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中医药的发展不容小觑

 txw40 2015-04-24



小编有话说: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医药产生和发展的源头,是几千年来国人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诊疗技术与经验。


⊙作者:贾连修 编辑:冉庆森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医药产生和发展的源头,是几千年来国人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诊疗技术与经验。今天的名医大家多出身于师承、家传,与民间中医紧密相连;云南白药、三九胃泰等著名中医药产品,也脱胎于“草根”;中医的一些特色诊疗技术,如舌诊、耳诊、手诊、刮痧、按摩、足疗、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旋转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同样来自于民间,并以简便易行、价廉安全而被广大患者喜爱和接受。


但近年来,民间中医药却像个“孤儿”,得不到认同和支持,很多特色诊疗技术、方法以及民间医药秘方等濒临失传,民间中医无以为继,危在旦夕。即使是硕果仅存的一些民间中医也仅停留在操作层面,根本谈不上对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曾经听过一令人备感遗憾的事,来自四代祖传中医世家的年逾八旬的老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肝病、肝硬化腹水和偏瘫,誉满全市。但由于缺乏财力、物力、人力及政策的支持,几年前他含泪将其四代祖传秘笈敛棺入茔,其四代祖传中医从此在这里销声匿迹。


当前,民间中医药疗法难登“大雅之堂”,甚至在中医医院也已式微。以一份来自一个市级中医院的中医药相关从业数据显示,中医药人员仅占全院医疗技术人员的 30%。与核磁共振、CT、彩超、DR 影像等所谓高精医疗设备相比,中医医疗器械的收费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中草药的销售额就更不值一提,年销售总量不到医院药品总销量的 20%。以正规的行业标准而言,这已算不得是中医院,至多是一个中西医结合医院而已。


中医院的“变性”或者说走入歧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中医药发展滞后无力,卫生行政部门对民间中医轻视淡化,民间中医药后继无人。当然,也有比较幸运的个例,如上海石氏伤科,得益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国家大力扶植中医药的“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针的支持和保护,通过系统发掘和整理,在继承中创新,得以红遍江南,实现了奇迹般的跨越。


试想,如果有刚性政策的大力支持,如果有具体的传承施救措施和制度,将这些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挖掘、整理、研究、推广,中国就会有更多的民间中医奇花实现这样的跨越,中医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定会大大增强,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就更能发挥“验廉简便”的特色,为缓解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发挥作用。


笔者认为,全社会都要重视抢救传承民间中医药,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卫生行政管理政策,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用具体的策略和措施,完善抢救挖掘和传承发展民间中医的人力、物力、财力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加大民间中医药的传承力度,保护并总结利用民间中医,让民间蕴藏着的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疗技术传承下去,为国人的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