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滞血瘀引起的病痛综合症

 图书 馆员 2015-04-24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引起的病痛综合症
大道至简】当你看中医时,医生通常会说到一个词,叫气滞血瘀。那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我最近刚好遇到了这么一位。 

  前几日,一位上海的网友Z女士在微信上与我沟通,说近几日刚好到北京出差,想找我当面咨询一下......于是我们相约周二上午在我办公室见面。

  Z女士47岁,身高1.63,体重100斤左右,从事过房地产、酒店业的管理工作,现在某咨询公司工作。Z看起来略显消瘦,但从其眼神中流露出一股精明劲。

  简单寒暄过后,我问她找我有什么事?通常情况下,找我的人都是先介绍自己的病情,然后征寻我的意见该如何调理,可Z女士却是上来就让我给她看看她有什么样的问题......

  但凡是这样的访者,一定是有备而来的,我心理清楚,她这是在试探我的水平呢。我看了一下她的双手和舌苔,又触诊了其后背和胳膊,得出了如下结论:

  ①肝郁,情志不畅,爱生气,导致了肝木克脾土;

  ②脾胃不和,胃强脾弱,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

  ③体内有寒,中焦瘀堵,导致脾肾之液无法上达口腔,口干,嗓音嘶哑;

  ④有时会感觉腰腿痛。

  当我说完这些话之后,Z女士略感惊讶地表示认可。其实,在给她做面诊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年龄和职业。

  随后Z女士说,自己看别有病网站很长时间了,尤其是对我写的文章研究很多。佩服我不是学医的,却能把很多的中医知识研究的那么深

  我告诉她,医生是一个职业,但医生的知识也是学来的。我的职业虽然不是医生,但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我完全可以学习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接触养生有近十年了,做别有病网站网站也已经快7年了,所以,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也是不难理解的。其实,学习中医,任何的年龄和时间段都不晚,因为中医就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的人,比如刚毕业的年青人,是无法深刻认识中医思想的。

  Z说,她甚至和我有过相同的经历,也是因为工作太玩命了,把身体整坏了,后来辞职不干了,回家学习养生,调理了一年的身体,现在的身体状况比过去好多了。没调理之前身体还更瘦,现在还算长胖了一些呢。

  当身体调理好之后,她的老板几次邀请她回去,都被她拒绝了。她说,过去的那些工作,虽然挣钱多一些,但压力太大,不想因此而损害了健康。

  在调理身体的过程中,她也经常在上海做按摩,后背也经常的刮痧和走罐,但总感觉效果不明显,所以,这次来北京,就是想找昆叔好好调理一下。

  我告诉她,人的身体状况好坏,多是因环境因素造成的,如果不改变这种环境,仅指望着找到一个好医生就把身体调理好了是不现实的。比如说,做事爱较真,爱生气这事,如果心态不改变,再好的医生也可能于事无补。

  Z女士表示,现在的心态已经好多了,但有时遇事仍然会急,会生气。

  随后,我们又继续就养生,以及她的身体调理问题进行了讨论。她也寻问了一下加入会员的事宜,然后,就告辞了......

   中午,我正在北大吃饭,Z女士突然微信我,说她在北京出差的工作已经完成了,明早的火车票都已经买好了,因此,下午有时间,想入会让我帮助约昆叔的时间。

  昆叔的工作一向都排的很满,会员预约都要至少提前一天才能安排好。现在Z女士中午来电要求约下午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是很难的。

  果不其然,与昆叔沟通之后,Z女士的调理时间被安排在了晚上6-8点,因为下午已经全排满了(后来我才知道,昆叔周二那天工作了整整11个小时,给Z女士做完之后,已经是晚上8点了,才刚刚吃晚饭),下面我们还是来看Z女士的情况:

左腿腘窝拍打后的情况,与其实是痧,不如说是瘀血更确切
换个角度看看

再换一个角度

 

  Z女士的腘窝很容易拍出痧来,呈黑紫色,尤其是膀胱经上委中委阳,肾经的阴谷穴更是如此。中医认为,腰背委中求。所以,昆叔断定Z的腰会不舒服,一问,果不其然。下面,我们来看看她的腰背的出痧情况。

左侧腰部出痧黑紫,显示寒湿情况明显
右侧腰部的痧呈现出七道棱状物,显示瘀阻

  Z女士承认其腰经常不舒服,但究竟怎么个不舒服法,她也形容不出来,反正就是那种牵引痛,右侧明显,从腰放射到大腿,隐隐痛。

Z女士的腰臀部,右腰部有血痣,代表有血瘀
放大看一下,八髎穴的附近,有青筋

 

  当昆叔说出Z女士有子宫肌瘤时,她吃惊地说,是最近做B超才检查出来的,以前都没有。通常情况下,长子宫肌瘤的人,一爱生气,二爱贪凉。

 

  关于女人爱生气的问题,我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就是说,女人的慢性病,大多是生气生的(详见:http://www./doc_7295-2.aspxhttp://www./doc_8108-2.aspx),所以,Z女士爱生气也不例外,在我办公室给其面诊时就确定了这一点。

 

  关于贪凉的问题,虽然在其舌相上能看出一些,但最初我还是无法确认,直到从她腿的腘窝出拍出黑紫色的痧时,她承认,确实是年轻时贪凉。因为当时不懂养生之道,夏天天热时,爱用井水洗,甚至来月经时都不例外。现在才知道,今天得的病,是年青时无知做下的。

 

这也和其舌相对应上了
膀胱经示意图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其臀部出痧的情况。昆叔在给其八髎刮痧时,就感觉里面疙疙瘩瘩的。因八髎代表着妇科,所以,这也印证了其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问题。
 
臀部出痧也很明显,左侧更重一些,也和其左膝腘窝处出黑紫痧对应上了
 
  臀部虽然出痧很多,但没未出现明显的条索状的痧粒,这说明其服用药物形成的毒素并不多,Z女士也承认这一点,说近5、6年几乎不用药。
  最开始,昆叔给其做的是腹部。和我判断的情况一样,Z女士的经络堵在了中焦任脉的中脘穴附近。同时其右胁下部位,有5-6个血痣,昆叔说,这个地方长这东西,说明其肝胆的疏泄功能不畅,人经常会感觉口苦,爱生气。果然,昆叔在给她刮痧时,明显感觉到了阻力,只可惜当时我并没有拍到这些血痣的照片。
 
  我发现,昆叔特别爱观察人体身上的各种痣、青筋、小包,他从这里可以看出很多的病症来,我也因此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通过腹部和大腿的按摩、刮痧,压股动脉时,Z女士的血感都能到脚,说明其下肢大循环已经建立起来了,气血还是不错的。
 
  在我办公室时,我摸了一下Z女士的后背,感觉她后背肉很薄,表明其阳气不足,精力不够。但真正做按摩时,昆叔说,Z女士后背肌肉虽然差一些,但弹性还不错,想必这和Z女士喜欢做瑜伽有关。尽管如此,我和昆叔反复给其搓八髎,但她都感觉不到阳透阴,也感觉不到脚后跟热,说明其腰、小腹的寒凉导致经络受堵很严重,需要多做几次才可以解决。
 
  在我办公室时,就发现Z说话时嗓音发哑,她自诉有梅核气。昆叔认为,这是其肾受寒引起。事先我就告诉Z,做完按摩以后,她的声音会发变大的,说话也不会感觉费力了。事后,当我听她的声音时,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点,但她自己却说没有太注意到这一个现象......
 
  离京回沪后,周四晚上Z微信我,说这两天嗓子痛,咳出一大口痰来,说以前是有痰却咳不出来。我告诉她,这应该是身体在排毒呢。嗓子痛也应该是正气冲击病灶的结果。只要多喝水,晚上泡脚搓脚心,这种情况过几天会改变的。但她似乎心急,又吃了几片药。实际上,她根本没有必要吃药,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心理作用。
 
  另外,她还说,在回沪的火车上,先是左膝盖凉,回到家以后,现在膝盖不凉了,脚却开始凉了,她问我是否是身体在排寒。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通常情况下,当经络通了以后,热会顶着寒走,直至顶到肢体的末端。我让她晚上泡脚,以利于排寒,不过,泡完脚以后脚可能会热了,但膝盖又该凉了。反正,当人体正气足了以后,身体里的这些寒都是需要排出去的。
 
  【总结
 
  Z女士的养生知识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平常也没少做按摩、泡脚等功课,也看了不少的文章和书籍,但因为知识不系统,以及没有遇到经验丰富的老师,所以,面对身体问题时,有时还会显得手足无措。
 
  从第一次调理的情况看,重点是解决其体内寒湿引起的经络堵塞的情况,只要经络打通了,再进补,身体就会逐步变得强壮起来。当然,心性也需要调理,虽然现在的工作压力不那么大了,但做事不必过于较真,尤其是减少生气,气是万病之源,对女人尤是如此。 
 
  我们之所以把文章题目起成"气滞血瘀引起的病痛综合症",是因为,其子宫肌瘤、核梅气、腰腿痛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因为经络不通引起的,可经络不通是因为什么引起的呢,寒凉排在第一位,生气排在第二位。
如果身上有这4个“信号”要小心了 说明你的血太黏了
祖传长寿秘方

高黏滞血症引起的人体不适不是很明显,加上在以往健康体检的项目中没有“血流变”的常规化验,所以常被忽视。

其实,血黏度增高也是有其早期症状的,个人也可以感觉出来。

一般来说,如果中老年人存在下面四种症状,就说明体内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较高了,就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乎乎的,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

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最好。

午饭后犯困

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

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

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黏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的典型症状。

蹲着干活时气短

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

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

现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

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哪些因素会导致血黏度增高

吸烟、饮酒、忧虑、兴奋、惊恐等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剧烈运动、高血糖、高血脂也会增加血液的黏度。

一般来说,人在早晨时血液黏度升高,上午8时达到最高峰,下午开始下降,午夜至凌晨3时之间最低;

外界温度过高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发烧时人体水分丢失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寒冷时尿量的增加也会使其增高。

血液黏度在人的生理周期内也会有变化,新生儿血液黏度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

成年后男性比女性的血液黏度略高,女性在月经期血液黏度增高。

血液是滋养身体的源泉,它流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也会出现一些“垃圾”。

如果它们不能被及时“清理”,就会造成血液不清洁,变得黏稠,流通不顺畅,从而影响健康。

  清理血液垃圾吃它最管用

血脂调节剂:燕麦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纤维,可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对调节血脂有很好的作用。

而且,燕麦能带来较强的饱腹感,使人长时间不饿。

推荐吃法:建议选择最“单纯”的燕麦,即大片、整粒、不细碎,且不添加任何糖、奶精等成分的燕麦。可用其熬粥,再加些果仁,营养又美味。

血压控制剂:芹菜

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钾和芹菜素,它们都有利于控制血压。

一项研究指出,适当饮用芹菜汁确实有助于降血压。

血循环催化剂:黑豆

黑豆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花青素还有护眼的功效。

推荐吃法:黑豆可以用来打豆浆或熬汤。

血液净化剂:海带

海带不但是含碘较高的食物,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其中的胶质成分能结合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具有排毒、净化血液的作用。

如果发现有以上哪些症状的话,就一定要注意了,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身体警告。

千万不要把它们当成小事,否则会造成很不好的情况发生。

这样的春困是血稠
所谓“血稠”,是指血浆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纤维素、无机盐以及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含量相对增高,使血液在血管中形成一种高黏稠的状态,医学上称为“高黏血症”。专家提醒,老年人本身血液黏稠度偏高,加之春季风干物燥,会消耗掉人体内的大量水分,从而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当血黏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血液凝聚,造成血管栓塞、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高血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高血脂等。
血稠有迹可循
一般来说,在春季,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下面几种表现,就说明体内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较高了,就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
阵发性视力模糊: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乎乎的,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最好。
蹲着干活时气短: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
午饭后犯困: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黏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
血稠有计可施
专家提醒,血液太黏稠的人除了积极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日常保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饮食:平时饭菜宜清淡,多吃些粗粮、绿叶蔬菜和瓜果,如黄豆、黑豆、玉米、燕麦、荞麦、牛奶、生姜、大蒜、洋葱、黑木耳、香菇、山楂、柠檬、西红柿、红葡萄、香芹、螺旋藻、胡萝卜、苹果和猕猴桃等。这些食物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脂肪(特别是内脏)和甜食能加重血稠,故应少吃。还应多吃些萝卜、番茄、梨、香蕉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要禁烟、酒和辣椒等燥热之品。
适量补水:在干燥的春季,更要主动饮水,多喝一些淡盐水、蔬菜汁或水果汁等,以增加体内的血容量,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
适当运动: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并保持心情愉快。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最好是在室外进行一些强度不大的有氧运动,如跳绳、踢毽、慢跑等,提高血液的循环速度,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调节免疫力:健康人免疫功能平衡,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功能,故能将血液黏稠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但中老年人因为免疫力下降并伴有其他慢性病,所以平常多辅以一些能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健康产品,对提高自身对疾病的防御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何谓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其病变机理是:一般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的运行瘀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也可由离经之血等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瘀同时形成。

  临床表现:气滞血瘀证,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病机分析: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条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肝脉则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故情绪抑郁或急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故渐成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肝主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源,肝血瘀滞,瘀血停滞,积于血海,阻碍经血下行,经血不畅则致经闭、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症。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着血走,当气滞住了,血自然也过不去。缺血的脏器必然因受到供血的影响而致功能降低,人就会感觉不舒服。我们用一个例子能做出最好的诠释。

 

老式水暖器的跑风堵

 

  老式的水暖器,都会有一个跑风堵。因为过去的气水交换处理的问题,暖气片中,经常是水和气混合。如果气太大,就会导致暖气一头热一头冷,就会形成"气滞水瘀"的情况,这时,只需要我们将跑风堵打开,放出气之后,水就会流过来,这时原来暖气冷的一头也会热起来。

  回到文章开头,中医师为什么认为女生爱生气,并且乳房内有疙瘩,这和气滞血瘀是有很大关系的。女性乳房内布满了乳腺,都是很多细小的管道。乳房及四周有多条经络,其中胃经正好穿越乳头,而脾经、胆经、心包经、肝经、心经、肾经等都环绕在乳房四周及腋下淋巴结的部位,因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人只要是生大气,必然会影响一条及多条经络的堵塞,形成气滞血瘀的情况发生,在乳房内及腋下淋巴结形成大小不同的疙瘩。

  那如何破解气滞血瘀的情况发生呢?除了加强自身的修养,少生气以外,当我们生大气时,要学会破气。中里巴人为什么把肝经上的太冲穴称为消气穴呢?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将军之所以能带兵打仗,一定要有威严,对违反军纪的,一定要严惩不贷,所以,难免会生气。而人一生气,一定是往上走,而点按太冲穴,就会让肝气下泄,以达到引气血下行的效果,这样人的气就会消掉很多。

  还有一个成语叫捶胸顿足。指的是人在生气时,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其实,这个动作也是在消气。捶胸捶的是哪呢?当然是心口窝,这里的一个重要穴位就是任脉上的膻中穴,这个穴的【特点】:任脉的募穴;会穴之气会;任脉与脾经、小肠经、肾经、三焦经的交汇穴。因而捶胸的目的也就不难理解了,它敲打一处,可以震动多条经络。顿足也是同样道理,因为脚上的经络也密布,足三阴三阳的井穴都在此,引气血下行归至井中,人的气就会大消。

 

  与此同时,要经常做刮痧和按摩,将以往气滞血瘀的地方打通,让人体气机得以正常的运转,只有这样,人才会身心健康,精力充沛。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极力推崇打通经络这一手段的重要性的原因了。

  总结:气滞血瘀其实与针刺麻醉、凌迟从某些方面来说,在机理上是相同的,尽管他们之间看起来毫不相关。知道了生气的坏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气也是过一天,快乐也是过一天,你为什么不快乐起来呢?

家传根治风湿类风湿特效秘方

家传根治风湿、类风湿特效秘方
【教材来源:云南省富民县永定街道办事处松林村中医 韩明潭】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收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麻木、红肿、红热,以及关节强直、畸形。中医认为是人体感受风寒湿邪,邪气闭阻经络,气血运行障碍所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湿,是一种关节为主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凡构成关节的各部分组织均可受到侵犯。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好发年龄为20-5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易侵害手足指、趾、腕、踝等小关节,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运动障碍,晚期为关节强直僵硬,中医称“顽痹”。在农村,因为所处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受到风、寒、湿侵犯的机会增多,所以患风湿和类风湿的人相对来说更多。我国的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经过大量的实践和验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验方、秘方,为解除患者的痛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家传和我的师傅(云南名医第十一代传人蒋兰仙)所传的治疗风湿、类风湿的秘方以及其它秘方,确实疗效非凡,效果肯定,当天就见效并非虚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药方分内服方、药酒方(分内服药酒方和外用药酒方)、炖鸡方、外用速效止痛擦剂。世传方有真有假,一般秘方师傅是不会轻易外传的,本人有幸得师真传,遵师训,传方济世救人。学了此技术世代受益,让有缘人掌握此技术造福大众,救己福人!
传授内容:
●1、一付根治方:服后大部份患者患处都会疼痛加重,这是药物到达病灶部位,舒通经络,强力排泄风寒湿病,用外用擦剂或外用药酒此时外用就能减轻消除症状,继续服用,病灶就会逐步消失至痊愈,而且不容易复发。
●2、内服药酒方、外用药洒方,外用速效止痛擦剂(药方和制作方法):药材简单易购,药效迅速可靠,各火药材批发市场都有。风湿和类风湿在医院里是很不容易治好的,在农村是多发的病种之一,现代医学称为“不死癌症”。民间有好多的偏方对此病有特效,在民间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痛苦,有不少的有识之士在寻求这些方子,民间医学在治疑难杂症方面功不可没!所谓奇方出乡村,真功夫在民间!
●3、炖鸡方:用简单的三味中草药炖老母鸡,即能治愈类风湿和风湿病,对体质虚弱的患者相当适合,攻补兼施,立竿见影,真正一剂见效!一般一剂就可以治愈,用中草药和鸡炖服治病是民间医学妁一大特色,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运用起来方便快捷,疗效立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