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文华大学

 昵称18892371 2015-04-21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云架桥是一条古老街道,如果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定型算起,已是有600余年历史的古道了,而以“桥”为地名则始于清代。云架桥位于武昌旧城东北角的东城墙内侧,南北走向,南起粮道街东段(清代称巡道岭),北抵昙华林东段,全长400米。相传,云架桥曾是清代省城“丰备仓”运粮古道。沿着这条古道有一条弯曲的小溪相伴,于是“桥”和“水”都和这条古道相关,人们为连通运粮通道,便在云架桥与昙华林交汇处的小溪上架起了一座桥,初为木桥,后为砖石拱单孔桥,桥长15米左右,宽8米左右,桥面为麻条石,同时在小溪的尽头修建“龙王闸”。那时,古道和小溪掩藏在葱郁的树林之中,溪上小桥横跨林木叠翠之间,春夏之晨,常常云雾缭绕,桥似彩云作架,清风为梯,显得雄奇壮观,让人神往,故名 “云架桥”。这条古街道也称之为“云架桥”而延续至今。如今“云架桥”地名标志牌,醒目地竖立在云架桥与昙华林的交会处。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昔日小溪木桥早已淹没,之后建的砖拱桥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拆毁,并将小溪的明沟改为暗渠,使当年的小桥流水,让位于车流人流。原来云架桥道路两边还有一批中等人家的花园和馆舍,后在旧城改造中全部拆除。不过桥名如旧,却作为地名流传下来。如今的云架桥两边已被新建的楼房所围绕,"云雾缭绕,清风为梯"的景象早已不在,而位于云架桥110号的湖北中医学院老校区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昙华林老建筑的精华所在。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进入中医学院见到的第一幢建筑就是雅各健身房,以原文华大学首位校长翟雅各(James Jackson)的名字命名,又称杰克逊纪念体育馆,于1921年建成,系混砖木结构中西合壁二层建筑,中式屋面,西式屋身。当年杜威、侯仁之等中外著名学者都曾在此讲学,1931年武汉大水,蒋介石就在此对下面的灾民演讲。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这幢中式琉璃瓦建筑,在满是西方特色的校园里,这里可谓是难得的一景。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此建筑风格结构布局为全省独有,是武汉市现存最早的三座体育馆之一,现仍为学校室内球场、体育运动和教学场所。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校园中的林荫步道。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基督教圣诞堂,建造于1870年,为西式建筑,其廊柱造型为仿古希腊廊柱风格。2002年维修,木板地面改为大理石,三拱卷门改方门。该建筑系美国基督教圣会在文华大学内建造的校园礼拜堂,1958年停止校园宗教活动。该建筑为省内独有,且是鄂校园中兴建最早和使用时间最长的礼拜堂。辛亥革命期间,日知会成员刘静庵、胡兰亭、余日章等在此宣传反清革命思想。1906年,由张统一作词、余日章作曲的《学生军军歌》在此诞生。歌特式的教堂、希腊神庙式立柱、完全中式的门牌坊,一切都具有难以名状的美。它让人思念历史,感受前人。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那些柱子据说很不一般,粗看像古罗马的塔司干式,但却用了一些女性的科林斯式元素,据说是因为圣公会带有很多天主教色彩,如崇尚圣母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从门缝里看,现在这里是“工会活动中心”。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圣诞堂前的广场,学校的建筑围绕它散布
    1868年6月23日,基督教美国圣公会传教士韦廉臣等一行3人,来到了武昌正式传教,该会在武汉始终是经济雄厚和势力最大的一个基督教教派。首先,圣公会在武昌府街(今青龙巷)办了个小诊所作为传教的依托,然后就在昙华林东头购地建堂,由韦廉臣主持兴建的武昌圣诞堂,落成开堂于1870年12月25日。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武昌府街创办了文华书院,两年后迁到昙华林与圣诞堂合并。从此,美国圣公会便围绕圣诞堂逐渐建起了一座湖北最早最大的基督教教会学校。文华书院按英美的办学模式,从1903年开始,将校园分为了童馆(小学部)、备馆(中学部)和正馆(大学部)。1909年5月18日,文华书院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注册,该校正式命名为文华大学校。此时的文华大学校园中的文华中学以及附近的文华小学,也都比照文华大学正式挂牌。 1922年,以基督教美国圣公会的文华大学校为主体,圣公会出面联合了基督教伦敦会、循道会和复初会的博学、博文、湖滨、雅礼等教会学校的大专部,开始筹建基督教私立华中大学。1924年私立华中大学在昙华林正式建成挂牌,该校成为了现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文华大学神学院,建造于1903年前后,为中西合璧二层建筑,砖木结构,曲尺形平面,机制瓦红顶(更换过),地面木板,已更换为大理石,二层走廊木栏为原物。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神学院整体结构基本保留,建筑面积1059平方米。为宗教建筑,其神学教育是在1878年开设神学班的基础上发展为武汉早期的神学院。现为省中医学院成教学院、自修学院办公用房。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文华大学理学院,建于1909年前后,为砖木结构二层西式建筑,总建筑面积1006平方米曾做过外国教师公寓,1932年开放为男学生公寓“博育室”(PoyuHostel),抗战结束后,因战时华大大量房屋被毁,遂成为教工楼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理学院大楼的侧面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理学院大楼一角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理学院大楼一角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文华大学女生宿舍附楼,建造于1912年前后,为红砖清水砌筑,其他为砖木结构,平面呈扁形,三层,总建筑面积586平方米。该宿舍原为教会建筑,现为职工宿舍。在它的不远现门球场及小花园处,是女生寝室楼主楼“颜母室”(YenMuhShih,颜惠庆博士所捐建以纪念其母亲)遗址,“颜母室”十分气派,后拆毁。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文华大学文学院,建造于1903年前后,为西式内天井回廊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总建筑面积1256平方米。此地为1903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武汉最早开办的近代大学,其下沉天井、条石铺地,建筑奇特。1920年2月4日陈独秀到汉传播马列主义,就在此住宿。该建筑初为文华书院正馆,1909年为文华大学部,1924年系华中大学文学院,现为省中医学院办公用房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文学院大门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楼内下沉式的天井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一楼回廊,条石铺地。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站在这里可感受沧桑。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一楼楼道、楼梯。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二楼内景
感受昙华林(4)云架桥 <wbr>文华大学
凭窗临风,不甚联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