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艺术|独家】大卫·霍克尼央美讲座最全回顾:PS的诞生终结了绘画

 金匠尚玉 2015-04-27

凤凰艺术独家报道4月16日傍晚,著名美藉英国画家、摄影家大卫·霍克尼来到中央美术学院,作为34年后大卫·霍克尼访华的第二站,这场以《我的观看》主题的讲座想必也是备受期待。就在前几天,他刚刚在北京大学主讲过《谈当代美感的建立》,简直是引爆了艺术文化圈,据说300人的主会场有上千人提前预约。而这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座未开始,现场也早早就被热情的央美师生占满,过道上都站满了期待的人群。“凤凰艺术”也对这一讲座进行了网络视频和图文直播。


大卫·霍克尼1937年生于英国布拉德福德,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称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其艺术生涯横跨了多个领域,包括从拼贴摄影到歌剧舞台设计,从用传真机制作画作,到深入研究艺术史上的古典名家如何利用光学仪器进行创作。而他的作品也几乎包括所有可以使用到的媒材,包括油画、水彩、摄影、印刷版画,并一直使用时代最前沿的科技参与创作,包括传真机、激光影印机、计算机,以及近年来使用的视频、iPhone手机、iPad等设备,不得不说大卫真是一位紧跟时代步伐的老爷子。


▲大卫·霍克尼在央美演讲现场


在主持人简短的介绍之后,今天讲座的主角大卫·霍克尼就在观众们的欢呼声中走上了讲台。和之前在北大的讲座一样,老爷子一边通过现场大屏幕播放自己的作品,一边开始了本次讲座的内容。


▲大卫·霍克尼讲解自己的作品


大卫·霍克尼在央美讲了什么?


观点1:图像构成绘画照片组建图像


我把这样的作品叫做用图像来构成的绘画,上面所有的照片都是近景拍摄,这是照片组建的图像。我用反向透视的方法画了三个打牌的人,这是另外一副。左手边看到的是油画,同样也是三个人玩纸牌,右边的是图片,他们玩的是棋牌。这幅照片并不简单,它是由很多不同的照片拼接成的,每个照片在拼接透视的角度都有消失的点。


▲大卫·霍克尼通过作品讲创作


对我而言,我认为它是可以裸眼观看的3D照片。你可以在各个细节里游走,但不可能一眼把所有的图片都看全,所以必须在这个图像的世界里游移,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制作方式和观赏方式。


观点2:再次强调摄影源自绘画


这是三个人物的肖像油画,每一个椅子都是分开照的,然后用PS组合起来,即便是在远景的很小的椅子也是单独拍摄的,你看椅子时需要一张一张看,而不能一起看。如果你用相机一次性拍摄这样的场景,产生的效果会完全不一样。我一直在说,摄影源自于绘画,从15世纪开始,意大利就有相机出现了。


▲大卫·霍克尼的作品


观点3:创作中曾借鉴中国的绘画技法


我用不同视角观看场景,比如俯视和仰望,用不同角度构建视觉世界。同样的在这张油画里,前景的凳子是用反向透视去画的,这比普通场景要好许多。创作中我也借鉴了中国的移步换景和散点透视,我会投入大量时间研究不同观察的角度和场景以及它们的时空概念。


观点4:PS的诞生代表了绘画的终结


1839年之前,所有的光学技术都是为绘画服务的,油画家画画时有时间的观念,因为它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到了后期,因为化学材料的介入,我们在拍摄和抓取图像时才可以一次性完成。照片的发明是化学材料的发明,但是现在这些化学材料我们也用不到了。


1990年,我被Adobe公司请到硅谷参加PS的首发仪式。然后我跟我的助手说,PS的诞生代表了绘画的终结,之后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普通的印刷相片存活了十年。


▲大卫·霍克尼的作品


观点5:透视是因为光学仪器的存在


所有画画的人都知道,透视当中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个问题关键是前景,就像立体主义一样。中国画的透视没有消失点,因为它是移步换景的。如果有一个消失点的话,意味着作为观众的你也会消失。而我们有着透视这样的行为,是因为有光学仪器的存在。


▲大卫·霍克尼的视频短片


这个短片是用18台静止相机拍摄的12个杂技演员玩杂耍的场景。我们常见的拍摄运动场景的形式,如果用一台相机,能够发现相机会把人物放在视野的当中,所有移动的东西是他身后的场景,而不是人本身。


▲大卫·霍克尼的视频短片


这个视频是我为皇家学院做展览拍摄的,拍摄从开始的一台摄像机到后来的三台摄像机。整个过程会带给你强烈的足迹感。而另一部短片,是我在同一场景在不同的时间用九台摄像机拍摄的,给人更身临其境的说服力。


▲大卫·霍克尼的视频短片


现场互动

▲邵大箴先生上台与大卫交流


演讲结束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邵大箴先生也上台与大卫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表示,自己也曾看过大卫的作品,没想到他对中国艺术如此感兴趣。


观众提问


问题一:你说用透视画成的只有一个面点的图像是平面的,但是我认为我们也在换景双眼视觉看图像,这样的话有一种诡异的感觉,然后会有一种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又有不同,我问一下你今天想要表达的视觉效果是这样吗?


大卫·霍克尼:是的,因为我们平常看的都是单一的视觉图画,但我们人眼是会动的,透视角度照片产生的是一种诡异的感觉,这种感觉更接近于你观看的方式。照片单一视觉的作品是非常无聊的,像毕加索这样的画家把我们世界变得有趣,相比之下照片非常无聊了。


问题二:你画画的时候,从年轻一直到老是如何保持对画面的新鲜感的?你画画的时候一般在想什么?


大卫·霍克尼:当我在画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只有30岁。显然我现在不是30岁,但我画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只有30岁。


问题三: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你想做些什么?你怎么摆脱那种感觉?

回答:我确实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是不画画的时候。我会想除了画画我还能干什么?所以就会情绪低落。


问题四:我是同性恋,这对我自己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大卫·霍克尼:创作对我来说很简单,我本能的愿望是做这些事情,不管是风景、人物还是景物绘画都是很传统的主题。欧洲很早之前有“油画已死”的观点,但因为新的照相技术的出现,摄影也在慢慢地死亡或者改变。从画面的角度来说,它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做的,本能性的东西是不可能消亡,我们在其中找到固有的东西,它自然会延续下去。



▲问答环节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老爷子可能有些疲惫了,在现场点了根香烟。


相关展览


大卫·霍克尼的个展《春至》(David Hockney: The Arrival of Spring)将于2015年4月18日至6月6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佩斯北京呈现,此次展览将是一次近距离欣赏大师作品的珍贵机会,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大卫·霍克尼的个展《春至》海报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责编Rosali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