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中医 【名医介绍】
干祖望,男,1912年9月生,上海市金山区人,为中医耳鼻喉学科的创业人之一。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国际培训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兼任中华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耳鼻喉科学会及省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名誉主任等职。1985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励、1991年获国务院“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特殊津贴及证书。
疾病是飞来横祸,不是每个人都要害病,但也人人有机会碰到它。从来也没有听到过培训病员的学校或讲习班,更无从说起怎样是合格或不合格?其实不合格的病人比合格的不知道要多上几十倍、几百倍。不合格的比合格的在经济上、时间上、精神上付出的代价要多得多,由此而致残、致死、或置在不死不活的困境中更不知有多少。这种完全可以避免的不幸,你碰到了,只怪你不知道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病员。
我(干老自称)除去文革时打扫茅坑一年之外。天天在临床第一线上打滚了足足一个甲子(60年),合格的病员难得见到几个。用“风毛麟角”来形容它,再恰当也没有了。
一、一个合格的病员,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在没有踏进医院门口之前,要:
1)有病贵自知
应当知道自己患的是真病还是假病?
如果爬了6-7层楼梯而喘息气促时,应当首先自问有无心脏病?有则真病,应治疗。无则乃在爬高时消耗氧气过多,喘,是还“氧债”。假病。
又如失眠有许多也不是病,如精神过于兴奋、刺激、创伤;多喝浓茶、咖啡、酒……;换了新的环境,甚至换了被褥,过热过寒的不舒服;专心考虑、追悔、痛思一个问题;疼痛或搔痒:以及噪声强光的刺激……等,故不必问医求药。
再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胃口特别旺盛。是病!应该速速医治。
2)中西医的选择
中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开颅手术、呼吸困难、大出血的抢救等应求救西医;而屡治不效的口腔溃疡和慢性咽炎应找中医治疗,如果投错了门,遗误抢救机会只有认倒霉。
3)如何找好医生
一般找医生有四个着眼点,医生找老的,医院找大的,挂号金高的,挂号难的,其实这是四个误区。
年龄的老少与业务水平、医德、工作精力绝对不是同步的。
经验是同财产一样。靠是否善于积蓄,不会积累的老人一世穷光蛋。学会积累的青年人很多也是万元户。不懂得、不用心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老医生和初出茅芦的有什么两样。“宇宙今人胜古人”,更是选择医生的指迷名言。
医院大小根本不是衡量医生业务水平高低的尺子。小医院同样有不少尽职尽责的好大夫,大医院里也不见得都是名医。
至于挂名医号更有其微妙之处,挂我(干老自称)的号,要排上一夜。微妙在那里?每周12个班,我仅上2班,每班限制16号,共32人次。如每周上12班,每班不限号,可应付40号,则每周可达480人次,也就是把号数放宽了15倍,当然就不用排长队了。
4)打破药越贵越好的错误成见
生病吃药并非越贵越好,我们常听说对症下药这句话,大夫给患者开药需根据病情而定。如果你微微有点感受风寒,服点红糖姜汤水即可,病员却大量服用很多中西药物,这对身体并没好处,反而有害。
西药往往对胃肠消化系统有很多副作用,还增加了肝脏的负担,更不用说产生抗药性问题。服用中药也不是随随便便,更讲究辨证用药,所以药决不是越贵越好。
5)初诊主诉和实事求是的复诊
很多病员,说了半天医生茫然不知。门诊的时间是紧张的,所以应当用最少的语言介绍发病时间,当初情况,治疗经过,现在病痛,主要的先说,次要的后说,也可以告诉以前有过什么诊断,以后如医生有所追询,也要正确回答简明扼要。
老年或言语不通者,应由亲人代诉。
复诊的反应是对上次诊断用药的鉴定,今天用药的根据,准确与否是一个重要关键。很多人把有效果的偏偏说成没有效果。
第一、疾病的加重,苦痛日增明显,但感觉上不太敏感。 第二、自己也知道,药很有效,但希望更有效些,不惜有效说无效。 第三、不懂疾病“来如箭,去如丝”的情况,奢求一剂而愈。
与此相反,也有在老医生面前,为了顾全老医生的面子,或怕说了无效使老医生生气,于是硬着头皮偏说很有效。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是在骗医生,医生无法掌握真实的药力反应,倒霉的还是在病员。
二、考察医生
这是你的权利,也是应该这样做的。你的健康甚至生命已寄托于医生,当然尽量避免“所托非人”。因此,首先观察其态度。内容有:
工作专心与否? 在上班期间有没有干些与工作无关的事? 对时髦贵客和寒士贫民的态度有无差异? 对病人诉述是否认真听还是一般或漫不经心? 你的主诉重点是否记录在病历卡上? 写记录当然是边听边写,处方的动笔是否在你主诉完毕及察舌候脉之后或之前?
再次观察其风度:
是严肃的、拘谨的、平易近人的还是浮而不实、傲慢的、江湖气息很重,甚至大言不惭地吹牛的?
通过一次治疗之后……
三、其他
1)如果是中医的话,你一定要求吃汤药。
因为寥寥几味草药,医生业务水平,即可一露无遗。而且中医是“治证不治病”的,成药是“治病不治证”的,两者完全相反。用成药到中成药店咨询一下售货员即可,何苦化挂号费进医院。
2)遵守医嘱。
3)辨别药效。
急性病,中药3~5剂,即可作出反应。无效的话。此方再吃也是浪费。慢性病的药力反应,须在一个时期,十天二十天甚至一个月。仍无效。就应另投医求治。
所以病员素质普遍提高之后,医疗质量势必随之提高。因为滥竿吹笙的医生早就被病员筛掉了。 本文摘自《家庭中医药》1994年01期。 =========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