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烧信”

 聂耳小书屋 2015-04-20

  

“烧信”

唐宝民

 

 

      钱徽是唐朝的一名官员,进士出身,先是在地方上任职,后因被上司看中,被选拔进入朝廷为官。因办事有条有理、举措得当,深得唐宪宗的欣赏,被宪宗称为忠厚长者。长庆元年,钱徽升任礼部侍郎,专门负责科举考试。

       杨凭是前刑部侍郎,他喜欢书画古董,家里收藏了不少古董字画。有一年,他的儿子杨浑之准备考进士,他便将一批极珍贵的字画送给了宰相段文昌,托付他帮忙。段文昌收到古董后十分欣喜,多次写信给钱徽推荐杨浑之,还亲自跑到钱徽家中为杨浑之说情。可钱徽表示自己不会因为私情而出卖公义,段文昌碰了一鼻子灰。当时的翰林学士李绅,与一个叫周汉宾的考生交情很深,希望他能够考中进士,便给钱徽写了封信,请他对周汉宾给予关照,但同样也被拒绝了,因此李绅也对钱徽耿耿于怀。最终,杨浑之和周汉宾都没有考中。

       宰相段文昌对钱徽怀恨在心,便上奏说钱徽选取的进士都是学识浅薄的官宦子弟,以“取士以私”弹劾他。李绅也趁机发难,参与弹劾。当时,在位的唐穆宗李恒听信谗言,下诏将钱徽贬为江州刺史。

  段文昌和李绅都曾写信给钱徽请求照顾,只要他把两人的信呈送给唐穆宗李恒,就会真相大白。而钱徽却没有这样做,他说:“我只求无愧于心,得和失是一样的;做人要修身养性、谨慎行事,怎么可以拿私人书信去为自己作证呢?”钱徽还当众把段文昌和李绅给他的信拿出来烧掉了。

  在“交出私信”和“坚守道德”之间,钱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或者在他看来,人的道德操守是无价的,值得自己以蒙受冤屈的代价去维护。

  【《中国审计报》4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