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横一竖的慈悲

 怀太虚绝相超宗 2015-04-24

 “有人说,咏春因我而起,因我而收。 我但愿他们是对的。我一辈子没挂过招牌,对我而言,武术是大同的,千拳归一路。到头来,就两个字:一横一竖。”

 

考究中国功夫的历史,难免碰上一串讲故事的唾沫星子与后来人添油加醋的私心。

 

咏春派原是与少林有着渊源的。严咏春学艺于少林五枚师太,在她嫁给梁博俦之后,咏春功夫才辗转经梁博俦传给了梁赞。还有其他的说法,认为是梁博俦传给梁兰桂、黄华宝、梁二娣等人,再由黄、梁传给梁赞。另有一个说法里则还加进了一个名叫“摊手五”的人,说这个湖北人的张五在戏曲上造诣深厚,尤擅武术,“一只摊手,独步舞林”。张五在雍正年间挟技到佛山,比火烧少林寺尚早四五十年,比严咏春更早了近百年。张五曾在佛山红船授拳,而梁赞之前的梁兰桂、黄宝华、梁二娣又正是红船中人。因而不如将咏春的史话讲作如下一般:

 

雍正年间,湖北艺人张五,又名摊手五,从京都流亡至佛山,在佛山大基尾组织红花会馆,于教授戏曲之外,也传授武艺。他所授拳法,已初具咏春拳的法度和套路。经近一百年的流传与发展,加诸严咏春、梁伯俦、黄宝华、梁二娣等人的努力,咏春成为一套完整成熟的拳术,再尤梁赞、叶问发扬光大。

 

看起来有板有眼的历史追溯,倒不如一横一竖的说法来得浅近透辟。一横,讲包容、讲宏肆;一竖,讲骨气、讲立身。巧的是,一横一竖,也有着十字架的模样。但中国文化不讲救赎。释道里的讲法或许可以借来一用:不如将习武看作是一种渡,渡己,亦是渡人。

 

2.

“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在,这块饼是个武林。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真管用的话,南拳又何止北传。你说对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所谓南拳北腿,咏春拳即是南拳之一,它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基本上只有三套拳法:小念头、寻桥和标指。咏春拳拳快而防守紧密,气力消耗较小,极为实用而富有技巧和攻击性。

 

咏春拳因而精致,于窄室之内仍能从容交手和移动,并且不伤及周遭器物丝毫。而这精致更有一种节制和隐忍。习武之人应最忌心生戾气与执拗。汲汲于输赢和高低,未免连自己都还没看清,更遑论俯仰天地、照渡众生。所谓分寸,所谓火候。

 

“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3.

“叶先生,今日我把名声送给你,往后的路,你是一步一擂台。希望你像我一样,拼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 

 

凡咏春拳之所出,都很安静。拳过、掌过处,唯听风吟。连声发力的哼唧声都从未有过,摒弃人籁、地籁,任夫吹万不同而自见,果真有天籁的意味。斯文,醇雅,或许正是咏春拳风的要义一二。

 

但凡比武势必有输有赢,但咏春拳里应更着些人情世故。有容人之心、有见远山之眼,境界自然而开。想来习武的进阶就好比朝圣的阶梯,一步步总会有落脚之处。佛以肩膀为台阶,普渡往来的朝圣者。习武之人以武技传人,更以传灯照明为旨,大武即是大慈悲。

 

要点亮人心,多难啊。这将会是一场摆脱愚昧的修行。

 

4.

“六十四手,我已经忘了。我在最好的时候遇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时间了。想想说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我们之间本来就没恩怨。有的只是一段缘分。”

 

佛法也讲缘。不知所起,无论所终。跟情好像。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那些人之所以愿意爱我衰老脸上痛苦的皱纹,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曾与我共度青春欢畅的时辰。若此时的你与我想的一样,你我心中便有一盏亮着的佛灯。


5.

嘘,小声点,不要让老天爷发现我在他眼皮底下偷偷度过的又一个八分之一的燕园时光。


2013年1月1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