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关单位内部也得多轮岗

 yzsr273 2015-04-20

最近,对十个单位进行了回访考察,有个单位特别谈到,他们有一名岁数比较大的副职,对工作已经失去应有激情,但对其分工进行调整后,又换发了新的活力,得到了分管区领导和同志们一致好评。为此,班子研究决定,对单位中层及以下干部都来次大轮岗,双向选择定岗位,如今大家都反映,到了新岗位,工作又有了激情,成效也更为明显。


俗话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是被公认、能够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有效做法。但实际操作中,对于领导干部,因为有组织部门负责,有相关政策支持,比如在特殊岗位、同一岗位等工作一定时间,是要求必须进行交流的,组织部门也会及时作为交流决定;优化班子需要,人、岗不相似,等等,都是要进行交流调整的,轮岗也就成了常态,所以领导干部交流力度相对科学;相反,对于中层及以下干部,因为没有专门机构负责、政策规定,一般由单位主要领导决定是否轮岗,随意性较大,交流力度普遍不大。


中层及以下干部轮岗交流力度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在中层及以下干部身上找一找,比如人都有惰性,一些干部在同一岗位呆久了,成了“专家”,工作按部就班,不费脑子,也能干得不错,若调换新岗位,又得重新学习、融入,可能觉得累不想轮岗;又比如有的干部所在岗位相对轻松,若轮岗到任务较重岗位,多半不愿意,等等。也可以在领导身上找一找,很多领导害怕交流干部,影响队伍稳定,影响工作开展,特别是担心中层干部调到新岗位,工作推不走。


很多中层及以下干部,在同一岗位一呆就是数年,有的甚至更久,这对干部成长、工作开展都是有影响的。比如,一个单位内设机构很多,负责工作大相径庭,如果只呆在一个岗位,对整个单位工作了解肯定不深入,也不可能成为“全才”,更不可能站在全局来思考谋划各自工作;还有一岗位呆久了,就会陷入思维固化,什么工作都按“老套路”来办,创新也就不够,工作很难有新的提升;再者,在一个位置呆久了,很可能形成关系网,引发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等等。


强化中层及以下干部轮岗很有必要。对此,要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将轮岗交流工作固化下来,形成常态,适时开展,既不能搞得太频繁,影响队伍稳定,也不能长时间不进行。要采取多种形式,比如采取学习的形式,每人到各科室都呆上两三个月,全面熟悉单位工作,不到一两年,对单位业务就会全面熟悉;也可以采取双向选择方式,进行竞争上岗,各自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领导、下属都满意。只有开展富有成效的轮岗交流,才能真正达到干部配备的最佳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