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煞祈福的风水塔

 百城主人 2015-04-20

 

  ■安乐村塔,对着同安与安溪、长泰交界处的大山,兼有镇水塔与镇煞塔的功能。


   ■云埔无尾塔,始建年代不详,当为镇煞塔。


   ■蔡厝水尾宫塔,应为清代古塔。这是首次记录该塔情况。


   ■东界石塔,始建于1612年。


   ■埭头石塔,又称“凤屿石塔”,应为清代古塔。


   ■姑井砖塔原有3座,成三角形分布,彼此间相距约15米,现在只存1座半。左为残存的半座。


   ■大名鼎鼎的“凤山文笔塔”,1600年由同安知县洪世俊捐俸修建。


   若有人问厦门地区最有名的古塔有哪些?我想,2座半“婆罗门塔”(宝箧印塔)、“凤山文笔塔”、“安乐村塔”,当名列鼎甲。
   文/图 黄绍坚
   早期的塔是佛教建筑,但到了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塔从宗教世界走向了世俗世界,与堪舆学结合,成为一种补全风水的镇物。民间诞生了大量的风水塔。
   一个村,3座塔
   在翔安区新店镇蔡厝社区,我在一天之内就遇到3次惊喜。
   “蔡厝石笔塔”:在蔡厝社区蔡厝南里,村东田野上,有一株数百年的大榕树。浓荫遮蔽下,黄牛悠闲吃着嫩草。走近才发现,那是一座罕见的“树包塔”。塔为石块垒砌,圆柱形,不分层,被榕树包裹,仅露半面,顶部隐没在虬枝密叶里,尽显沧桑之感。这座古塔,当地人称“石笔”,据说建塔目的是希望村里子孙多出人才,独占鳌头。陈文先生《厦门古代建筑》中说,这座古塔底径约3.9米、底周长11米,残高11-12米,约为清代建筑。
   “蔡厝挡风三角塔”(重建):距“蔡厝石笔塔”南面二三百米处,“蔡厝南”公交站附近,424县道东侧的龙眼林里,有2004年重建的“蔡厝挡风三角塔”。塔呈三角形,高约10米,上有塔刹,锐角直对着大嶝岛与新店镇莲河社区之间的莲河港。据塔旁所立《蔡厝村挡风三角塔重建》碑记载,该塔原建于蔡厝村后埔头东北角,“乃系本村早先就有的一个石敢当建筑物……塔面的前角,直指‘莲河缺’,旨在挡风辟雨、消灾镇煞” 。
   发现“蔡厝水尾宫塔”:感谢1964年出生的蔡厝村民蔡明为,多亏他的带领,我才能发现这座之前无人记录的古塔——蔡厝水尾宫塔。蔡厝“水尾宫”,位于蔡厝南卫生所附近,里面供奉“宫仔祖”,应是早年祭拜海上无主遗体之类的小宫庵。当年那一带是海边,它应是古代镇水塔。塔为石构,实心,3层,塔高约3米左右,六角形覆莲盆式底座,各层另有底座,1990年重建加固。第1层须弥座,六角形塔身,高约30厘米,各面之间雕有竹节状的石棱,6面都有浅浮雕菱形纹饰,纹饰中图案已湮没不清。第2层六角形底座,圆形塔身,高约20厘米,无纹饰、浮雕、文字。第3层圆形底座,塔身近似杨桃形,高约40厘米,似为近年所补。塔顶为六角形攒尖顶,上立塔刹,5层相轮。视其建筑风格,应为清代建筑。
   中国的塔,大约可分为佛塔和风水塔两大类。这三座都是风水塔。
   镇水塔:“东界石塔”和“埭头石塔”
   从塔的功能角度看,不仅新店镇“蔡厝水尾宫塔”属于镇水塔,前文提到的新店镇“董水石佛塔”、新店镇“东村石佛塔”,也可算作镇水塔。此外,还有2座镇水塔。
   翔安区新店镇“东界石塔”:位于翔安区新店镇东界社区东界社村外的田野旁。塔为六角形,5层,石构,实心,通高8.56米,底层边长1.3米,塔顶为六角形攒尖顶,上置葫芦状塔刹。该塔始建于公元1612年(明代万历40年),1921年(民国10年)重修,原立于同安湾海边,1980年代迁建,2003年重修成今天模样。
   思明区湖光路“埭头石塔”:又称“凤屿石塔”,位于岛内思明区湖光路与湖明路、莲景二路交汇处十字路口旁。该塔为奇怪的6层,塔顶为八角攒尖顶。视其建筑风格,应为清代古塔。1935年出版的《厦门名胜摄影大观》一书中,“厦门八景之七——筼筜渔火”配图,就是“埭头古塔”,位于当年筼筜港水面上。我原以为该塔是2003年迁建于今址,感谢网友“赤脚赶路的公主”提醒:“埭头石塔还是在原址,沒有移动”。
   “姑井砖塔”:独特的密檐式砖塔
   若论古塔特色,前文所述3座宝箧印塔,当然首屈一指。其次,恐怕当属“姑井砖塔”。“姑井砖塔”,位于翔安区新圩镇庄垵村姑井社的村西,当地人称“tà-hia-à”(塔穴子),就在通往同安区洪塘镇苏店村内宅下里的水泥路基旁。塔为砖构,实心,5层,八角形,残高5.2米,为独特的密檐式砖塔,塔檐八角起翘,上盖筒瓦、滴水,塔刹已缺失。第2层、第5层塔身上,均有券龛,据说其中原先供奉石佛,也已遗失。姑井砖塔原有3座,成三角形分布,彼此间相距约15米,当为镇煞塔。如今,只剩1座半,红砖青瓦,荒草蔓芜,孤立在田野间。据《厦门文物志》介绍,该塔“始建年代未见记载,属元代造作风格”,“是本地区唯一保存的砖塔” 。
   “凤山文笔塔”与“安乐村塔”
   若有人问:“厦门地区最有名的古塔有哪些?”我想,2座半“婆罗门塔”(宝箧印塔)、“凤山文笔塔”、“安乐村塔”,当名列鼎甲。
   同安区大同街道“凤山文笔塔”:位于同安区大同街道碧岳社区的凤山上,就在同安环城东路边,又名“魁星塔”、“凤山石塔”。塔为石构,实心,5层,六角形,通高14.25米,为厦门现存最高的古塔,1600年(明代万历28年)由同安知县洪世俊捐俸修建。塔刹为葫芦状,高3米。塔身第2层上有券龛,原来内置镂空“魁星”石像(第4层上也有券龛,原来内置如来坐佛1尊,均已被盗),目的是希望此塔建成后,同安境内文运昌盛,人才辈出。塔成第2年,金门人许獬,中会试传胪,相传即为应验。凤山文笔塔的“东溪塔影”,为旧时同安“轮山八景”之一,历代多有吟咏。
   顺提一下,同安区祥平街道瑶头社区后巷里的“水仙宫”后,原来也矗立着一座“瑶江文笔塔”,与“凤山文笔塔”遥遥相对,可惜“文革”时被毁。
   同安区莲花镇“安乐村塔”:位于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澳口的小溪旁,对着同安与安溪、长泰交界的大山,兼有镇水塔与镇煞塔的功能,据说始建于宋代。塔为石构,实心,方形,通高6米,塔身为奇怪的4层,逐层收分,塔顶四檐起翘,上置葫芦状塔刹。塔身第4层上,有楷书“安乐村”3字,相传为朱熹所题。“安乐村塔”一带,景色很美,附近溪边有“陈沧江陂”,有“小武陵”等摩崖石刻,旁边的麒麟山麓有“石佛洞”,山顶有古寨“麒麟寨”等,值得一游。
   发现“云埔无尾塔”
   感谢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村民、1949年出生的陈顺兴大爷,多亏他的带路,我才能与金枫晚霞(庄国庆)先生及几位学生一起,发现一直存留在传说中的“云埔无尾塔”。
   “云埔无尾塔”,原来位于同安区莲花镇云埔村下坂社村外的半山上,后因高速公路建设,被迁建到云埔村东溪社村外的小山顶,即S30高速公路云埔服务区旁,就在高速公路边上。该塔为条石砌筑,实心,八角形,残高约7米,现存4层,始建年代不详。据说该塔从未修建完成,所以叫“无尾塔”。依其形制看,当为镇煞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