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家电团队:金星13816580566/甘骏15021735405
一、中信家电首席分析师:金星
我们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智能电视正处于爆发的风口上。
1.硬件层面:智能电视屏幕数量激增,渗透率到达爆发拐点,用户基础已经具备。
2.政策层面:181号文有利于产业链运行,新监管框架下行业进入内容方、牌照方和硬件企业三方博弈,加速产业链融合竞争。

1.缘起——智能电视爆发之势何以如此迅猛?
14年中国PC和移动端的增速都下降到个位数,互联网企业对于新流量入口垂涎若渴。此背景下,出现了智能电视这样一块封闭的、承载大量用户使用时间的、客户粘性极高的流量入口,岂能不火爆?!(注:用户每天智能电视开机时间已由去年的2小时提升为今年的4小时)
2.趋势——互联网将如何颠覆传统电视?
上、下端入口齐管,两层面颠覆!

3.未来——释放流量,迈向万亿客厅经济!

1.巨头加速布局电视大屏,隐藏着对新流量入口的渴求以及对全新产业格局的焦虑。

2.互联网将从两个维度重构电视产业价值链:

二、TCL多媒体副总裁、欢网科技CEO:梁铁航
回顾智能电视产业的发展,2009年互联网电视元年,2010年广电出牌照政策,引导产业发展。2012年智能电视元年,2014年智能电视拐点到来,2015年将出现规模运营收入。
电视是客厅最重要的互联网入口,价值源于用户使用时间。
-
一切价值源于用户的需求——根据最新的数据,用户看智能电视视频的时间已达到每天4小时,超过了每天看电视直播的时间。
-
用户的电视行为正在改变——对比传统有线运营商,每天用户累计市场大于700万小时,一个日均700万小时的有线电视网年营收大概10-20亿,以TCL的智能电视销量为例,从2015年起,每年新增的用户,可以创造一个北京歌华的流量(日均700万小时)。
-
电视终端的价值正在转移——做一个简单的测算,如果智能电视的年ARPU值将来达到和传统电视的年ARPU值约为800元,对于一个有1000万日活电视终端的电视机厂家,其视频业务分成收入=800*1000万*15%=12亿人民币。
1.技术碎片化:智能电视生态与手机/PC的本质区别是智能电视的技术标准不统一,造就了相对独立且封闭的生态圈,硬件厂商作为launcher,掌控os,手握各种app的生杀大权。

2.除了分发价值,智能电视还可以开展后端运营业务,预期电商业务收益>游戏业务收益>视频业务收益。

三、海信电器海视云部长:王端方
-
海信智能电视终端激活量:截止2014年底,海信智能电视激活用户数达800万,到2017年激活将达2800万台。2014年海信智能电视存量为1,130万台,预计2017年存量将达到3,610万台。
-
活跃率及活跃用户数:海信智能电视活跃率增长迅速,2014年日均活跃率为37.0%,日活跃用户达296万,全年平均月活跃率达62% 。

海信智能电视内容使用情况:
将消费者拉回客厅,从低头族重回抬头族!2014年,海信智能电视用户终端使用调查结果显示,95.4%的用户在开通智能电视后减少了通过IPAD、手机、PC的途径观看视频。
-
视频和游戏成智能电视用户最大需求:2014年,海信运营数据及调查结果显示,视频和游戏类应用的使用量分别占总使用量的55%和30%,成为智能电视用户最大需求。
-
智能电视视频点播时长远超PC端:海信依托牌照方播控平台,打造了内容丰富的聚好看应用,目前视频总用户数700万,用户日活跃率呈连续增长趋势,年日均活跃率达18.4%,人均日点播时长已达150分钟,远超PC端视频点播时长,接近电视台的170分钟。
-
电视游戏活跃度不断提升:海信与腾讯、中国电信游戏中心等30家知名互联网、游戏公司共同打造精品电视游戏——视游2.0平台。2014年共发布精品游戏4,838款,月活跃用户数达140万。合作方数据显示,海信游戏用户在各游戏合作平台的占比超过53%。

伴随用户付费意愿的提升、内容与应用的丰富,预计 2016 年,视屏广告、付费点播、游戏和应用服务带来的收入规模将超过 150 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以终端产品市场占有量优势,深度运营互联网优质资源,打造“产品+内容+运营+用户”的互联网+的服务模式,通过建立线上用户统一运营平台,不断激活存量用户,引流新用户,聚合用户。

具体的发展方向有三个融合:
-
社交融合——基于社交平台的智能电视用户与用户的互动与融合:智能电视各产品用户通过海信云、微信云互动,用户通过微信电视进行影视内容分享、好友关注等社交活动
-
设备融合——基于多设备之间的智能电视与其他智能设备的互动与融合:手机探戈实现对电视视频的智能感知、控制和内容搜索。
-
业务融合——基于智能电视终端内业务与业务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四、创维信息科技研究院副总经理:王克钊
智能电视的核心——是一种建立在亲情,建立在家的基础上的电视。其核心服务、核心内容都围绕亲情来建立,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方便的操控这台电视。
互联网企业炒火了智能电视的概念,拉低了产品价格,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手段,但却没有改变电视的本质,那就是家庭成员维系感情的纽带。

如何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很好的体验智能电视是创维希望解决的核心问题
年轻人上班后,父母在家可以用,年轻人下班后,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电视,这样既增加了开机时间,也增强了用户粘性。创维正是基于这个思路,专门为老人、年轻人和孩子共同开发了同一款智能电视,分别搭载三个操作系统,可以实现自由切换。让智能电视成为家庭互动的工具,可以互传照片,成为与父母和孩子感情联络的纽带。

五、中信传媒首席分析师:郭毅
互联网电视是产业融合的结晶,是科技与文化的代言。互联技术的发展及用户对文化内容的需求共同推动了智能电视的发展。

互联网价值挖掘进入深水区,电视终端成为新的增长点。
中国网民率已经到了瓶颈阶段,网民红利已到天花板,用户价值转变为深度挖掘不再是简单粗暴的ARPU值扩张。且PC、移动端的流量格局已定,电视是下一个企业间pk争夺流量的红海。
网络视频蓬勃发展,承载终端多样化发展。
手机已经替代PC成为互联网视频的收看首选,未来电视大屏有快速替代手机小屏的趋势。
垂直整合开启视频新局面,多屏联动是未来趋势。
我们预判,未来垂直整合是产业大趋势,内容、渠道和硬件终端分别从各自的业务切入,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实现全产业链布局。视频产业内部将是一个“媒体运营”+“多屏联动”+“智能终端”的综合性能力的比拼。随着行业规模的整体放大和环节竞争门槛的水涨船高,“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将持续体现强大的竞争力。手机小屏、电视大屏,甚至未来的汽车屏幕多屏联动,全方位占领用户时间。

产业链各环节积极参与,多方利益博弈。
在现有的政策和产业环境下,基本确立了以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牌照商为主导的业务管理模式,明确了互联网电视产业链及角色分工。互联网电视与有线运营商有望在同一规则下赛跑,多方利益博弈。

商业模式多样化,多渠道收入保障公司业绩。


圆桌论坛:电视终端如何分享智能盛宴?
-
TCL梁铁航:tcl目前属于半封闭生态式,不同于移动终端完全开放,内容受到厂家的控制。
-
海信王端方:海信也是半封闭生态,最大程度地融合产业链资源。电视的操控系统、运营机制以及面向家庭(内容监管)的受众并不适合完全开放的系统。
-
创维王克钊:每个公司对于产业链整合能力是不一样的,开放与封闭也取决于产业链整合能力:能够整合到的资源就封闭,否则就以开放的态度引入第三方来充实自己的内容,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并不能完全说哪个好哪个坏。
-
中信传媒郭毅:封闭和开放取决于企业你能否把这块蛋糕全部吃掉。在内容环节,很难一家垄断,需要开放心态引入,同样在渠道端,以乐视为例,它目前是最封闭的产业链模式,将来如果开放能够获得更大的价值。
-
TCL梁铁航:首先是用户资源;其次是内容资源,如果内容端集中度很高的话,硬件厂商话语权降低;最后是对流量的控制权。中国电视行业有三股力量,广电总局、内容提供方和硬件厂商,三方互相博弈,保持动态稳定。
-
海信王端方:最重要的是对硬件入口的抢占,产业链上的各方都是竞合关系,终端企业数显要对产品上对用户负责,在资源上与内容方合作,但同时要保证用户体验,在相互利用资源的同时也是一种竞争关系。
-
创维王克钊:主要资源包括:用户、终端、平台、服务、内容,其中创维平台和终端很重要。有了平台和终端之后可以吸引更多的内容与服务商加入,从而吸引用户,形成良性的循环。
-
中信传媒郭毅:渠道方增加会加剧竞争,优质内容提供公司是一个机会。
-
TCL梁铁航:内容方布局硬件,很早就存在了。为什么内容方不做pc、手机,但是做电视?首先就是因为电视技术碎片化,需要与不同的系统做适配。其次电视生命周期较长,入口价值更大。内容方搞不定硬件厂家,干脆自己做。对于互联网巨头BAT来说,我认为腾讯很有可能布局自己的电视,因为电视电商窗口一旦打开,对现有的电商格局影响很大。而对百度和腾讯而言,布局电视只是加分项。
-
海信王端方:电视硬件制造具有一定门槛,电视的生命周期较长,用户黏性较高,对内容方有吸引力。内容方是否真正具备硬件能力,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
-
创维王克钊:硬件厂商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掌控者流量入口。内容方拿不到入口,所以要自己做电视。
-
中信传媒郭毅:渠道方增加会加剧竞争,优质内容提供公司是一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