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书画能治病?有图有真相!

 东方竹马 2015-04-22

自古至今,勤于书画能获长寿已成常识,如唐代的柳公权、欧阳洵,明清时期的文徽明,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均高寿八九十岁。其实不仅习书画能治病,看书画也能治病。


   传说中国古代隋炀帝即位之后,沉迷酒色,穷奢极欲,患了烦渴症,整日口干舌燥。若干名医诊治亦未能见效。一次,精于书画的太医莫尹锡看了炀帝的神色和口舌之后,要来纸笔,并不开处方,而是作起画来。画了一幅“梅林与雪景”的画,献给隋炀帝。隋炀帝看得入神,不觉寒气逼人,舌生津液,烦渴之症不药而愈。


唐 王维《辋川图》传

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在蔡州担任学官期间,忽然患了肠擗之症(一种肠胃疾病),治了好久没有治好。养病期间,未免心中焦躁,一生遭遇更如“过电影”一般在脑海里频频出现。他想起自己满腹经纶,一心报国,却不受朝廷重视,至今还屈居在偏僻的小地方当闲差,不能发挥才华,心中更添了几分烦恼。这时,他的好友、精通医理的高符仲来访,给他带来王维的名画《辋川图》,说:“您要是坚持天天欣赏这幅画,用不了多久,保管疾病全消。”秦观对《辋川图》慕名已久,只是从来不曾见到过。看到真迹,心中大喜,便一边卧床调养,一边细细地欣赏起来。看着看着,他不知不觉地吟哦起王维的优美诗句《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仿佛,他已经离开病榻,来到了辋川(在今陕西兰田县南)风景秀丽的王维别墅跟前。放眼望去,远处峰峦叠翠,近处秋水潺湲,村子外蝉声起伏,渡口边落日余辉。在这里,面对梅舆(春秋时代隐士)和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的醉酒狂歌,随他们一起登华子冈,倚文杏馆,坐临湖亭,踏柳浪,走遍辋川诸胜迹,或奕棋饮茗,或赋诗作画,精神为之一振,心境豁然开朗,竟忘记了自己的病躯和种种不愉快遭遇。不过半个月时间,他便觉得神清气爽,烦恼渐消,食欲增加,最后终于与病魔告别了。秦观十分高兴,特地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成一篇《书辋川图后》,与画一起还给高符仲,还把文章收在他编纂的《淮海集》中。

此事有图有真相,下面就是秦观的《摩诘辋川图跋》。

宋 秦观 《摩诘辋川图跋》,纸本,纵25.2、横39.4cm。

凡16行,每行字数不一,共174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余曩卧病汝南。友人高符仲携摩诘辋川图。过直中相示。言能愈疾。遂命童持于枕旁阅之。恍入华子冈。泊文杏竹里馆。与斐(应作裴)迪诸人相酬唱。忘此身之匏系也。因念摩诘画。意在尘外。景在笔端。足以娱性情而悦耳目。前身画师之语非谬已。今何幸复睹是图。仿佛西域雪山。移置眼界。当此盛夏。对之凛凛如立风雪中。觉惠连所赋。犹未尽山林景耳。吁。一笔墨间。向得之而愈病。今得之而清暑。善观者宜以神遇而不徒目视也。五月二十日。高邮秦观记。


据传,唐伯虎画过一幅仕女背影图,画中人背朝观众,正在池边赏荷。后来,这幅画被一个书呆子收藏,他成天看着画面发呆:“美人,你怎么不回过脸来?”家人见他日渐消瘦,到处为他求医,均不见效。有个郎中想了个妙法,趁他昏睡时换了幅画,画中景色依旧,只是美人的脸是正面的。书呆子一看,原来画中人长得并不漂亮,于是,他的单思病也就好了。


清代画家王时敏,古稀之年曾经患咳嗽之疾,整天咳呛不止,非常难受。他的学生王石谷见老师服用所有的药饵都没有效果,便仿照元代画家王蒙画了一幅《溪山红树图》送给老师。王时敏玩味数日,咳嗽气急的症状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高兴之余,便在这幅画上题了一段话:“石谷此图。虽仿山樵。而用笔措思。全以右丞为宗。故风骨高奇。迥出山樵规格之外。春晚过娄。携以见眎。余初欲留之。知其意颇自珍。不忍遽夺。每为怅怅。然余时方苦嗽。得此饱玩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昔人檄愈头风。良不虚也。庚戌谷雨后一日。西庐老人王时敏题。”

清 王翚《溪山红树图》
纸本设色 纵112.4厘米 横39.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赏画能治病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疗法”,类似精神病院把病人置身于自然环境中,唤起病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达到“忘病”的境地,从而从忧愁、悲伤、哀思、痛楚、烦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人心情舒畅,乐观开朗,使失调的大脑神经机能得以恢复,以调动机体蕴藏着的巨大潜能,促使机体分泌出更多的有益健康的激素,增强机体生命活力和免疫能力,启动强有力的防病抗病机制,从而使患者的异常情绪和行为得到减轻。关于这一点,清代诗人王士祯(1634—1711)有过一段极精辟的见解。他把创作和观赏书画作品称作“特健药”,认为有养生治病作用。在《香祖笔记》一书里,他说:“盖少湘(秦观字少湘)观《辋川图》而疾愈;黄大痴、沈石田、文衡山辈皆工画而享天年,人谓是‘烟云供养’,则特健药,宜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