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考试的题型——解题技巧(15) 一、客观性试题 这类试题有两个优势:一是考生答卷省时,使题量增多,扩大了覆盖面,二是阅卷评分客观、易行、无误,并可用阅卷机代替人工。 客观性试题又可分为两类: 1、有备选答案类 这是客观性试题的主体。它一般由题干和备选答案两部分组成。题干是向考生提出的问题;备选答案是与题干相关的一组答案,它包含正确答案和迷惑性答案(亦称分心答案)。这类题中最常见的就是“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 (1)单项选择题及其变式 单项选择题亦称最优选择题。它的备选答案中只能含有一个正确答案,其余几个均为迷惑性答案。 把最优选择题稍加修改,可形成它的几种变式题型。 如果在题干中编入一部分“错”,并标注出来,让考生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优的改错答案,即形成一个“改错选择题”。 如果一个最优选择题的题干可以写成一个因果复句,而备造答案又以如下的形式出现: A.结果和原因都正确,而且原因能正确说明结果; B.结果和原因都正确,但原因不能说明结果(或两者无关); C.结果正确,原因错误; D.结果错误,原因本身正确; E.原因与结果都错误。这样就形成一个“因果选择题”(亦称“分析判断题”)。 如果在一个最优选择题干中,给出或暗示一个示范性的推理规律或一种分类方法,让考生按此规律或方法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就形成“类推选择题”或分类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及其变式 多项选择题的备选答案中必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它要以和单项选择题混编在同一大题里,但在题头解答说明中要写清“选出所有的正确答案”的意思;较常见的则是把它单独编成一个大题,在题头解答说明中明确“下列各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均要选出”。 一般来说,同样的内容编成多项选择题比编成单项选择题的信息含量要大些,因此,题目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大,同时能降低考生猜测答对的概率。 (3)是非判断题 这类题虽然表面上没有给出备选答案,但其实质是一个固定有两个备选答案(即“是”和“非”)的最优选择题。因其所含信息量较小,考生靠猜测得分的可能性较大,故一般占分较少。但由于它命题简便,回答省时,在各类试卷中也经常被采用。 2、无备选答案类 (1)匹配题 题中给出几例事物,让考生按某种要求,用连线的方法,给各个事物配对。例如,把文学家和他的作品分别用线连起来。 (2)排列题 题中给出一组事物,或描述一个过程的若干细节,并在这些事物或细节前标注号码或字母,让考生按某种逻辑规律,对这些号码或字母加以排列。 (3)填充题 一般包括填图题和填空题两种。好的填充题答案要具有不可代替性。严格地说,只有这样的填充题,才称得上是客观性试题。 二、主观性试题及其客观化 由考生自由作答,由教师凭借经验(包括掌握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经验)主观评分的各类试题,统称主观性试题。 这类试题虽然存在着不能客观评分的弱点,但至今仍被各类考试广泛采用(近来有些多年只采用客观性试题考试的国家,因发现完全取消主观性试题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也已提出要恢复部分主观性试题),其根本原因是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就一个试题的深度、广度而言,一般地说,它比客观性试题考查学生,具有优越性; (2)能从卷面上直接看出考生“错的原因”和“错的程度”,这比客观性试题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3)主观性试题本身不给考生的思维以任何限制,答案过程能充分发挥考生的能力,在考查能力方面占有优势。 来源:课堂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全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