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医养护一体,分级诊疗“破冰”

 北医徐国超 2015-04-21

全面推广: 杭州主城区签约居民 56 万, 其中老年人和慢性病人占到 50% 以上;签约全科医生 817 人, 全科医生助理 992 个, 组成医疗服务团队 503 个

服务费用: 签约服务费一年为 120 元, 由市、区政府和参保人员共同承担, 其中参保人员个人承担 12 元 / 年

医保引导: 职工医保参保人员选择签约服务后进行转诊的, 减免门诊起付标准 300 元;城乡居民医保一档和二档参保人员, 选择签约服务后, 减免当年度门诊起付标准

医生激励: 签约费用大部分作为绩效奖励反馈给签约医生,“如果一个签约医生有 1000 个签约居民, 他年收入起码能增加五六万元”  

不久前, 杭州退休工人陆震华的妻子腿骨粉碎性骨折, 把老陆给急坏了。“每个星期都要去医院复诊, 我一个快 70 岁的老头又不会开车, 这可怎么办呢?”这个时候, 他们一家和杭州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签约发挥了作用, 医生每周上门复查, 免去了老陆的后顾之忧。

全科医生的上门只是杭州医养护一体化的其中一项服务, 此外还包括健康管理、社区医疗和双向转诊、家庭病床、健康评估等个性化、多层次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杭州市民可以自愿在所在社区的医保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选择。

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周智林说, 自杭州市江干区 2014 年 3 月开展试点以来, 杭州主城区 2014 年 10 月全面推广医养护一体化。截至目前, 已有签约居民 56 万, 其中老年人和慢性病人占到 50% 以上, 并将逐步实现居民全覆盖;签约全科医生 817 人, 同时全科医生助理 992 个, 组成了 503 个医疗服务团队。

记者了解到, 目前杭州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费一年为 120 元, 由市、区政府和参保人员共同承担, 其中参保人员个人承担 12 元 / 年。2015 年个人承担的签约服务费用, 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优惠。而签约居民唯一的义务就是除了急诊外, 确保首诊在社区。

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最早开始推行医养护一体化签约的基层卫生机构。该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范敏华介绍说, 中心目前签约的全科医生有 17 名, 签约市民超过两万人, 为签约居民带来诸多实惠。

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局长谢道溥说, 杭州医养护一体化除了在服务上给与大量便利外, 也通过医保手段进行引导。职工医保参保人员选择签约服务后进行转诊的, 减免门诊起付标准 300 元;城乡居民医保一档和二档参保人员, 选择签约服务后, 减免当年度门诊起付标准。

周智林说, 按照杭州的现行政策, 要求 90% 的老人实现居家养老, 这其中最大问题就是怎么保障老年人的医疗水平。“光靠省市医院还是不够的, 杭州医养护一体化中就包括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等内容, 对于家庭养老的实现是一大有力保障。”

按照医养护一体化的服务, 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重点慢性病人等参保人员, 签约后经过医生评估后, 便可享受医保规定开展的家庭病床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相关居家医疗、护理、远程健康监测管理等服务。

而为了调动签约医生积极性, 杭州目前规定将签约费用中的大部分作为绩效奖励反馈给签约医生, 小部分留于社区卫生院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如果一个签约医生有 1000 个签约居民, 他年收入起码能增加五六万元, 并且将通过医保数据等资料对签约医生进行绩效评估, 实现多劳多得。”周智林说。

与此同时, 分级诊疗一直是医改的关键和难点。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 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各有所长, 逐步实现专业化, 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 能有效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 然而这项符合国际经验的诊疗理念在推行中却很难得到百姓的认同和支持。

杭州市副市长陈红英说:“人一生中有‘三张床’, 家里的床、病床、养老的床, 病床和养老的床一直属于稀缺资源, 而如果家庭的床用得好完全可以替代另外两张床。政府通过搭建平台, 打通各个环节, 吸引来了签约居民以后就通过医生的良好服务和合理治疗, 将成为一个长久的双赢的制度, 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分级诊疗实现了真正破冰。”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kkitow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