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动汽车 趋势

 禅修缠休 2015-04-24

黄向东:智能化的新能源车是未来趋势

2014-07-10 15:52:18 来源: 网易汽车 

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黄向东先生分享了广汽在未来汽车技术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他表示,实现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可能代表着近期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7月10日报道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汽车高新技术发展国际论坛(AUTOTEC 2014)”于2014年7月10日-1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作为汽车行业交流技术、洽谈合作的重要平台,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机构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本届论坛以“下一代汽车核心技术”为主题,将邀请行业主管部委领导,SAE-International、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日本国土交通省、美国西南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等中外行业科研机构代表,以及北汽、广汽、大众、日产、奔驰、本田、玉柴、博世、大陆、百度等行业技术领先企业专家等30多位中外嘉宾做技术报告。论坛还将就“下一代汽车核心技术发展趋势”、“影响下一代汽车发展的IT技术”展开两场精彩的圆桌演讲。

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黄向东先生分享了广汽在未来汽车技术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他表示,实现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可能代表着近期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长远来看,应对能源和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基于信息云平台提供的信息和能源云平台提供的能源来实现智能和清洁的行驶。

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 黄向东
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 黄向东

以下为黄向东先生的发言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给各位汇报的内容上午实际上也说了,就是我们在汽车技术未来发展领域里面,我们所想的和我们所干的事情给大家汇报一下。大概三个方面:就是未来汽车发展我们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趋势,我们是怎么看,其实和大家的看法差不多;然后就是我们为此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最后是一个结论。

交通环境和道路安全问题是两个很严峻的问题,至少我们国内的情况是交通事故频发,交通堵塞非常严重,亟待改善。第二方面就是我们的能源消耗比较厉害,大气污染大家都接受不了了,也是必须提高汽车的节能和环保性才能加以改善。汽车都是造成这两个现象的愿意之一。因此,跟我早上讲的一样,汽车需要两化:一个是智能化,使得交通更加高效、更加安全,还有就是电动化,使得更加节能、更加环保。这两件事情都得干,而且这两个事情之间还要关联起来,我们的想法就是所谓的两化融合,实现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可能代表着近期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认为长远来看,应对能源和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基于信息云平台提供的信息和能源云平台提供的能源来实现智能和清洁的行驶。

前面提到的两化融合,一个是安全和舒适的问题,另外一个涉及的是节能与环保的问题,这两个东西加起来,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那么怎么干呢?我们想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齐头并进,两个重大领域必须走到一定的深度,所以,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想一下子走到底。我们也知道分阶段可以分到四个阶段,我们一下子走到第四阶段再回来看怎么样。第一阶段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

第二是把两个技术结合起来摆在一起,就要通过构建相关的自动驾驶综合的试验设施,一些自动相关产业化的设施,因为是新能源车型,车和电网一些智能化的设施摆在一起,我们构建一个这样的体系。这个体系构建好了。

第三步就是进行示范运行和产业化的前期工作,示范运行,希望在一定的区域,比如说在广州,也得到广州政府的支持,搞一个这样类型的,划一片区域,比如说某某区、某某县做一个示范区,来检验技术,然后再加以商业化推广。

这里面当然也涉及到三大版块六大类型的主要技术。第一,就是汽车基本的东西,比如说车载的计算机平台技术,或者ECU技术,跨平台模块化的电气架构问题,这个车上的神经网络应该是什么样的。第二个,新能源方面的相关技术,新能源的动力总成技术,车网充电技术,车与电网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就是车和车外设施怎么样联系起来,以及车怎么样实现自动驾驶这样两样技术,一个是车联网技术,一个是智能驾驶技术,这三大版块的东西弄好了,我们就把三大板块划在上面,再把它们融合起来有一个融合的技术,就可以形成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

六大板块,比如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家也都知道,随着智能手机和目前的4G技术的快速普及,未来的车对车、车对车外设施,以及所谓辅助驾驶的技术将推动车联网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叫V2V、V2I。

这个分三个阶段,我们目前广汽处于第二阶段,所谓智慧传祺现在已经商品化了,主要实现的功能也还是不错的,就是把个人终端、车辆终端、后台服务、远程各种服务结合得非常好。当然,到了新的阶段,还要把它做得更好,需要有更新更好的车外设施才能满足智能驾驶方面的需要。我们目前的车联网技术的路线图分成三个阶段,我们已经做的事情,现在实际上已经做到了一般意义上智能服务的所有功能。

介绍一下我们的Telematics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个人终端和车辆终端的融合,你进了车就用车上的人机界面的操作,你离开了车就用手机和车的后台服务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这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一面,另外就是这个车辆的远程控制。后台服务,特别是目前一般的车不大能够做到远程车辆故障诊断和处理,我们的系统是完全可以处理这样的事情。

因此,我们实现了三网合一,就是车内网,汽车网,无线网或者手机网络,以及互联网三网合一,在一个车上充分的应用。其主要的部件,T—BOX,主要的功能就是车辆的安防、车辆的远程控制,车况的管理,包括三方面的人,一个是车,一个是后台服务,车上的人,售后服务的人员,都会跟这个车联系起来。

为此我们的后台服务叫TSP,提供了四大平台、六大服务。

下一代主要是为遥控或者自动驾驶汽车铺垫,给它提供一个基础。这里面包括了能够转弯、速度等等,需要加入新的功能,我就不再说了。还有包括互联互通,实现更好的互联互通,不仅要实现各种远程的控制,有WiFi等等,实际上还要实现声音识别,各种各样的应用,甚至能够和穿戴设备互联互通,不仅仅是手机,甚至是你的手表和眼镜,这些东西都要串起来。

然后, 然后,更重要的是实现V2X,就是车对各种各样需要联系的联系体,智能交通系统里面的各种基础设施、后台服务,通过云把它联系起来。车上本不应该装备很大的实时计算、实时分析的能力,可以把它通过云交给后台的人去做。但是,作为自动驾驶汽车又不得不做一些实时的东西,云万一出了问题,传感器也在车上,传感器得到的信息必须当场加工的,必须当场处理的,要当场处理当场加工,至于从外面过来的,再加在一起,才能够实现我们的智能或者自动化驾驶。

除此之外,要有一个好的跨平台的模块化的电子电器架构。我们最基本的是CAN、LIN,非常灵活,扩展性很强,也为实现自动驾驶,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控制提供基础。未来的电子电器架构还要进一步优化,主要是要充分发掘现有架构各种功能的基础上,要引进带宽更宽,实时性更好的CAN-FD等等。车载的XCU控制平台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包括了XCU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在这个领域上完全可以自主独立开发,否则你在很多问题上将受制于人。

另外,依托我们自己的XCU平台开发了智能控制器以及自适应巡航系统。我们说我们既然要做自动驾驶,就要跳过初级阶段,尽量往前走,然后再回头看。所以,我们的自动驾驶主要包括了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或者叫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大系统。感知就是要用眼睛、耳朵、鼻子,传感器主要还是依赖于供应商,他们的水平如何,关系到我们,但是我们的东西比别人多,比如说我夜视仪,别人可能没有。

另外一部分就是来自于云的,云端就是刚才说的三网合一以后从其他网传过来的信息,感知这两部分以后进行决策,一个是实时的,一个是远端的,跟前的和远处的。这个决策就包括了数据融合、路径规划和驾驶策略的决定,然后进行局部路径的规划。大家知道,这个路径走高速公路和走一般公路是不一样的,情况也完全不同,你要对付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可以在上海的南京路上走,也可以在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上走,这两个情况完全是两回事,要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决策。然后是执行,腿和手都是自动的,所以要做好这三大系统。

然后,这里面涉及到一些具体的设施,比如说我们在足够多的感知系统,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比如说激光雷达,像预警机一样,上面带着个盘子,其他光学的,红外的,以及其他类型的雷达。

这个感应系统就是耳鼻喉科那些东西,要有足够好,能够合理搭配,决策这一块是最重要的,刚才说的驾驶模式我们把它进行分级,所谓零级是一点智能没有的,低级智能是单一智能化,多项智能是层次二,限制条件的无人驾驶是层次三,然后全工况无人驾驶的就是层次四,我们的目标就是走到层次四再说,回头看怎么可以拆解出层次三、层次二和层次一,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

其实这个工作一直在做,包括一些子模块的开发,以及各种自动泊车、自动巡航功能的开发。这里可以看看我们的车做了一些试验,我们的团队比如说轨迹的跟随性能评估,你规划了路线以后,跟随得怎么样,一看跟随得非常好,几乎无误差。规划轨迹和实际轨迹重合度的评估,误差在0.3米以内,这个还可以继续改进。规划的速度到底有没有误差,也有,目前我们能控制在10%以内,这只是我们目前的试验结果。

一些应用的实例,其中大家看出的右边边这个新能源汽车,我们在做试验的时候是基于广汽传祺做的。但是这些车有一些其他的技术支撑,刚才讲的很多是关于自动驾驶方面,新能源的方面的技术,当然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新能源架构,在这个架构下可以通过一些适度的调整,可以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等,也包括开展了关键零部件,电控、电池包、电机等等的研究,这里也有些具体的研究成果,比如说我们看到其中一款白色的SUV,是和特斯拉公司完全同源的,也做过各种试验,还专门采用轮毂电机,轮子里面既有电机、有控制器,腾出了许多空间,而且每个轮子上的扭矩非常大,功率80千瓦一个,扭矩峰值到了800。而且我们也在研究雏形,基于汽车电网技术的风、光、电、车一体化方案,包括了可再生能源来的电,也包括了用我们的研究院一天到晚有各种各样的试验,试验装置上耗掉的电,还有各种新能源汽车自给自足的系统会怎么样。这里就是我们广汽研究院重要的研究基地。

推动这样的方式,我们在探讨怎么样建立新能源汽车——“能源云”这样一个平台,这个云当然最好也是无线云,这是我们试图最终达到的一个目标。

刚才提到了各种技术融合起来以后,我们希望做一个示范工程,比如说基于信息云,怎么样实现智能驾驶,这个智能驾驶因为你是新能源汽车,你走到哪跟常规汽车是不一样的,目前带有里程忧虑的条件下,应该怎么规划你的路线,应该怎么走是合理的。或者说在有基础设施建设成一定程度条件下应该是怎么样的选择,这个路线问题也很重要,还有就是信息云与能量的关系。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两化融合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智能化、电动化目前还是竞争前的技术,需要行业内企业从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掌握战略核心技术的高度来加强合作,攻克难关,共同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