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空有不二」境界
上次提到一個觀念:
1.[有]:可以是眾生的執著,也可以是菩薩渡化眾生的方便。
2.[空]:可以是破除有執的方法,但是也可能執著於空法而失取菩薩渡化眾生的方便。
3.[空有不二]:可以是維摩詰經中所說大乘菩薩境界,但是也可能是外道用來潛行貪慾的託辭。
佛陀說一位真菩薩,能安住於「空有不二」之境:既能活用「有」來方便渡化眾生,也不會執著實相是「空」的諸法之上。所以,一切法對菩薩而言,都是方便法門。
整部金剛經,真義就是在破除優行人的執著,反覆的論述「有」、「空」,最後能安住「空有不二」之中。
後學,試將部分經文整理如下表:
有
|
空
|
空有不二
|
所謂佛法者
|
即非佛法
|
是名佛法
|
莊嚴佛土者
|
即非莊嚴
|
是名莊嚴
|
佛說般若波羅蜜
|
即非般若波羅蜜
|
是名般若波羅蜜
|
諸微塵
|
如來說非微塵
|
是名微塵
|
如來說世界
|
非世界
|
是名世界
|
如來說三十二相
|
即是非相
|
是名三十二相
|
是實相者
|
則是非相
|
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
如來說第一波羅蜜
|
即非第一波羅蜜
|
是名第一波羅蜜
|
忍辱波羅蜜
|
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
|
是名忍辱波羅蜜
|
如來說一切諸相
|
即是非相
|
|
滅度一切眾生已
|
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
|
又說一切眾生
|
即非眾生
|
|
所言一切法者
|
即非一切法
|
是故名一切法
|
如來說人身長大
|
則為非大身
|
是名大身
|
如來說莊嚴佛土者
|
即非莊嚴
|
是名莊嚴
|
如來說具足色身
|
即非具足色身
|
是名具足色身
|
如來說諸相具足
|
即非諸相具足
|
是名諸相具足
|
說法者
|
無法可說
|
是名說法
|
眾生,眾生者
|
如來說非眾生
|
是名眾生
|
所言善法者
|
如來說即非善法
|
是名善法
|
凡夫者
|
如來說則非凡夫
|
是名凡夫
|
如來者
|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
故名如來
|
佛說微塵眾
|
即非微塵眾
|
是名微塵眾
|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
|
則非世界
|
是名世界
|
如來說一合相
|
則非一合相
|
是名一合相
|
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
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
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
所言法相者
|
如來說即非法相
|
是名法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