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什么“继承”贝多芬的音乐

 阿里山图书馆 2015-04-27
            
从小学钢琴,总是听到有老师跟我说巴赫应该怎么弹,莫扎特应该怎么弹,贝多芬应该怎么弹,肖邦应该怎么弹……忽然有一天,我问,为什么要这样弹呢?这是巴赫或者莫扎特告诉你的吗?老师微微一笑,说道,我们都是贝多芬的传人,因为贝多芬的徒弟是车尔尼,车尔尼的徒弟是李斯特,然后所有的钢琴学派几乎能都追溯到李斯特,所以这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啊!我顿时觉得好光荣,仿佛是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后来我听说了一个游戏,叫做传话游戏,一句话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最后变得面目全非。我不禁问道,那么从贝多芬那里传下来的武功秘籍会不会也会传走样呢?我想多半还是很难保持原样的吧。那怎么办呢?不分对错就将它传下去吗?为师者怎么能如此不负责任呢?

所以我最不喜欢这样的文章,比如标题为《如何演奏巴赫作品》,然后通篇都在讲规则,比如要弹清晰,不能过于戏剧性等,而通篇没有一个谱例。“弹清晰”这是只有针对巴赫才有的要求吗?巴赫的曲子就都没有戏剧性吗?反例太多了,比如著名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这其实涉及到一个问题,是先有规则再有音乐,还是先有音乐再有规则?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你还犹豫不决的话,我再说一句话你就明白了,坏的艺术作品是根据规则来搭建,好的艺术作品为规则立法。

有人说弹莫扎特需要精致的触键,所以学之前要先练习精致的触键。问题是如何练呢?用哈农吗?其实最好的方法是从莫扎特的音乐里面去学习精致的触键。在学习过程中,你的心,你的耳朵,会感觉到一定得要“这样弹”,才能“像”,通过练习,最后做到了,“新技能get√”。

同理可得,通过肖邦,可以学习歌唱的技术;通过德彪西,可以学习多变的音色;通过勃拉姆斯,可以学习浑厚的和弦等。而若是反过来学习,基本没戏。著名钢琴演奏家波哥莱里奇在解释他为什么学一首曲子需要好几年的原因时曾说:每首曲子他都会探索新的方法来练习,因为每首曲子都有它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命运。所以我们听他全盛时期的演奏录音,会发现每首曲子都能焕发出独树一帜的魅力。 

所以我常说,演奏技术来自耳朵(而不是来自老师或各种规则),当你的耳朵对音乐有要求的时候,你才会“真正地练琴”。你想要达到要求的道路也许并不顺利,但一旦做到了,你的演奏技术就又进了一步。最糟糕的练琴状态就是在同一个速度下不断地重复,很快耳朵疲倦了,不听了,只剩下手指陪你练了一天。虽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这样练琴真的没啥用。还是静下心来好好听一听,想一想,让耳朵始终保持敏感。 

其实学琴初级阶段没什么比练耳朵更重要的事情了。这里指的“练耳朵”可不是一定要练出绝对音高,你用耳朵测频率再准有机器准吗?这里讲的是练就一双对音乐敏感的耳朵。你的耳朵有多好,你演奏出来的音乐就多好。可惜的是好多孩子在初级阶段时注意力都在例如“第一关节不要瘪”、“手指要立起来”上面,错过了磨练耳朵的最佳时机。还是那句话,为人师者怎能如此不负责!
               文 / 陆倍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