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点复习 · 胃液的分泌调节

 ppzun 2015-04-24

真题回顾


【2010-10 生理学 A型题】关于胃液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头期分泌主要是体液调节

B.胃期分泌兼有神经和体液调节

C. 肠期分泌上要是神经调节

D.头期、胃期和肠期分泌都有自身调节


题目解析


头期:主要是神经调节;

胃期:神经和体液调节;

肠期:主要是体液调节;

头期、胃期和肠期都有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所以本题答案选B


考点讲解


【2015年西综大纲 生理学(六)消化和吸收3.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


一、胃的分泌细胞(掌握基本考点内容,有助于解答题目)


1.外分泌细胞:

胃的外分泌腺主要有三种:

①贲门腺:分布于胃与食管连接处宽1~4cm环状区内,为黏液腺,分泌稀薄的碱性黏液;

②泌酸腺:为混合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其数量最多,由壁细胞、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组成,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颈黏液细胞则分泌黏液;

③幽门腺:分布于幽门部,分泌碱性黏液


2.内分泌细胞主要有:

①G细胞:分布于胃窦部,分泌促胃液素(胃泌素)和ACTH样物质;

②δ细胞:分布于胃底、胃体和胃窦部,分泌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泌起调节作用;

③肠嗜铬样细胞 (ECL):分布于胃泌酸区黏膜内,能合成和释放组胺。


二、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


1、胃液的性质及成分:

胃液是无色的酸性液体,pH 0.9~1.5。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5~2.5L。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成分有水、HCO3-、Na+、K+。

2、盐酸:

称胃酸,由泌酸腺中的壁细胞所分泌。空腹6小时后,在无任何食物刺激的情况下,也有少量胃酸分泌,称为基础胃酸分泌,量约0~5mmol/h,且具有昼夜节律性,即早晨5-11小时分泌率最低,下午6时-次日1时分泌率最高。成人最大分泌量为:20~25mmol/h。


(1)盐酸的分泌及分泌机制:胃液中H+最大浓度为150-170mmol/L,比血浆中的H+浓度约高3×106倍;胃液中Cl-浓度为170mmol/L,而血浆的Cl-浓度为108mmol/L,前者为后者的1.7倍左右,表明胃液中的H+和Cl-不可能是由血浆扩散而来的,因此壁细胞逆着巨大的浓度梯度主动分泌的。H+的分泌是依靠壁细胞顶膜上小管膜上的质子泵实现的。其具有转运H+、K+和催化ATP水解的功能。故称为H+,K+-ATP酶。


(2)在消化期,由于胃酸的大量分泌,同时有大量的HCO3-进入血液,从而形成所谓餐后碱潮。壁细胞分泌小管上的质子泵可被其选择性抑制剂奥美拉唑所阻断,目前该药已在临床上被用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3)盐酸的生理作用(务必背下来,常考内容):①可将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激活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②可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水解;③可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④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进而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3.胃蛋白酶原:

主要是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颈黏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黏液细胞及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储存在细胞内→胃蛋白酶原进入胃→盐酸或酸性环境→胃蛋白酶原激活→再激活胃蛋白酶(这一过程叫自我激活)。其最适pH为1.8~3.5,当pH>5.0时便失活。

(1)主要作用:胃蛋白酶的功能是水解蛋白质。


4.黏液和碳酸氢盐

(1)胃的黏液是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黏液细胞共同分泌的。


(2)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①粘液可以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个厚约500μm的保护层,起润滑作用,减少粗糙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损伤。

②HCO3-主要由胃黏膜内的非泌酸细胞分泌,可与黏液共同构成的一个抗胃黏膜损伤的屏障,称为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可保护胃黏膜免受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减慢离子在黏液层中的扩散速度。当H+从黏膜表面向深层扩散时,与HCO3-发生中和,形成pH梯度,即靠近胃腔面一侧的黏液层呈酸性,pH约为2.0;靠近粘膜细胞侧呈中性,pH约为7.0。除黏液一碳酸氢盐屏障外,胃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和相邻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对胃黏膜的保护也起重要作用。


5.内因子(常考点):

由壁细胞分泌。它有两个活性部位,一个部位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另一部位与远侧回肠黏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当缺乏内因子时,可造成维生素B12缺乏症,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三、胃液分泌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1、促进胃酸分泌的主要因素

(1)迷走神经:

通过分泌多种神经递质进行调节

①迷走神经→乙酰胆碱(Ach)→壁细胞M受体(M3型)→胃酸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断;

②迷走神经→乙酰胆碱(Ach) 抑制位和小肠粘膜内的δ细胞→生长抑素 抑制G细胞→促胃液素,实则增强促胃液素的释放。

③迷走神经→Ach→胃泌酸区黏膜内的肠嗜铬样(ECL)细胞→组胺→壁细胞;

促胃液素释放肽(GRP,玲蟾素)→幽门部G细胞→促胃液素→壁细胞,此部分通过玲蟾素受体介导。


(2)促胃液素:

促胃液素是由胃窦部及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黏膜G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胃酸对促胃液素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主要作用:①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②刺激ECL细胞分泌组胺,间接促进壁细胞分泌胃酸,更重要;③促进消化道黏膜的生长和刺激胃、肠、胰的蛋白质合成,即营养作用;④加强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促进胰液、胆汁的分泌。

(3)组胺:

由胃泌酸区黏膜的ECL细胞分泌的,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壁细胞上的H2受体,具有很强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Ach、促胃液素分别通过ECL细胞膜上的M3受体、促胃液素/缩胆囊素受体促进ECL细胞释放组胺,而生长抑素通过ECL细胞膜上的生长抑素受体抑制ECL细胞释放组胺。

另外Ca2+、低血糖、咖啡因和酒精也可以刺激胃酸分泌。



2.抑制胃酸分泌的主要因素:

(1)盐酸:当HCl分泌过多时,可负反馈抑制胃酸分泌。胃窦内PH降低到1.2-1.5或十二指肠内pH降低到2.5时,胃酸分泌受到抑制,前者是HCl直接抑制G细胞,或者通过抑制δ细胞间接抑制G细胞,减少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秘密;后者可能是胃酸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和球抑胃素,抑制胃酸分泌。

(2)脂肪:消化期当食物中的脂肪及其消化产物进入小场后,导致肠粘膜分泌肠抑胃素,包括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神经降压素及胰高血糖素等。

(3)高张溶液:它可以刺激肠内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酸分泌,也能通过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胃肠激素抑制胃液分泌。


3. 其他影响因素

(1)缩胆囊素(CCK)由小肠黏膜I细胞分泌,其受体有CCKa和CCKb,CCKa对促胃液素和CCK亲和力相同,而CCKb对CCK的亲和力是促胃液素的3倍。CCK对胃酸的分泌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2)血管活性肠肽(VIP):它具有对胃酸分泌的双向作用,既可以促进胃酸分泌,也可以抑制胃酸分泌。


(3)玲蟾素:又叫促胃液素释放肽,能强烈促进促胃液素释放,促进胃液大量分泌。作用部位:G细胞。


(4)Valosin:它是从猪小肠分离出来的一种胃肠激素,对胃液分泌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不依赖促促胃液素。


(5)生长抑素:由胃肠粘膜的δ细胞分泌,它对胃酸分泌和胃的运动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机制:①抑制胃窦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②抑制ECL细胞释放组胺;③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分泌。生长抑素是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的。


(6)表皮生长因子: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但其抑酸作用仅在上皮受损时才出现。


(7)抑胃肽:主要是抑制组胺和胰岛素性低血糖引起的胃酸分泌,其作用依赖生长抑素介导。


四、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及各期特点


(1)头期胃液分泌:

在人类的头期胃液分泌中,迷走神经直接的胆碱能机制更为重要。

头期胃液分泌的潜伏期为5~10min,分泌持续时间可长达2~4h;其特点是胃液分泌量多,占整个消化期胃液分泌量的30%,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都很高,因而消化力强。

(2)胃期胃液分泌:

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其特点是胃液分泌量大,占整个消化期分泌量的60%,胃液的酸度也很高,但胃蛋白酶原的含量比头期少,故消化力比头期弱。

(3)肠期胃液分泌:

肠期胃液分泌主要通过体液调节机制而实现,肠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胃液的分泌量较少,约占胃液分泌总量的10%,总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较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