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儿子不孝顺老母亲,女儿想了一个办法,儿子们争着照顾老母亲

 小说红楼 2022-04-03

孝顺是一个很长久的话题,父母养育孩子可以付出全部的心血和爱,可是孩子们长大了却有了不同的想法。如果从小教育得好,孩子们会孝顺,如果教育不好,那么孩子们就不懂得孝敬老人,所以教养孩子孝道教育也很重要。

古代,一个财主和媳妇生下三子一女,财主去世后,三个儿子轮流赡养老太太。可是他们都不孝顺,老太太都被饿哭。无奈之下,只能来找女儿。后来给她想了一个好办法,三个儿子主动接她回家,还争着做大孝子。

财主是一个吝啬鬼,他把自己的这套省钱和抠门的办法全都交给了儿子们。等到他去世之后,三个儿子就闹着要分家,母亲在家中没有说话权,只能由着他们这样做。母亲就由他们三家轮流赡养。

一开始,他们都还算积极,还没到日子都会接老太太回家,可是才过了几个月,媳妇们就抱怨老太太事多又麻烦,三个儿子听了枕边风,自然对母亲也嫌弃起来。到了日子,也不愿意去接母亲。

老三看着老大不来,就直接把母亲给背到他家来了。老大不想接母亲进门,反倒大儿媳懂事地把老太太给接了进来。她可以不是孝顺,而是怕外人说闲话。她对大儿子说:“不要担心,我有办法让她自己主动走。”

大儿媳故意把饭煮得很硬,老太太根本就嚼不动,就这样被饿了三天。老太太主动去二儿子家了,她跟二儿子抱怨大儿子煮饭太硬,于是二儿子就把煮了粥给她吃。只是二儿媳这粥,一天比一天稀,后来直接就成了水,老太太咕咕叫。

二儿子也住不下去了,她就去到三儿子家。三儿子不怪两个哥哥做得不对,反而抱怨老太太,干的不行,稀的不行,我家只有蚕豆,你能吃就吃不能吃就拉倒。

老太太哭着去找女儿,女儿看到母亲瘦弱的样子,赶忙把她带到屋里。女儿很想照顾母亲,但是她家里确实不宽裕,于是她给母亲想了一个好办法。

她的丈夫是一个银匠,他们就把一些锡器熔化成了一锭锭的银子缝在衣服里。然后女儿去告诉大哥,她给母亲换洗衣裳时,发现了她的衣服里藏着很多银子的秘密。

于是三个哥哥就主动来接老太太,老太太临走时还特意送给了女儿一锭真银子,这是她们早就商量好的。三个儿子看到母亲出手这么大方,都非常孝顺她,好酒好菜都给她吃,三家人都争着照顾她。只是她们想要动她的衣裳,她一律不准。

老太太担心她快要去世了,儿子们对她不孝顺,于是女儿对母亲说,她就当着他们的面把银子都锁到柜子里,钥匙交给她保管,然后她百年之后,银子就给最孝顺的人。

老太太照做,后来她去世了。三个儿子都很孝顺,披麻戴孝,葬礼很隆重,只是他们三个人一点都不伤心,反而很高兴,因为他们等着分银子。母亲的葬礼结束后,他们打开箱子,才发现银子都是锡做的,都很生气,但是周围的人都在看笑话。

这个故事来自《民间传说》,主要讲述了三个儿子对母亲不孝顺,小妹想了一个办法,给母亲用锡制作了很多银子,三个儿子见钱眼开争着照顾母亲,母亲去世了,他们才知道真相的故事。

母亲要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换来儿子们的孝顺,真的挺可悲的。养育这么多的孩子,也是希望将来能够老有所依,可是孩子太多,大家反而相互推诿最后落到无人赡养的局面。

孩子的固然有错,可是做父母的也有错,就是老财主父亲,他一贯教给孩子们的都是如何吝啬和贪婪,却从来都没有教过他们孝顺,所以他们会有后来的表现也在意料之中。

母亲在家中本来就没有存在感,他们又娶回来和他们一般凶悍的媳妇,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会孝顺母亲。母亲如果没有小女儿的帮助,恐怕真的会被活活饿死和气死。

孝顺,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可是有些人真的没做到,父母养育他们一场,甚至耗费了半辈子的积蓄给他们买房成家,但是到了最后还是可能因为没钱而得不到孩子的照顾。

因为这都是父母没教育好孩子,把最好的爱给了他们,却没有教会他们感恩,所以他们接受父母的爱觉得理所当然,那么也不会想着要回报父母,所以等到父母老了,他们不去照顾,也能够明白。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很多时候只有等到失去了才会知道可贵,父母在的时候没有想过好好照顾,等到他们不在了才会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好。可是等到那时,人生中很多的遗憾已经无法弥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