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教养的民族是可怕的!笔者按:4月22日,受青岛大学“浮山讲堂”策划主持人卢文丽老师之邀约,做了主题为《历史: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的演讲。事后,有《青岛大学学报》采访,发于此,以飨网友。 1.作为演讲嘉宾,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举办的浮山讲堂给您留下的印象如何?您有没有特别难忘的人和事? 答:简单来说,浮山讲堂从选题策划、邀请主讲人到具体的现场组织,在诸多的相关细节上,包括海报,入场券等,都很精心、到位。因为我曾策划、组织、主持过近10年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星期日公益演讲——“在文学馆听讲座”,所以我对卢文丽老师所付出的辛苦有着颇深的感同身受。她对工作的热情、执著、细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项十分繁重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文化事业,绝不是想当然轻而易举就能做好的差事。至于特别难忘的事,是有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光临讲座现场。我的讲题是“历史: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不想冥冥中惊动了一只小老鼠。如果再来只猫就更热闹了。我讲得挺投入,并没有在意,只觉得左侧有些同学有些非同寻常的反应。讲完了,听卢老师一说,才知道是小老鼠专程来作态,十分有趣。 2.此次浮山讲堂系列讲座是我校首次面向市民开放,您对此举怎么看? 答:浮山讲堂向市民开放非常有意义,可以让有兴趣的市民有更多元的文化选择。我自己主持过讲座,与听众一起在现场聆听过近300场不同主题的讲座,收获特别大,文学思维时常得到激发,学术视野也得到拓展。因为每一位主讲人都是把他所术业专攻某一方面的知识、学问,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浓缩着演讲出来。听众若能带着问题来听,收获就更大了。现在有许多的社会问题,撇开其他复杂的因素不谈,我始终觉得,如果大众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得到全面的提升,许多社会问题可能会得到缓解。一个没有教养的民族是可怕的!这也可能是我太过书生意气的想法,不管怎么说吧,多听听学术性、高品位的文化讲座,有助于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这个角度说,举办公益性的讲座本身就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答:这个系列讲座主题很好。我觉得,有了真正的“文化复兴”,才会有真正的“大学人文”。换言之,没有“文化复兴”的“大学人文”就如同上海的“楼脆脆”,楼盖得挺高挺大,但没有坚实的根基,很容易在不知哪个外力之下瞬间便整个倾覆。这真挺可怕的!其实不止大学人文,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也一样,要有自身的传统,这个传统不单指传统文化的传统,而应该是一个大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文品格,或人文精神,并以薪火延续下去。事实上,一种真正优秀的传统,是历史的丰厚积淀、当下的人文铸造与未来的精神承传三位一体的。许多大学都有校训,多是要以此立校,但校训不能变成官员们凸显政绩的口号。这里顺便提一句,大学的行政化对这种人文精神的铸造及对未来的承传,是有负面影响的。因此,最后说到大学人文精神的弘扬,简单一句话,就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人、知识分子从细处、从实处着眼,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去铸造它,而不要动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是小,说得严重些,它会从根本上损害人文精神的血脉。祝愿浮山讲堂成为青岛文化的一道人文景观,成为青岛一张富有特色的文化名片。除了讲座,还可以举办读书会,就是定期地请老师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举办艺术欣赏课堂,讲授中外文化史、艺术史等,让师生们、市民们感受文化艺术的美好与高贵。我是相信品高人自洁。因此,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努力去做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这看似简单,其实挺不容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