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诺族原始氏族部落最后的园地——基诺山寨

 廿氏春秋 2015-04-26

 

 基诺民俗山寨位于野象谷至勐仑植物园之间的基诺乡巴坡村,位于景洪市东部,距景洪市28公里,西距勐养镇70公里,是基诺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基诺族是国家承认的56个单一民族的最后一个。人口较少,大多居住在此地。山里分布着40多个村寨,聚居着17000多人。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基诺山景色,也可以体察基诺族风情。

 

  基诺山,古称攸乐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在云南古代第一部风物特产百科全书《滇海虞衡志》中曾有记载。“基诺”二字系基诺语,“基”是舅父,“诺”是后代,“基诺山”就是舅父的后代居住地,从此亦可窥基诺族文化。
     基诺山寨景区被称为“基诺族原始氏族部落的最后园地”,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集中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山区周围的四十多个自然村寨中,约有一万八千人,讲基诺语,无文字,自称“基诺”,意为:尊敬舅舅的民族。他们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的,由于民族过渡快,至今仍留有母系氏族的痕迹,比如现有很多年长男性的名字还是沿用女人的名字称呼。

 

清晨的基诺山云雾缭绕,充满了神秘色彩。从太阳鼓似的大门往山上爬,石阶两旁挂着牛头壳,四周满目皆是独特的热带雨林奇观。

爬到山腰处是基诺族的创世祖先阿嫫腰白的塑像。今天基诺族仍然忘不了他们的创世主,将她的塑像做在基诺山寨的山腰上。从头到腿有56米长的“阿嫫腰白”巨大塑像仰卧于蓝天下,仿佛凝望着自己的子孙们走向兴旺,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基诺族崇拜太阳,在基诺人的背心上,有太阳的图案,能分辨村寨的主要饰物----背包上,也有太阳的图案。太阳鼓是基诺族的重要法器,太阳鼓的正面似一轮太阳,鼓身插有17根木管,象征太阳的光芒,基诺人在除夕敲之,据说能带来吉祥。人们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反映出对太阳的虔诚和崇拜。
  金秋9月,新米成熟,各家各户要选择一个吉日,邀请亲朋好友共尝新米饭,欢度“新米节”。特懋克节是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在2月6日至8日举行,人们除了杀猪宰羊,开怀畅饮外,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打起太阳鼓,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基诺族还保留着同姓合居的习俗,在一个父系大家庭的“大房子”内,有一个氏族总火塘,每个小家庭又有一个小火塘,有的“大房子”内居住着几十甚至上百个小家庭,反映了父系大家庭的残余,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注目。

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有两面,即公鼓和母鼓。公鼓大些,母鼓稍小。鼓身用坚硬而不易开裂的圆木凿成。基诺族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村寨的象征,认为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基诺族为什么如此敬重太阳鼓呢?相传,远古的时候,天崩地裂,洪水滔滔,世上只有玛黑、玛纽兄妹得创世女神阿嫫腰白的指点,躲进蒙着牛皮的大鼓里才幸免于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兄妹俩只好结为夫妻,生儿育女,成了基诺族的祖先。他们非常感激太阳鼓的救命之恩,于是便在每年十二月丰收喜庆之时敲击太阳鼓。儿孙们听到鼓声,便纷纷围拢大鼓,手舞足蹈,尽情欢跳,于是太阳鼓和太阳鼓舞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

 

 

迎着和煦的阳光,在基诺族创世始祖“阿嫫腰北”的注视下,那片苍翠茂密的树林掩映下的山寨大鼓门打开了她热情的大门,玛黑、玛妞的雕像忠实地守护着基诺人自己的乐土。
  卓巴房的5根神柱显现出它的神圣权威,大公房和长房浓缩着基诺人对生活的点滴感受,基诺长廊中铭刻着基诺族丰富的狩猎文化和民间艺术,太阳花坛中的太阳花含羞地表达着真挚的情感,大鼓舞的鼓点与舞式中洋溢着浓厚的原始宗教风味。
  在这片土地上,历史的双足曾在这里走过,对于宗教神秘的想象仍未停止,独特的民族风情处处可以拾掇。

 

 如今借助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优势,基诺山寨凭借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成为当地旅游的重要一站,以自然村寨为依托,将基诺族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基诺族民居及秀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展现给游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