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皇岛机场:砥砺三十载 展翅待高飞

 铁道之旅 2015-04-21

 

  30年前的4月15日,北京-秦皇岛-石家庄航线通航,正式拉开了秦皇岛机场通航的序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秦皇岛机场迎来了通航30周年的日子。

  “三十而立”的秦皇岛机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30年里,秦皇岛机场有过艰辛的创业期,有过发展的瓶颈期,也有爬坡过坎的奋战期。尽管道路曲折,但秦皇岛机场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实现安全运营30年,累计保障航班3.4万余架次,运输旅客168万人次,载运货物6249吨。

  开创基业 艰辛起步

  秦皇岛机场兴建于1952年,1984年以前一直为军用机场。改革开放后,机场民用航空运输业开始筹建,并于1985年举行开航典礼,宣告秦皇岛航站正式成立。

  建站初期,航站没有候机厅、航管楼,靠租用部队的设施,只有两条航线,只能勉强保障中小型飞机起降要求,当年旅客吞吐量不足2000人次。通航不到一年时间,由于服务条件所限,客货源不足,航班于1986年3月停航。此后,秦皇岛机场新建了候机楼、航管楼、市内民航售票办公楼,对航线航班作了进一步调整,并于1987年7月复航,航线先后通达了上海、广州、沈阳、哈尔滨、大连、石家庄、西安等城市。1991年,旅客运输量达到2.4万人,跻身全国机场排名前60。

  至1992年9月,由于机场跑道、滑行道承受能力有限,满足不了客货运输的需求,市政府和海军航空兵共投资3500万元对机场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改造。

  经过一年的扩建改造,机场服务设备有了较大改观,达到了国际民航4C级标准,跑道助航灯光系统达到了国际民航一类标准;安检现场也将陈旧的X光机和安全门等检查仪器更换一新;通讯设备也由过去的小功率、近距离更新为单边带大功率的先进通讯设备,实现了与北京、大连直接通信联络;气象设备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预报系统代替了原始的人工测量统计数据预报;客票实现全国联网销售,机务维修、商务运输、特种车辆等地面服务、安全保障设施设备也均有较大更新和增加,可满足B737等以下大中小各类机型的需求。由此,结束了山海关军民合用机场不能起降大型客机的历史,在秦皇岛民用航空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由于机场扩建后功能的提升,加之全国航空运输形势的快速发展,山海关机场的运输生产步入快速发展期。1995年、1996年、1997年连续三年保持旅客吞吐量5.6至5.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60吨以上,航班数量曾达到每周34班。机场成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重要硬件设施。

  曲折发展 力拓市场

  花无百日红,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以及航空业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等冲击,我市民航业一度陷入低谷。

  为扭转民航发展低位徘徊的局面,多年来,秦皇岛机场付出了艰辛努力。

  2003年底,秦皇岛机场纳入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航站内部大力推行体制改革,实现主业与副业剥离。将航站原有的五个事业部、四个独立公司、一个疗养院合并为机场安全运营、旅游市场营销、资产物业管理三个业务板块。三者内部重组,相互促进,通过转换运营机制和“三改一加强”提高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并通过拓展航空培训中心、机场度假村等项目,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2004年7月,在市政府主导下,市民航局会同山海关机场公司、海燕国旅投资280万元组建了包机公司,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针对俄罗斯及远东地区旅游客源市场,每年暑期开通秦皇岛至黑河、满洲里的旅游包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招商引资和旅游发展的需要,包机公司还开通了杭州、大连、长春等国内航线。通过杭州航线,市政府专门组织了三批浙商投资考察团,使多个项目落地秦皇岛。

  2006年初,民航总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支线航空运输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支线航空。利好政策忽如一夜春风,为秦皇岛机场扭转颓势、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向“奥运”借力,秦皇岛机场被确定为奥运会主降场后,投资4000余万元用于新建调头坪、停机坪及停车场扩建、候机楼改造扩建等硬件设施改造,以及机场气象通讯、奥运安保指挥、保安监控系统、航站楼报警系统等设备安装。由此,秦皇岛机场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经国家口岸办批准,秦皇岛机场临时口岸于2007年6月至9月首次开放。

  抢抓机遇 跨越发展

  2007年初,秦皇岛民航业与旅游业实现了联动发展,对开拓航班航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政府增加了对航线的补贴额度,与机场公司成立航班航线开发组,积极跑办航线,当年航线就通达到上海、深圳、石家庄、西安、杭州、广州、成都等地,暑期增加了雅库茨克及布市的旅游包机。经过一年的奋战,机场当年的旅客吞吐量升至7.95万人,同比增幅近600%,实现秦皇岛航空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2010年,秦皇岛机场积极引进航班航线,开辟航线数量达到8条,航班量由2009年的平均每天1班,增到2010年的高峰每日10班,开通了秦皇岛-石家庄“空中巴士”, 推出特色惠民“体验飞”“体验游”产品,初步实现航空大众化目标,逐步形成了经秦石、秦沪、秦连支线中转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空网络格局,实现了客运量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增长。当年高峰每周航班量同比增长200%,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225.6%,实现秦皇岛航空史上再度跨越。

  机场作为城市的形象名片,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中心节点,便捷的空中通道不仅会吸纳高端产业,聚集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而且会拉动远程高端旅游,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指数。

  近年来,秦皇岛机场稳步发展,年旅客吞吐量保持在20万人次左右。2014年10月,随着北戴河机场主体工程竣工,秦皇岛市与河北机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秦皇岛市民给予北戴河机场以高度关注并寄予厚望,如何运营好新机场任重而道远。

  “要想强,上民航”,总结30年的经验,充分发挥机场作为地方公益基础设施的作用,离不开地方政府对民航业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秦皇岛机场将由嗷嗷待哺的小麻雀,转变为羽翼丰满的雏鹰,助推秦皇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铸市”战略实施,凝心聚力、展翅翱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