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学会放手才是人间真爱

 小新绘本馆 2015-04-25

父母学会放手才是人间真爱

文/米小妈妈

  

  “你可不知道,现在的爷爷奶奶把孩子宠成什么样子,三年级的孩子早上还要帮忙穿衣服、挤牙膏、背书包,有时候还要喂饭”母亲一边说一遍感慨。这肯定又是来自于她在小区内广场舞老太太们听来的八卦。

  身边很多家长都会和老人一起这样“对付”孩子,并冠冕堂皇的说,这是真爱。

  再看看另外一组老人和儿媳的。

  “过几天那个来自河北的老太太就要回老家了,这几天哭的伤心呢?为孩子干这干那,孩子还不孝顺,媳妇对她还不好,给孩子们做饭还嫌弃不好吃,你们这群年轻人那真是要把老人逼死啰……”母亲在发表这些感慨时,好像顺其自然的也把我纳入到那群全是缺点的年轻人范畴中。

  “那老太太干吗不放手呢,干吗不让孩子自己做饭吗?干吗要看孩子的脸色呢?干吗不回老家呢……”在得知老人一系列的行为举止之后,我也反驳着母亲。

  比如:老人晚上习惯去等孩子回家吃晚饭,不管孩子是六点回家还是十二点回家。老人看不惯媳妇的一切行为举止,看不惯媳妇经常购置一些化妆品,老人看不惯媳妇去看电影、吃西餐、听音乐剧……

  在老人的固定思维中,孩子得听自己的,根据自己的思维意识来生活,她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感。在这种矛盾中,在这种对立的生活观念中,我想没有幸福感的又何止是老人一人呢?

  在和母亲的讨论中,我和母亲观点格外的一致,这是家长对孩子不放手的典型表现,且都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爱,是别人辜负了自己的爱,或者是别人不理解自己的爱。

  三年级,9岁的孩子,完全应该是独立自主的年龄,最起码可以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背书包。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没有孩子的前提下,完全可以不需要老人帮忙照顾维系自己的生活,自己做饭、收拾卫生、自己应付自己的生活。

  还要让孩子生活在温床中到什么时候呢?父母的爱,是应该让孩子尽快尽早的去适应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有担当的个体,父母更应该适时的从孩子的生命中脱离开,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人格,以自己的方式去体验这个美好的世界,就算是9岁的孩童,也应该有能力独自去应付穿衣吃饭这样简单事。

  放手,有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勇敢、自信、感恩。虽然9岁那个九岁的孩子年龄还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确实很少,也真的可能不分是非善恶美丑,如果不管教确实可能会有很多的不良习惯被养成,但是如果连吃饭喝水这样的小事都被剥夺自由,都没有机会去尝试,都没有自己去感受的可能,那么被束缚是也许不仅仅是实际操作能力,更多的连思想都被禁锢。

  那么那位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包办的老太太,长期以往的以自己认为的方式不断的付出,让孩子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不愿意思考、越来越不会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在与之斗争要自由的过程中,都被她冠上不孝的名头,这又是谁之过呢?

  记得小时候读过这样的一片文章,有一句话记忆深刻“没有白发的奶奶是可怕的”,大概是说人在什么年龄就干什么年龄该干的事,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来说,更应如此。

  孩子在襁褓之中,就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食物以及陪伴。

  孩子在学前的五六年的时间中,给他们快乐的成长环境和宽泛的视野以及感恩之心。

  孩子在应试教育过程中,给孩子更多的学习陪伴和心理沟通,陪伴他们度过无邪的童年、叛逆的青少年。

  孩子走上社会,该干嘛就干嘛去吧!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去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获得在复杂世界中混生活的本领,这才应该是人间真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