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国的会计学硕士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致力培养职业化会计人才的会计专业硕士也有了12年征程。如今,12年过去,会计专业硕士俨然已经成长为大树,和他的“老大哥”会计学硕士一起撑起了我国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阵地。
“在我们学校,会计专硕人数甚至高过会计学硕。”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潘飞如此告诉记者。他称,致力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会计专业硕士在2004年开始试点教育以来,发展速度惊人,成果喜人。“专硕学生队伍越来越庞大,学生在离开校园走上实践岗位后,社会认可度与会计学硕相当。”但相近学科的两个学位同时存在,还是让一些研究功课不透的报考者颇感为难。到底哪个学位“含金量”更高,就业前景更好呢?或者说,是否存在更高更好这样的事实?“我认为是没有的。两个学位的设置不是为了比优劣,而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生职业规划而细分,专硕注重实践,学硕偏重理论,两者是互补关系。”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汉文回应。
他称,因培养模式的不同,两个学位在课程设置、考试科目、录取标准上存在必然差异。
就课程设置而言,一般来说,会计学硕士作为学术型硕士,重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如财务理论、会计理论、审计理论、国际会计等会计相关知识。会计专业硕士则主要以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为主,强调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创业型、职业化素质的实务型人才。学制不定,一般为两年或三年。
“考试科目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课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研二学生郭佳妤告诉记者。会计学硕士属于全国统考,考试的科目为英语、政治、数学和专业课,前三门科目是全国统考,最后一门专业课是各个院校单独命题;而会计专业硕士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综合能力(包括财务会计、数学、语文与逻辑)。其中政治由各校单独组织命题,另两门为全国联考。相对来说,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
也因此,会计学硕士录取要以具备优秀科研能力的人才为主,初试要求很高,复试重点对专业知识及理论进行考察。专业硕士录取则主要以具备职业化素质的人才为主,初试对专业课不作要求,复试重点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行考察,尤其重点对职业背景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