到神龟,没准它还会送我到龙宫。
 
  走了近百步,我终于大胆地睁开眼,仿佛感到身边有很多观众,他们在看着我的表演;而我眼前的世界也越发宽广平坦起来,仿佛我走的不是狭窄的独木桥,而是一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上车水马龙,我步伐稳健……

   就在这时庄子出现了,我在桥的尽头看到了他。他张开双手,摆出要拥抱的姿势。我从桥上下来,看着庄子傻笑。庄子说:"或许你可以用口哨叫鹏,它会帮你。"我说:"不用,鹏刚帮我解决贼城的太阳,我不能老麻烦它。""听说你有东西给我?"庄子问。
     
  我边从怀里掏着衣服边想,消息一定是家乡的草木告诉了风,风再告诉庄子的。我让庄子把衣服穿上,他比我印象中还要瘦,那件母亲花了三个夜晚缝制的单衣对他来说显得有些大,他穿上去像披着父亲雨衣的三岁小孩。
 
  "要拿回去修改修改吗?"我问。庄子摇了摇头道:"不必,拥有它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合体。我摸着它会感到浓浓的爱意,这就是最实质的东西,合体与否并不重要。况且,我多吸进两口空气身体就会膨胀,多呼出两口气身体就会瘦下来,你又怎么知道合体不合体呢?"

    我问:"庄子,你母亲呢?我母亲说,你母亲一定也挺想你的。"庄子见我一本正经的样子,哈哈大笑:"关于母亲,我是淡忘了的。从前我在漆园工作,我在那里见过很多树,母亲给我的印象就和树差不多。她可爱又可怜。"说完,庄子就走了。我再次跌入孤独的境地。
 
  庄子的话总是让人难以理解。到底"母亲和树差不多,可爱又可怜"是什么意思呢?带着对庄子母亲的幻想与猜测,我继续赶路,心却被一串串疑问纠缠着。

  直到那天,我看到了开花的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写的是雪,而我却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梨花。那是一个废弃的村庄,尖顶牛棚上铺着发黑的稻草,就在这里,围栏边上的一棵梨树竟开满了花。

 庄子白话-在宥-放弃也是一种解脱(46)


  梨花本是微小的,比桃花低调,比樱花卑微,然而这棵树上的梨花却开得灿烂如火。满树的白色灼烧着我的眼球。风一吹,梨花接连不断地离枝,花瓣飘落,苍老的梨树才略微抬了抬腰身。
 
  我就在那一刻体会到了庄子的意思。母亲如树,可爱又可怜。没有梨树的滋养,花是不可能盛开的,树是花的母亲,花却比树洒脱。

  疯癫的庄子显然青睐花比树多一点。庄子眼中的树是可怜的,它永远站在原地,到了开花季节,它又被花占据着。它体会不到花在空中飞舞的曼妙,也体会不到飞花落地的快感。而花是自由自在的,想在你枝头开放就开放,不想开就不开。死守土地的树完全是为花而活。
 
  落英缤纷,是树与花的解脱。我看着漫天飞舞的梨花,杨絮、棉花、细雪?一切词汇都难以形容。

  就在这一瞬间,我明白了庄子的本意,也明白了为何他会如此高傲。花对树的高傲在于对生命的轻视,花的生命只是树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因为它能放得下,所以花能在树前高昂头颅。庄子的高傲哲学就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下。
 
  庄子的高傲,不是自满,不是自负,不是自欺欺人。他的高傲是"退一步高傲"正如两个功力相当的人对某件物品拼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时一方却主动放弃,这种放弃就是一种解脱,这种解脱在对手眼中就是一种高傲
 
  庄子的高傲教会我们把握事物的态度应该是拥有,而不是占有。

  拥有是长久的,占有是短暂的。如世间男女,妻子是一种拥有,夫妻相互营造一种男女和谐,你的即是我的,我的亦是你的。而妾就是拥有与占有的综合体了,她的身上带有奴性的东西,比起妻子,名不太正,男人对妾既是拥有,又是占有。而情人就只是单纯的占有关系了。你不可能拥有情人,你最多只能在某个时间点占有她。
 
  这三种女人中,最让男人不安分的应该就是情人,其次是小妾,最后是妻子。男人总不甘心,占有欲极强。对于情人的占有,无非是他们的虚荣心在作怪。想要和情人保持好关系,必须秒秒算计;而要想和小妾保持好关系,让她顺从于你,就可以少用点心思,只需要油腔滑调点,买点胭脂水粉什么的就能把她哄得服服帖帖;至于妻子,不用多说,妻子绝对是你最省心的对象,在古代三从四德的约束下,她安敢不从?

   拥有与占有的关系,男女之间如此,君主与国家之间,恐怕危害程度会更深吧。

占有的结果-“至亲至疏夫妻

   古人常以夫妇喻君臣,倒也不错,有道是“至亲至疏夫妻”,君臣之间的情意也是说变就变,热能热到沸腾,冷能冷到冰点

    从充满浪漫的恋爱到平淡的朝夕相处中,彼此太熟悉了,恋爱时掩饰的缺点或双方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时都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于是,情感的疲惫或厌倦使爱情进入了瓶颈
庄子白话-在宥-放弃也是一种解脱(46)


   再亲密的关系,日子久了总免不了如此。相濡以沫,到底需要爱淡如水。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而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凡事都有一致的看法。如果一个人总是对的,意味着他不准备接受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也意味着他无法成功地与任何人共同生活。夫妻的关系本来应该是平等的,现在有了高低之分,两个人踩不到一个节拍上,这份关系自然要拉开距离。
   以前是”七年之痒“,现在是”一年就痒“,抛弃家庭,“私奔之事”、“包二奶、三奶”之事,处处可见,高科技带来的网恋更是对婚姻稳定的挑战。二人的世界,没有谁对谁错!

        八至》-中唐诗坛上享有盛名的女诗人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远明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冶,自幼聪颖,美貌异常,多才多艺,善弹琴,尤工诗。命运并没有完全垂青于她,上天给了她过人的美貌与才华,却没有给她一段圆满完美的爱情。和她交往密切的文人墨客甚多,却都不过是她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一直做一个女道士。

   一个有无数情人的女道士,跳出“占有”的怪圈,写出了婚姻的实际情况,可谓神来之笔。。。。

“不占有”产生的艺术--宋词花间派、婉约派

   词,作为“歌舞佑酒”、“聊佐清欢”的文学,为了适应歌伎演唱的声口、情态,文人填写的歌词内容就偏重于痴男怨女的离愁别恨;同时,为了适应君王、士大夫、小市民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词也越来越多地表现“艳情”。

   词就是为小妾、妓女、女冠道人写的 “词为艳科”、“诗言志,词言情”

     词的内容题材所决定的刻画女性的方法,包括女性形象的直接刻画,即外貌描写,情态描写,还有间接的心理描写,都着眼于女性的五官、神态、心理等,具有女性特色。,这些都是有关词的耳熟能详的定义。但为何会有这些定义呢?五代、北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恨、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与“艳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五代北宋时期,人们在歌舞酒席间,听“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 演唱,曼妙的歌声如娇莺柔燕,回荡在耳边,好不惬意及至“花间派” ,男女艳情几乎成为唯一的话题。虽然在宋代, 苏轼和辛弃疾等在词的题材上做了很大的开拓,可也只能算是词的创新,是属于词的支流,“艳词”仍是词创作的主流。学者归纳说:唐宋词“在作品的题材内容方面,非但不忌讳‘艳事’、‘艳情’,而且反以它们作为自己所津津乐 ,道和乐而不疲的咏写对象” 

   冯延巳、韦庄、柳永都是这种文人与青楼女人交往的艺术产物。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不拥有”才值得追求,我知道我所追求的这个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因为爱上一个人,你愿意终生为他奉献,你觉得是,这个人值得你去爱的,所以就衣带渐宽终不悔,因为为伊,「伊」就是他,你所爱的人,为他消得,就是值得、忍受人的憔悴,我宁愿甘心地为他忍受了憔悴,所以这是境界


夫妻情的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苏东坡对大老婆写的,也是至亲至疏夫妻。“不思量,自难忘”,夫妻往往见面也是“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怀念朝云的词

   《西江月·梅》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

     杨慎《词品》云:“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该词明为咏梅,实际是怀念朝云,全词笔墨高洁,意蕴空灵,已不是凡尘笔调,当年晁补之读到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时,叹息说,苏轼注定了是要迁到海外去的,因为这样的句子,实为海内人士所难道出。
庄子白话-在宥-放弃也是一种解脱(46)


   《红楼梦》里薛宝琴的词句“明月梅花一梦”,就是从苏轼《西江月》里化来的。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这里就不是一般的夫妻之情,而是真正的男女之爱情。
   
  这是一种禅意,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人心与心的沟通,心中的“唇红”永不褪色

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庄子白话-在宥-放弃也是一种解脱(46)


   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多少代这首词为各种“露水”情人所传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