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名画题材邮票

 RK588 2015-04-26
2015-03-25 中金文化 中金文化

名家画作题材邮票目前在邮市中的表现因其发行时间、发行量、面值、题材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从长远看,名画题材邮票是集邮大众收藏热点,是邮坛永远开不败的玫瑰,也一直是邮市的强势品种。与炒风甚烈的新票相比,名画邮票中的老票因发行较早,存世量随着消耗越来越少,其价值也会应着“物以稀为贵”这句老话而越发显现出来。对于近几年发行的新名画邮票,虽然升值潜力不大,但是售价很低,精美而有审美教育的意义,从名画邮票入手,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术,从中得到不少知识和乐趣,为祖国宝贵的文化珍藏而骄傲。

古代名画邮票一览


1984年3月24日,为了反映悠久灿烂的中国绘画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特种邮票,全套3枚,邮票采用影写版印刷,由邵柏林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作品取材唐代贵族妇女悠闲安逸的生活,图中人物丰颊厚体,衣着豪华,打扮入时,而用笔和线条却细劲有神、流动多姿。设色艳丽,较好地表现了贵族妇女的细腻柔嫩以及高级丝织物的纹饰。画中景物的安排,时代特征显著,从图中能够看出具有典型特点的唐贞元年间贵族生活场景。小型张1枚。邮票展示的是《簪花仕女图》画的全貌。画上出现六个妇女,其中五个为贵族妇女,一个为婢女,有的赏花,有的捉蝶,有的散步,有的玩狗,生动地反映了宫廷贵妇们闲散的生活情景。

周昉在中国书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出身显贵家庭,先后官至越州、宣州长史,擅长仕女画、佛道宗教画和肖像等。他的肖像画亦形神兼备,他善于观察人物复杂的性格和分析人物的心理生动入微地表达出人物的精神特征。周昉的仕女画奠定了晚唐以后人物画的基础,把贵妇人画得雍容华贵,丰颐厚体,是周昉仕女图的一个显著特点。


唐·簪花仕女图

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韩熙载夜宴图》邮票,本套邮票为5枚连印,也称五连票,邮票采用胶版印刷,由王虎鸣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韩熙载夜宴图》卷,绢本设色,是五代时期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的杰作,是一幅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品。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邮票通过五个场面描述韩熙载举行家宴,与宾客听乐、观舞,沉缅于声色的场面全过程。从画面的构图看,大致可分为五个段落,每个段落之间,以屏风、帐幔等相隔,很自然地从前一情节过渡到下-个场景,构思十分巧妙。

笫一段画的是韩熙载及其宾客在听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弹奏琵琶,听的人中有李嘉明、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雍、紫薇郎朱铣,站立在人丛中的一个女子,就是在后面一段内翩翩起舞的王屋山。人物的神情随着琵琶的乐声变化,有的注视着弹奏者的手法,有的静心谛听,陷入沉思。

笫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手持鼓棰,击鼓伴奏,舞女王屋山扭动腰肢,摆起双臂,按着鼓点起舞,围观者有的击掌附和,有的静坐欣赏。

第三段画韩熙载坐在榻上与众多侍女调笑,坐榻旁边的床上,有人拥锦被而眠,一侍女端酒,一待女以琵琶遮面。

第四段画韩熙衣着随便,坦朐露怀,双腿盘坐在椅子上,右手持扇,由侍女伺候,正在欣赏由五名女子组成的乐队吹奏笛箫,李嘉明站在-旁手持云板击岀节拍。

第五般是全画的结尾,狂歌饮纵欲后,宾客陆续散去,有些人尚依依不舍,或勾肩搭背,或握手道别,韩熙载在一旁漠然而视。

五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

1995年中国邮政发行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邮票,全套2枚连印,邮票采用胶版印刷,由王虎鸣设计,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印刷。 该套邮票取材于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一幅传世珍品(卷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出游赏春的情景。全画共八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与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着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线描劲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着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它真实地描绘了唐代上层社会妇女闲散享乐的生活。该画题为“游春”,但画面上没有鲜花、草木、春水微波;而是通过游春人物从容而又向往的神态,启发观者的联想,通过人物轻薄艳丽的服饰,给人一种花团锦簇的感觉,在游春者欢愉悠闲的神态和骏马轻举缓行的姿态中,人们不难感受到鸟语喧闹、花香袭人的春天气息。这种以虚代实表现主题的衬托手法,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效果。


唐·虢国夫人游春图

2002年中国邮政发行《步辇图》(唐·阎立本)小型张,这是时隔5年,古代名画再度进入邮票图录,邮票1套1枚,采用影写版印刷,由王虎鸣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步辇图》为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7世纪,我国西南的吐蕃开始强大兴盛,其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向唐王朝要求和好联姻。唐太宗李世民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他。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派相国禄东赞到长安迎娶文成公主入藏。《步辇图》画的就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唐蕃联姻,掀开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良好的开端。

画面右侧,唐太宗坐在辇中,四周环绕着九名宫女,抬辇扶辇,持扇张伞,姿态各一;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太宗形象是全图的重心所在,他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凸现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和蔼可亲之态,是为正衬。全图静与动的对比、人物疏与密的对比、色彩浓与淡的对比都十分微妙,显示了画家严谨的构思。全图不设背景,以描绘人物为主,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这是一幅成功地描写古代吐蕃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友好交往的历史画卷。


唐·步辇图

2004年中国邮政发行《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邮票,邮票全套9枚(套票连印),邮票采用胶雕套印,由王虎鸣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这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坊一带的繁华热闹景象。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现藏故宫博物院。

图中画有550余人,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房屋楼阁30多栋,推车乘轿20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全图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的钉铆、摊贩的商品、市招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结构严谨。

《清明上河图》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的丰富形象,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宋·清明上河图

2005年中国邮政发行《洛神赋图》(晋·顾恺之)邮票,邮票全套10枚(套票连印),邮票采用胶雕套印,由王虎鸣设计,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刷。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约364年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着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晋·洛神赋图

2006年中国邮政发行《神骏图》(唐·韩干)邮票,邮票全套2枚(套票连印),邮票采用影写印刷,由方军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神骏图》,绢本,设色,横122厘米,纵27.5厘米。此图因前隔水上残存旧题金楷书“韩幹神骏图”而得名,但据近人考证,疑为五代画师摹唐人之作。画作描绘的是东晋僧人支遁爱马的一个场景。图中支遁身披袈裟,肩负锡杖,坐于岸边石床之上。侍从托鹰而立。对坐高冠士人形态怡然,与支遁一起凝视迎面踏浪而来的骏马。马上童子手执木杖,欣然自得。马无鞍鞯,昂首健步,渡海如履平地,恣意驰骋,人马形神统一、栩栩如生。整幅画面视线集中在神骏与童子身上,体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画作用笔极为精炼,水纹浪花精细入微,人物凝视注目,骏马奋蹄奔腾,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珍品。《神骏图》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鉴藏,后被末代皇帝溥仪带出宫外,流落市面,最终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支遁(314-366),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有人送给他五十两黄金和一匹骏马。他把黄金送了人,却把马留下来饲养,而且不时前往观看。有人认为支遁不善处理事务,支遁却说:“爱其神骏,聊复畜耳。”杜甫诗《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中有“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之句。


唐·神骏图

2010年中国邮政发行《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邮票,邮票全套6枚(连印),邮票采用影写版印刷,由郝旭东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刷。《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而充满了传奇色彩。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富春山居图

2011年,中国邮政发行《八十七神仙卷(局部)》特种邮票1套6枚,小本票1册,邮票采用胶版印刷,由王虎鸣设计,河南省邮电印刷厂胶版印刷。《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唐代白描人物长卷,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堪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在292厘米×30厘米的褐色绢面上,道教两帝君带领真人、仙官、玉女、神将等八十余人和仪仗去朝谒元始天尊的宏大场面。《八十七神仙卷》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千余年,其流传经过已成千古之谜。清朝末年流落海外。1937年5月,徐悲鸿在香港花高价从德籍人手中购得,并将此卷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1953年,徐悲鸿去世后,夫人廖静文将此卷无偿捐献给国家。《八十七神仙卷》现珍藏在徐悲鸿纪念馆,并为镇馆之宝。

邮票分别表现长卷中六个精彩的局部画面,分别为南华帝君、东华帝君、扶桑大帝、甲胄神将、华盖玉女和真人。小本票的设计是本套票的一大亮点,封面和尾页设计成长形插槽,内页相连,折成6幅,打开内页整幅展开,呈现出一幅宽8厘米、长105厘米的《八十七神仙卷》完整画幅长卷,能够极大地满足收藏者欣赏整幅画卷的愿望。其中第一、六折是徐悲鸿、张大千、谢维柳的三篇亲笔题跋,可谓是书画合璧。该小本票的发行,创造了我国小本票的长度记录。

2013年中国邮政发行《捣练图》特种邮票3枚,另有小型张1枚,邮票采用胶版印刷,由王虎鸣设计,河南省邮电印刷厂胶版印刷。这是1984年以来中国邮政第十次发行中国古代名画题材邮票,也是唐代张萱的画作第二次登上邮票,此前为1995年发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邮票。《捣练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张萱之作,绢本,设色,宽37厘米,长145.3厘米,描绘了唐代妇女在捣练、理线、熨平和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用墨细劲圆浑、刚柔相济,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原画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美国。邮票采用“高网线+调频网”以及专色、多色等复杂印刷工艺,运用高超的技艺对细节进行调试与处理,再现了原画之美、之精。


唐·捣练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