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厌恶心灵鸡汤

 埃达 2015-04-26




文 / 韩俊杰

曾几何时,我们会被网上流传的鸡汤文字所感动,也把阅读心灵鸡汤式的文字当作一种阅读潮流,可渐渐地,我们对它变得嗤之以鼻,甚至厌恶,究竟,是鸡汤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网上曾有一个调查,转发心灵鸡汤式的文字和发布代购消息、秀恩爱等一起被选为社交媒体上最被人厌恶的行为之一,曾经无限“温暖”过我们的鸡汤到现在却变成了令我们反感的文字,也许,是这个社会的潮流变了。

鸡汤文字的特点在于其具有特定的“温暖性”,能迅速抚慰你在各种情况下所遇到的不顺心之事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可当我们的信息来源渠道越来越广,能够越来越便捷地接触到各类信息之时,我们会渐渐发现:鸡汤文字所构筑的是一个理想世界。就像一句已经被说烂了的话:世界不止黑与白,还有一大部分是夹杂在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对大多数人而言,生活没那么顺心,但也并非事事不顺心,我们在幸运与倒霉之间徘徊;在勤奋与懒惰之间周旋;在成功与失意之间流转;在物质与精神之中迷惘,而这些都是心灵鸡汤不曾告诉我们的。

心灵鸡汤能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唤醒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美好的向往,可当置身于其中,仅有的一丝幻想也会被击得粉碎,当事与愿违时,我们也许会唾骂:鸡汤都是骗人的。

这类文字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空而无物,看似告诉了你许多做人准则、处世之道,但似乎那都是一个成年人应知之理,更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所必备的价值观念。例如,心灵鸡汤总是告诉我们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去探寻它的美,这的确不错,可只要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鸡汤没有告诉你我的是: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仍存有许多令人心生厌恶的阴暗面,当我们已经在浑浑噩噩中沦落,如何重拾那份久违的对这个世界美好的爱。爱是一种能力,尤其是在你被伤害之后,仍然坚信美好的勇气,仍然看得见那束最明媚的阳光。鸡汤告诉我们:梦想是最可贵的事物,值得我们去呵护,去捍卫,可它没有告诉我们,上天给了我们梦想,却不一定给予我们天赋和能力。如若全都按照心灵鸡汤的方式去生活,这世上哪儿还会有失意的人呢?

毕竟,心灵鸡汤不是人生教科书,它只是一种观点,一种对事物的看法。法无定法,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取决于我们的涵养,而涵养绝不是靠喝几灌鸡汤就能够迅速提升的,它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经历,是我们在这个铜墙铁壁的社会撞得头破血流之后所留下的一点点教训;也是我们行走在世间几十年所感悟到的一些事理。比起心灵鸡汤,它们更为真实,更能体现出人性的摇摆,鸡汤文字中所塑造出来的都是圣人,这些人丝毫不会有负面情绪,也极少有心情低落的时候,可人性本身并非如此,古语有云:“食色,性也。”,这是我们的本性,对诱惑本能地难以抗拒是人性最真实的体现,喜怒形于色更是一个人情绪最直接的反映。在这一点上,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则更接近于真实的人,他们也许不一定人人都有高尚的品格,也不一定人人都有超强的自我治愈力,作品中也不总是描绘这个社会里阳光灿烂的那一面,而它们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甚至不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更真实,更接近于真实的人性。

一部优秀的小说,我们可能会跟着情节,随着人物一起体会其中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在众多完美与不完美,顺心与不顺心之中,得到一丝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一个经过磨难却仍然不屈的人告诉你的大白话,可能比一篇心灵鸡汤里优美的文字所告诉你的深奥道理更为受用。心灵鸡汤里的世界太过于绝对,道理也太过于苛责,我们在阅读中寻求的不是人性真善美的终极真理,而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够支撑我们继续脚踏实地地前行的坚定力量;是在这个忙忙碌碌的社会里能让我们稍作停留,享受宁静的一泓清泉。

心灵鸡汤文字多多少少带有一种“我早已参透了人生”式的感悟,可人生都没过完,哪儿谈得上参透呢?这样的想法也根植于我们内心越来越急功近利,渴望短时间内获得许多真理,以为这样就能少走弯路,就能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顺风顺水,可这样的人生还是我们的吗?

文章的最后,想起了一个朱光潜先生谈到的一个小故事,看了之后,还要不要继续喝鸡汤的您的选择。

故事是这样的:“听说阿尔卑斯山谷中,在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对此,朱光潜先生写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