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一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话题,要想在这个社会上完全避免添加剂的摄入似乎是不可能的,大人对添加剂还得畏惧三分,更何况是小孩呢? 在各种儿童食品的添加剂中,食物色素首当其冲,那些亮丽的色彩“迷惑”了多少幼男幼女?尽管家长不对这些感冒,但家中的小孩很难Hold住呀。 简单来说,就是食物的着色材料,可以让食物颜色更鲜艳、丰富,不仅能提升食用者的食欲,还可以增添感官享受,怎能让孩子不爱呢。食用色素可以粗分为「天然」和「人工」两大部分。 天然食用色素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植物色素、动物色素、维生素色素和焦糖色素等。来源多取自于自然,通过物理方法提取精制而成。这些色素取于自然,对身体的损伤较轻。但是由于天然色素色泽不稳定,在其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各种因素(如光照、温度、氧化、pH值、介质极性、金属离子、添加剂等)的影响而发生褪色、变色等方面的变化,而影响其着色效果,严重制约了天然色素代替人工合成色素的进程。 所以,市面上许多色泽丰富亮丽的零食,基本上是用人工色素来着色,只有少部分是采用天然色素,但这些食品也会相对贵一些。 人工色素顾名思义,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物质。人工色素一直到20世纪左右才出现,之后渐渐大量被使用。现在,在我们周遭有许多食品,都可以发现人工色素的踪迹。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长期食用人工色素,无疑于在身体上安装了电子炸弹。 英国曾有研究指出小朋友只要吃进过量的人工色素,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过动的情况。美国公益科学中心也曾提出一份报告,指出人工色素不仅有致癌的风险,也会提高儿童过动等行为问题,和过敏等健康问题。 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人工色素的混合物(人工色素与苯甲酸钠防腐剂)可能“对儿童的运动和注意力发展有一个小而显著的影响”,而且这可能对某些易感人群来说影响更大。 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有些色素在人体内能转换成致癌物质。
目前法定的人工色素有8种:蓝色1号、2号,绿色3号,黄色4号、5号,红色6号、7号、40号。购买食品时,请注意外包装的标示,标示不清者,很可能就含有法定外的色素,建议家长不要购买。 颜色越鲜艳的食品,所含的色素就可能越多。人工色素通常存在于更高度加工的食品中,如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糖果等食品中。因此尽量给孩子买新鲜、肉类和全麦食品,这有助于规避人工色素的危害。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无敌奶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