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骄傲 中国精密数控机床系统诞生

 苗苗8 2015-04-21


人物简介
  陈虎
  陈虎,今年39岁,博士,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著名数控机床专家。工作期间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发表论文20余篇,职务发明专利9项,参与数控相关国家标准5项,2008年代表大连光洋出任国家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联盟工作组组长,主持国家标准制订工作。
  ■文/本报记者 刘爱军 图/受访者提供
  细数近五年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史,一个叫陈虎的名字让人印象深刻:2008年,他主持的光洋Windows实时内核产品开发,支持数控系统实现1秒钟2万次高频度精准控制;2009年,他主持开发的光洋GNC60数控机床获得国内行业最高奖“春燕奖”……刚刚39岁的大连光洋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虎说他太幸福了,能看到中国数控机床成长爆发期。
  “杯子是由模具制成的,而生产模具就得用机床,小到杯子,大到飞机的发动机叶片,机床是造物的‘母机’,计算机控制下的机床就是数控机床。”陈虎的解释简单易懂,但他说出了一个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现实:“数控机床是战略物资,美国、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生产数控机床的领先者,他们曾经卡过我们的脖子。”据陈虎介绍,以前,国内企业如果进口一台数控机床,必须有中国商务部出具的证明,证明进口的机床不是应用于军工。
  中国的数控机床要自主。陈虎说在他老师那一代,在60年前开始研制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我是一个‘三清团’,也就是说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是在清华大学读完的,我的老师是数控领域著名学者韩至骏。”2007年,陈虎向韩老师告别,要到大连光洋去实现数控机床的梦想。陈虎说当年清华的同班同学中,只有他一个人在数控机床研发中坚持了下来,其余或是在国外,或是已经转行。
  数控机床的生命是精度。一个人头发的直径是二十分之一毫米,数控机床的精度常常要达到五百分之一毫米,德国和日本的数控机床甚至达到了一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度,陈虎的世界就是在这上千分之一毫米的微观世界里,把握最细微的恒定。陈虎说:“国内不缺乏单项技术研究,但是却难以形成数控机床产品,我的任务是要想尽办法把各种单项技术结合起来,完成构架设计。”
  2008年,陈虎代表大连光洋出任由国内五家主要数控企业组成的——国家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联盟工作组组长。这项工作对于中国的数控产业太重要了,相当于制定了数控产业信息通讯“高速公路”的规则和标准,不仅关系到中国的每一个数控企业,而且关系到这个产业的长期发展。“就是让信息高速公路更通畅、更高效,让更多的外围设备参与其中。”同时,这项工作也是协调难度较大的工作,因为所有的企业都有自身的技术路线。在这个工作组中,陈虎以其令人信服的技术能力和为国家数控行业发展的热忱,协调和统一了各数控企业在总线技术方面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机床数控系统NCUC-Bus现场总线协议规范》,并提交国家标委会,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国内行业协会的老领导、老专家曾评价陈虎:“当今国内能做高档数控系统规划的仅此一人。他提出的技术理念令研发人员耳目一新。”
  西门子的840D数控系统以其先进性,横行业内数十年不倒,所以它早已被大连光洋锁定,“我们就是紧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努力超过它。”如今,大连光洋的最新产品GNC60数控机床已经在精度补偿、对用户开放性和性能等方面都超过了西门子840D,是国内市场上最领先的数控机床,也是国内唯一具有国际竞争性的产品。
  去年正好是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但是“十年清华人”陈虎没有回去,他说:“一是没有什么可以汇报的,二是确实太忙了。中国数控机床走过了艰难的道路,现在迎来发展期,产品早一天出来,就多占一份市场份额,多为国家增加一份底气,我们真的没资本睡大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