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乐园位于汉口中山大道608号。占地1万平方米。是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娱乐场所。始建于1919年,有时任湖北督军王占元和国民党稽查处长刘贵苟等人合股经营的协记公司投资兴建,始称汉口新市场。场内由江兴昌营造厂鲁方才承建,主楼7层,两侧4层,拱形圆顶,钢筋水泥结构,造型具有特点。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将新市场作为逆产没收,并指定由“血花剧社”在此筹办人民俱乐部,由血花剧社负责人李龙之等为筹备委员,汉口新市场故此改名血花世界,当时曾为重要的群众集会场所。共产党人刘少奇、周恩来、李立三、瞿秋白、吴玉章、董必武、向忠发和国民党左派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等,都曾在此参与集会,或做过重要演讲。1927年5月和6月,太平洋国际劳动大会,全国第四届劳动代表大会均在此举行。

1927年3月,血花剧社迁往南京,血花世界改名中央人民俱乐部,不久又改名武汉人民俱乐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俱乐部一度易名汉口民众乐园,1929年又改名民众俱乐部。1930年改为商办、由刘学东,鲁方才、王荣卿等经营。改称兴记新市场。抗日战争武汉沦陷期间,易名明记新市场。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民众乐园。

1919年阴历五月初一(5月29日),民众乐园以“汉口新市场”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武汉人的脑海里。它左右两侧三层对称楼群,包围起中央的露天大厅“雍和厅”,呈一封闭式的环形,再加上后面的大舞台和配套二十多栋楼房的庞大规模,整幢建筑群标新立异,在武汉造成轰动效应。各组建筑之间,以穿廊、天桥连接,“循阶上下,迤逦可通”,建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

民众乐园从1919年建成到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武汉唯一的一所大型综合娱乐场所。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民众乐园却稀而不贵,开业之初只需铜元一枚,解放后也只要两三毛钱,便可进去大开眼界,痛痛快快地玩上一整天。

久而久之,民众乐园就成了汉口的标志。民众乐园一度以“名园”之名同“名楼”黄鹤楼、“名寺”归元寺并称为武汉三镇的象征。

在其后的岁月里,民众乐园数易其名,里面的娱乐设施却日益完善。园内有哈哈镜、康乐球、打靶场、弹子房与儿童电动汽车、火车、碰碰车等游艺设施,还有曲艺、武术、杂技、飞车、歌舞、电影以及京、汉、楚、豫、越、评等十多种戏剧上演,每日里锣鼓喧天,管弦和呜,热闹非凡。于时间的长河,却在不断地冲刷中凝固成一个标志。

从当年民众乐园的大舞台可以看出民众乐园玩乐的水平之高。大舞台一开始是汉剧名流余洪元领班在此演出达两年之久,后来,京剧名流接踵而至。梅兰芳同谭富英、金少山等京剧名流,于1934年3月27日至4月1日,共演出了六天。同年8月8日,著名京剧名流马连良、李万春等同时受聘来到民众乐园大舞台演出。9月12日,京剧著名红生林树森,接着来此演出《关公走麦城》。随后的1935年元旦,京剧大师周信芳第一次来武汉民众乐园演出,大舞台盛极一时,并成为京剧的演出基地,为武汉培养了数量众多的戏迷。

小的时候,我也曾经被大人带着在民众乐园看过戏曲和杂技,如今这些印象已模糊不清了,只记得民众乐园的哈哈镜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民众乐园当年的影响又何止是在武汉,在解放前,民众乐园与上海大世界、天津劝业场并称为全国三大娱乐场。穿梭在新民众乐园里,上到二楼和三楼的回廊,墙上挂着一幅民众乐园的老照片,依稀记载着民众乐园全盛时期的风采。

后来民众乐园要改建,很多老武汉不赞同,甚至大声反对,可到底还是改建了。修好以后,一样的人头攒动。印象很深的是每年平安夜,人流如潮。

1997年,民众乐园改建,营业面积由原来的2万平方米扩大到4万平方米。改变的还不仅是面积,旧有的戏剧、杂技等传统娱乐形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武汉市第一家拥有五个银幕的现代化电影城、一个大型电子游乐场、歌舞厅、KTV包房以及各种特色小店。这让老武汉人颇为失落,却让年轻一代欣喜流连。

民众乐园从1997年扩建之后,就改名为“新民众乐园”,以示与老民众乐园有所区分,但武汉人叫着叫着,就把“新”字去掉了———不只为说着顺口,更因为在武汉人心中,民众乐园从来就只有一座,它立于时间的长河,却在不断地冲刷中凝固成一个标志。

不知从何时起,一段民谣在民间广为流传:“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东玩西玩,玩不够民众乐园”,这段民谣的出现绝非偶然,民众乐园曾经是老武汉人玩乐的代名词。

现在的“新民众乐园”是一个青春时尚的去处,是八零后、九零后的天地

一九九三年七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定为优秀历史建筑

人是会老的,但民众乐园不会,因为不论身处什么时代,民众乐园都是玩不够的———那是用青春浸染成的民众乐园!

六十年代的民众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