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清朝的封建统治日益陷入内外交困的严重危机之中。以太平天国起义为中心的农民战争,风起云涌,席卷整个中国,猛烈冲击着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不断向清政府勒索越来越多的殖民权益。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官僚为了继续维持清朝统治,掀起了一场以鼓吹“自强”为号召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他们把“制器练兵”作为“自强第一要务”,学习和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大力兴办以军用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制造洋枪洋炮,组建新式军队。这就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洋务运动。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洋务运动在全国逐渐兴起。
天津在洋务运动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1861年(咸丰十一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置了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同治九年),由于通商事务的扩大和洋务运动的发展需要,清政府把三口通商大臣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负责办理外交、通商、海防、关税和兴办近代工业等各项事务。北洋大臣位高权重,是洋务运动中权势最大的地方官员。 五六十年代,随着中国农民战争空前高涨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防务变得日益紧要起来。天津是北洋防务的中枢,而且临近海口,便于进口机器设备和工业原料,因此很快被清政府看中,成为兴办近代军用工业的基地。 1870年,清政府让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主持北洋防务。为了筹办北洋防务,李鸿章在天津大规模发展以军用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并建造铁路,创设电报,开办各种新式学堂。在他的主持下,天津成为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1866年,清政府派大臣筹建天津机器局,“专制外洋各种军火机器”。从次年起,开始在天津城南海光寺兴建枪炮厂,在城东贾家沽兴建火药厂。1870年,清政府派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李鸿章对机器局大加整顿和扩充。他辞退一些不精技艺的洋匠,另从香港等地募来工匠,并增建厂房,添置设备,把机器局扩大为东西两局,东局在贾家沽道,西局在海光寺。经过多次扩建,机器局的规模越来越大,设有火药厂、洋枪厂等十几个分厂。 为了提高军火生产,天津机器局不断从外国引进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1887年,机器局在东局兴建了一座制造栗色火药的工厂。据当时外国记者报道:这个工厂将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好的火药厂,能以最新式的机器制造最新式的炸药”。1888年,为了制造新式钢制炮弹,机器局决定在东局建立一座炼钢厂,安装了从英国购买的全套炼钢设备以及铸钢炉等。炼钢厂于1892年建成,这是我国北方第一座近代炼钢厂。 除了生产军火,机器局还负责修理北洋海军和轮船招商局的舰船,并能制造一些军用或民用船只。天津机器局经常雇用的工人有2000至2500人。在1900年以前,天津机器局一直是北方最大的近代工业企业。 除了发展军用工业以外,洋务派还在天津创办电报和修筑铁路。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电线,发送电报,“号令各营,顷刻响应”。这是中国最早试办成功的电报。不久,清政府批准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这是我国第一家电报局。天津电报总局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上海七处各设电报分局,并与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订立架设津沪电线的合同。自1881年4月至12月,津沪之间的架设工程全部竣工,共用银17万8千多两。 1877年,李鸿章设立开平矿务局,开采唐山煤矿,供应天津机器局、北洋水师、轮船招商局等用煤。1880年,李鸿章聘用英国工程师修建运煤铁路。铁路原定从唐山矿区一直修至北塘海口,但由于清政府中顽固派的反对,结果只从唐山修到胥各庄,全长11公里,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不久,李鸿章又向清廷建议,把唐山芦台铁路继续修到大沽和天津,以便利北洋海防“调兵运军火之用”。清廷同意后,李鸿章就把开平铁路公司改名为天津铁路公司。1888年4月铁路从芦台修至塘沽,8月继续修到天津。这条从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就是当时所谓的北洋铁路。 洋务运动期间,为了适应发展近代工业和建立北洋海陆军的需要,洋务派还在天津开办了许多新式学堂。 最早开办的是水雷学堂,培养制造和使用水雷的技术人员。1880年,李鸿章又在东局设立电报学堂,聘请丹麦技师,教授电学和收发电报等。从这两所学堂出来的学生,都派赴大沽、北塘等海口,“各司电报、水雷等事”,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水雷和电报技术人员。 为了给北洋海陆军培养军事技术骨干,李鸿章还在天津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还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1871年,李鸿章在天津同美国公使镂斐迪商定派遣中国学生赴美国学习。第二年,清政府派陈兰彬、容闳二人带领30名幼童前往美国留学。这是近代中国政府派遣到外国去的第一批留学生。 洋务运动对近代天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洋务运动期间,天津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早期近代工业。特别是由天津机器局和大沽船坞为主的官办军用工业,装备着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拥有金属冶炼、材料加工、机器制造、船舶修造等多种生产能力,并且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工人,不仅为天津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而且对北方近代工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天津机器局和大沽船坞需用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促使清政府在华北开发矿产和修筑铁路。此外,在天津开办的各种新式学堂,对打破封建文化的桎枯,传播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我国最早的科学技术人员,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天津电视台国际部提供文稿 北方网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