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养生 | 中医看茶

 janet2000 2015-04-23



说起喝茶,几乎人人都能喝出自己的滋味来。有的人甚至沉醉于其中滋味的微妙变化而不能自拔。然而,从中医角度来看,茶也有属于它自己的性味,茶也是药,饮茶也是有讲究的。

茶,《本经逢原》记载:“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中华本草》记载:茶叶可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主治头痛目昏、目赤;多睡善寐;感冒;心烦口渴;食积;口臭;痰喘;癫痫;小便不利;泻痢;喉肿;疮疡疖肠;水火烫伤等。茶能入心、肝、脾、肺、肾、胃经,由此也能看出,茶能治五脏之病。

然而,其性味历代本草及现代药典都记载为苦、甘、凉或苦、甘、寒。从茶的药性来看,凡苦寒之物都能清热,其质轻上浮,故又能开郁,降浊阴而升清阳之气,令人头清目明,精神爽朗。这是对人体有益的角度来看。而其副作用则是苦寒对人体阳气的伤害了。


所以,茶虽好,但饮用仍需讲方法。

《本草纲目》云:“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这里的大意是指,茶能清火,然而火也分虚实,如果体质健壮之人生火,用茶来清是很好的。但虚人则应慎重,尤其是平素脾胃怕凉的人,更应慎重饮茶,否则会导致腹泻、呕吐,可耗人正气。

从现代研究来看,茶中含有的鞣质是妨碍消化的主要成份,咖啡因则可以兴奋神经。而在茶的快速浸泡中,咖啡因几乎可以全部浸出,但鞣质却只有一部分浸出。而发酵后的红茶其鞣质也会被破坏一部分,相对绿茶所含鞣质显著减少。但对于苦寒之味,中药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少量苦味药还能坚厚肠胃,具有健胃作用。药理研究表明,苦味药通过刺激味觉器官,提高食欲。但是如果服用过量,反而抑制胃液的分泌,影响食欲。”


所以,饮茶应注意:

  • 要饮热茶、温茶,不饮冷茶;

  • 要少量浅泡,不饮浓茶;

  • 一般尽量避免空腹饮茶;

  • 如食欲不振者,而非虚寒体质者,可少量绿茶空腹饮,可促进消化;

  • 对体质偏热,或爱上火,或烦躁头痛者,建议饮绿茶;

  • 对于肠胃素来怕凉,大便溏泻者,最好不要饮茶,如饮建议饮红茶;

  • 普洱性寒,最能消肉食积滞,建议舌苔黄厚腻,大便偏干,身体肥胖伴有高血脂、脂肪肝者选用或大量吃肉之后饮用,以促进消化,虚人禁用;

  • 乌龙发酵而气味芳香,又保留了绿茶部分性质,故芳香可化湿浊,味苦可清热,对于湿热体质,或夏季湿热而胸闷、食欲不振可饮用以化湿热;

  • 无论何种茶叶,重在小口慢品,最忌大量饮水又兼茶之苦寒,最易伤阳留饮。

品茶,本是心烦气躁之时,令人平心静气之举。所以,浅浅的尝,慢慢的品,轻松的聊。最终得了滋润,清了烦闷才算是得了这茶中真味,可不要因陶醉而伤了一身正气,反作不美。


文/王志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