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首先复习巩固了涌泉穴的两个穴性:“涌泉应巅,善补肾精” 。巅指的是头顶,涌泉穴所治疗的问题、症状出现在巅顶。另外一个涌泉的穴性,是它在补肾的作用当中“善补肾精”。肾精指的是肾中精气,为肾中的阴阳之根。那么在涌泉穴滋补肾精的穴性当中,由于肾精是偏于阴,所以涌泉的穴性更偏于阴。 然谷穴和涌泉穴同样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程凯博士从然谷的位置、穴名讲起,引出了“然谷应咽,善泻肾热”的穴性。分析指出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用“然谷“。如果虚火的部位出现咽喉内肿胀,这种情况又和”不嗜食,心如悬,哀而乱,善恐,心惕惕恐如人将捕之“(吃东西不欲饮食了,心里面担心,突突乱跳,心胸闷乱,容易惊恐,心中慌乱就像有人要抓他一样)这样的一组症状并现在一起,这些症状典型不是外在的原因引起,而是出于内在的原因,用然谷穴。
由此,我们知道了,然谷的穴性第一是应咽,就是对应的部位在咽喉;第二个穴性叫“善泻肾热,肾热在这里指的是虚热。“然谷应咽,善泻肾热”,由于肾水不足导致虚火偏亢,并且反应到了咽喉处,出现了咽干、咽痒、咽肿痛的这种表现的时候,我们就必然会用然谷穴而不用涌泉穴。如果这个病人表现的症状是在癫顶,失眠多梦、烦躁,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用涌泉穴而不用然谷穴。 现在大家应该能理解涌泉和然谷之间的区别了吧。两个穴位所指向的对应的身体的部位,症状所出现的部位是不一样的。虽然两个穴位都可以有滋阴的作用,通过滋阴而清热,但是对应的部位是不同的。正因为我们认识到了这样的穴性,我们在临床当中的治疗的靶向性和疗效才会提高。 所以说:学习穴性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根本,是正确、准确、精确选穴的依据。我们提到了三个“确”,一个是正确选穴,你得选对了;另外一个是准确选穴,你得选准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还能做到精确定位,对应的部位选得很精准。于是,针对这个症状扎下去,它就应该有变化,这是一个针灸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