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与物游,博而能一

 求是散人 2015-04-27


                                          戴成法
    《文心雕龙·神思》(以下称《神思》)篇关于艺术构思中想象的论述,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和艺术理论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艺术构思过程是复杂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各种心理能力的作用是比较显著的;而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核心,则是艺术的想象活动。没有想象活动,艺术家就不可能使创作活动所需要再现的客观事物的一切微小细节,清晰地浮观在知觉表象之中,不可能用艺术的表现方式从广阔的范围内去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塑造出比生活本身更能集中显示事物本质的艺术典型。

《神思》开篇就就以“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说明了想象是身在此而心在彼,可以由此及彼、不受身观局限的艺术思维活动。随后,作者对艺术构思的情态作了一番精彩的描述,得出了“神与物游”这样一个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结论。这个观点表明,想象不是来自凌虚蹈空的主观冥想,而是来自作家、艺术家平时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感受。这就把想象活动置于客观现实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艺术想象要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作家、艺术家的想象总是以他的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他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愈丰富,他的想象活动也就愈自由,愈有创造性;二者相辅相成,才会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出现“物无隐貌”的情状。因而,《神思》篇特别强调了作家、艺术家平时要多观察和积累生活,要“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唯其如此,才是“驭文之首木,谋篇之大端。这不仅说明了艺术构思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而且把艺术家的想象活动与理性活动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其次,《神思》篇精辟地论述了想象与情感在艺术构思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气志统其关键”就明确说明了思想情感是想象活动的动力,想象的展开是沿着思想清感的轨道进行的。作家、艺术家临篇缀虑,只有思想坚实、深刻,感情真实、充沛,才能使想象活跃起来;从而在准确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更深刻、更真切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美学理想,使作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否则,就会“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即形成思想僵化、感情枯竭、想象壅塞的窘态;或者使艺术想象变成枯燥无味、不着边际甚至是毫无道理的幻想。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深刻揭示了想象活动伴随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而展开并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创作规律。这一美学见解,不仅将想象活动建筑在“神与物游”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而且说明了艺术构思中情感与想象始终是交互作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情感是激发想象的力量,想象也激发着情感,使情感不断得到深化;二者有机结合,使作家、艺术家头脑中的种种感觉、知觉、表象鲜明生动起来,从而创造出充分显现事物本质、具有高度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其三,《神思》篇还强调,艺术家在想象中必须取得思想与情感的协调一致。当然,这里的所谓思想,并非某种规定想象的抽象概念,而是作家、艺术家根据其全部生活经验,在自己内在情感中深刻体验过的思想,是经过长期的“研阅”和“酌理”,将想象的自由活动导向一定的理性认识的思想意念。只有这样的思想,才能在形象思维中发生实际作用,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外,《神思》篇在阐述了艺术构思中以想象为枢纽的一系列心理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之后,提出了“博而能一”的辩证统一的命题。所谓“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就是要求艺术家在体验上要“博”,在表现上要“一”,把“博”和“一”统一起来。而“视布为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则以麻、布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想象活动是作家对观实生活素材所进行的艺术加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化的美学法则。一部作品只有使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典型更充分、更生动、更集中、更鲜明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使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

总之,《神思》篇关于艺术构思的论述,不仅在文艺批评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和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及其创作实践,也具有现实的美学指导价值。

本文刊于1983625日《文论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