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的养老模式还能走多远?

 深o井 2015-04-23

时下热播的电视剧《嘿,老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的热议。如今,老龄化社会正在加速到来。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需要养老,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早已是不堪重负,养老问题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难题。

独木难支:80后养老“压力山大”

今年3月,市民刘云鹏的父亲散步时摔倒,不幸盆骨粉碎性骨折。于是,他们全家老小一起出动,62岁的老母亲,负责白天在医院照顾老伴;刘云鹏的妻子接送6岁的儿子上学,晚上在家照看孩子,到了周末则去医院通宵看护;而作为家中的独子,照顾父亲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刘云鹏的身上。

由于刘云鹏的父亲有医保,医疗费用并不是沉重的负担。但日复一日的往返奔波,每周5天在医院彻夜看护,却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一个月后,父亲总算出院了,但病情却远未痊愈,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无奈之下,刘云鹏只得聘请了护工,但对于他们这个工薪家庭来说,每天上百元的护理费绝不是个小数目。

在尽力照顾老人的同时,刘云鹏有时也会暗暗羡慕父母亲那一辈人,“还记得小时候,我奶奶骨折后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当时父亲、大伯和姑姑轮流守夜照顾。“我们曾是最享福的孩子,但我们人到中年时,会是世界上活得最累的人。”在记者的走访中,多位80后的独生子女纷纷表示,面对“养老”这个问题感到压力较大。由于“倒金字塔”的人口结构,如今的“80后”年轻夫妇,往往需要照顾4个甚至8个老人。因此,无论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还是在经济压力方面,大多数人都感到难以负担。

坚持尽孝:失能老人难照顾

“赡养老人的担子真的很沉重,我照顾瘫痪的母亲已有7年,期间去过9次医院。作为子女每个人都希望尽孝道,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明白。”51岁的市民吴国柱说,2009年他的母亲由于小脑萎缩,无法站立行走,到后来只能躺在床上,个人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于是,他和姐姐轮流照料起了瘫痪在床的老母亲。

“老太太照顾起来确实不容易,性格简直比小孩子还倔。”吴国柱说,由于病痛的折磨,老人很多时候都有点神志不清,常会与人胡搅蛮缠,大发脾气。同时,老人要出门晒晒太阳,必须依靠轮椅,吴国柱总是先把轮椅搬到楼下,再把老人从楼上抱下来,回家也是由他抱上楼。

吴国柱说,由于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他的姐姐又患上了糖尿病,无法照顾母亲。于是,他就打算雇个保姆来看护老人。谁知道一打听才知道,大多数的保姆宁可闲着,也不愿意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偶尔有愿意干的,基本是要求月工资在3500元左右,明显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大多数老人都选择在家中养老。老人年纪大了自然容易生病,而子女们大多已是人到中年,正是生活担子最重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和家庭方面都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因此,一旦家中有老人卧病在床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往往让子女们忙得焦头烂额,在精力和经济上都很难承受。

选择独居:空巢老人不愿麻烦儿女

清晨6点,家住南昌路的李承明老人和往常一样准时起床。7点,他在街边的早市买了点菜,来到雁滩公园和其他老人闲聊。10点半,他回到家中帮着老伴做午饭,然后睡午觉。14点,他和老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17点,开始准备晚饭,晚饭后还是看电视。22点,准时上床睡觉。自从7年前儿子结婚搬出去后,李承明和老伴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每过两周,儿子一家才能来看望我们一次。儿那边也是独生子女,亲家也要周末去看望。”目前,64岁的李承明和老伴身体都还健康,作为某企业的退休职工,两人每月有5000多元的养老金,足以维持日常的生活。为了尽量不拖累儿子,两位老人平时的生活可谓是小心翼翼,在老两口的床头柜上,摆放着电话和电话本,还有几瓶急救类的药物。“我们晚上尽量少喝水、少去卫生间,也尽量少洗澡,万一跌倒、摔伤,就太麻烦孩子了。”

对于现在的养老状态,李承明感觉很满足,但一说起未来,他却显得颇为担忧。“我们现在生活还能自理,但眼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以后该怎么办?”李承明说,上了年纪就难免会生病,总麻烦儿女也不是长久之计,他现在经常琢磨以后的生活。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如今,大多数老人在子女结婚后,往往不愿意跟随子女一起生活。他们不愿去影响子女的生活,同时也不愿受子女干扰。但这种现状,却导致了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正面临着日常的生活无人照料、孤单寂寞的情绪无法排遣的窘境。

老无所依:失独老人面临养老难题

近年来,“失独家庭”、“失独老人”这些名词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自从儿子走了,感觉家就散了。有亲人、有孩子才是家。”65岁的周海民老人说。2007年夏天,他正在筹备婚礼的儿子因车祸身亡,原本和和美美的三口之家,顷刻间就只剩下他和老伴两个人。痛失爱子后还不到3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遇了新的打击,当时年仅57岁的老伴,由于患脑溢血而瘫痪在床。

随后,以往很少干家务的周海民,也手忙脚乱地学会了做饭和洗衣服,独自照顾着自己唯一的家人。“这几年,老伴一共住了四次医院,排队、挂号、住院、检查、输液,都是我一个人跑前跑后。看到旁边病床的儿女轮流照顾老人,感觉心里堵得慌。”

“现在让我最担心的是,如果我也病了,迈不动步、起不来床了,那时候该怎么办?”从去年秋天开始,周海民明显觉得力不从心了,出门去买菜时,路上要停下来休息三四次,做饭时常会忘记关天然气灶。望着多年瘫痪在床的老伴,他不禁开始担忧以后的归宿。

对于失独老人来说,失去了唯一的子女,他们的晚年往往就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对这个群体无疑是一种奢望。目前,如何让失独者的晚年能够“老有所依”,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难题。 

来源:兰州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