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密码》是怎样炼成的

 如水似衡0919 2015-04-28

亲爱的朋友们,每周一和芃澜老师一起破解《黄帝内经》密码的时间又到了。

上周,芃澜老师在《黄帝密码》之外,和大家聊了聊《黄帝内经》究竟该怎么读,怎么读懂。这周我们继续上周之后的话题,再请芃澜老师为大家讲讲,如今大家看到的《黄帝密码》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之后我们将正式进入第二章的密码之旅,大家不要错过哦!

上周我们说到的“瞎子塔”对于大家来说是个新鲜的概念,而因为“历史的误会”,中国的“瞎子塔”轰然倒下。正是因为您意识到了这个误会的错误,所以在读懂内经的这条路上,力求的也是回到文化之根,找回我们自己的“瞎子塔”。

芃澜说:

是的,如果断开了自己与自身文化的血脉联系,再要想认识中医这样植根在传统文化和学术体系架构上的内容,就是难上加难了。相反,若是能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很容易想到要看懂《内经》首先就要回到“内经的时代”,回到中华文化中去认识。

就像写《黄帝密码》的故事,从开篇一直都没有离开历史、没有离开中国特有的一些文化现象。所以文章开头写了那么多汉代的事情和汉代的人。

芃澜

是的。我把内经时代设定在先秦两汉的大背景下,设法先进入那个时代,去理解那个时代的人如何看世界,他们的观念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看身体以及疾病的,将有助于我们考察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而在其中,我认为那个我们已知的最可靠,也最靠近《内经》出现的事实,就是发生在汉文帝时期的“文仓问难”,所以我把这个资料看作是自己进入《内经》时代的一个入口。从这里出发,设法勾连整个先秦两汉的学术思想以及人文观念,并结合《内经》的文献,我们或许有可能了解《内经》的奥秘。我就是从这个门径进入的,坚持走了下来,看到了不一般的别致风景,也才有了写《黄帝密码》的想法。

那就请芃澜老师给喜爱《黄帝密码》的朋友们再梳理一下整个脉络吧!想必再说一次之后,又有很多人会再重看一次前面的故事了,又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啦!

芃澜

当然,很高兴看到有这么一批读者对《黄帝内经》的钟爱,让我很感动,也很受鼓舞,愈发觉得后面的文章应该写的更好。

这的确是我们民族的瑰宝。首先,我觉得问题意识,是读进去《黄帝内经》很重要的一个思路。

读过之前文章的读者都应该知道了,《黄帝内经》书名第一次出现是在《汉书·艺文志》里,而《艺文志》是汉宫秘府的一个藏书目录。那《艺文志》是从哪里来的呢?历史告诉我们来自刘向刘歆父子。他们奉旨整理汉宫秘府藏书。那么《黄帝内经》就应该在秘府里吧。

但文章中说司马迁也能够进入秘府,为什么他就没有提过《内经》呢?

芃澜

这个问题提得好!话说这司马迁比刘向还早但为什么他没有提过《内经》呢?能够想到这一层就有些意思了。

但司马迁提到过仓公,还为他写了传记。这个传记很有意思里面出现了一个帝王——汉文帝和一个名医——仓公的对话。这个事件中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究竟背后藏着什么呢?历史上的“文仓问难”和《黄帝内经》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好像都是两人或多人的问答形式)这就给我们阅读《黄帝内经》提供一个有趣的视角。

再比如,在《艺文志》中与《黄帝内经》一起出现的还有《扁鹊内经》,可是后来忽然就没有了。很自然,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扁鹊内经》和我们今天看到的《黄帝内经》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一起出现后来又没有了?没有的原因是什么?

扁鹊大家很熟悉啊,“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小朋友都知道呢!

芃澜

在汉代和之前很长一个时期,扁鹊都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人,很多人和文献中都会提到他。比如《战国策》、《韩非子》、《淮南子》,甚至后来的《盐铁论》,韩婴、司马迁、刘向等文化名人也都提起过,借用这些不同的资料,尽管我们看不到《扁鹊内经》的原文,但我们仍可以设法描绘出扁鹊医学的一些特征,把这些特征拿来和《黄帝内经》比较,也许我们就可以发现《黄帝内经》与《扁鹊内经》之间的一段历史恩怨!

再说回《艺文志》,这本书里把医学叫方技,分成了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大家会不会奇怪:为什么神仙和房中竟会和医学放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用同样的方法,也能找到蛛丝马迹来。

所以,前面提到“问题意识”,方法很重要。上面所讲的,就是我用来解开《黄帝内经》秘密的第一个方法,我称为“重回内经时代”。内经时代中的一切有关宇宙的观念、生命的观念、自然的观念、生活的状态、人们的习俗等,都可能让我们重新发现《黄帝内经》。

这个视角是目前《黄帝密码》的内容想要介绍给大家的。

呀,您说的这些都只是“一个方法”啊?那看来还有第二、第三……个方法。

芃澜

没错。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黄帝内经》的本质,即它是一本医学书。想要读懂它,还要回到中医自身的医理中去。接下来的《黄帝密码》我们会再讲到中医医理,或者叫中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还有一个问题也很有意思,就是《黄帝内经》凭什么那么自信,认为自己是建立了一个医学体系,可以包纳当时已经认识到的所有身体、疾病的知识,以及诊断治疗的体系,并能够上升到更高层次,上升到医理的高度上去,称之为“医经”。

所谓“经”,就是万世不移的道理,这种理论自信来自哪里?《艺文志》中是这样描述这个自信的——“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他说医经的道理一旦建立,就可以指导一切医疗实践,可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你看他有多自信。

这个自信是怎么来的?这就是医理的问题。说到医理的问题,讲起来就更不容易了,但在后面还是会抽丝剥茧般的给大家一层一层地揭开。这是我们读《内经》不能绕开这一点,否则就变成历史学了。现在,我们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呵呵,密码之旅的第一步,相信大家一定更期待后面的。有朋友看您的文章中写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很有意思地想知道您在写作的过程中,究竟读过多少本相关知识的书啊?

芃澜说:

我也不记得读了多少书。应该说是《内经》带着我找到了一本又一本的书,还有考古发现以及临床实践。我想他还会带着我走的更远,更深入。这是一个充满了发现的旅行。

所以,我很期待未来。

而且越是深入,我越是肯定,我们对于我们的前人了解的太少太少了。前人的时代,不是我们的过去,而是置于我们头顶的另一个世界,如同一个沙漏。尽管漏到今人这里,已经变得很细很少了,但是沙漏的两端是有一个连接的,循着这个通道,我们就能抵达那个时代。

相信在芃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会重返内经时代,领略那时的奥秘的。最后说一个题外话,听过聚友礼的朋友都知道您在聚友礼中和马琴老师、梁冬老师都做过搭档,一起录制。面对着这么多各有个性、风格不同的老师,您如何做到对他们的所长都熟悉,都能像和老朋友似的那么默契?

芃澜说:

梁冬是非常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和他做节目,你不会没话说,也不会觉得累,他会很好的引导你。而且他真的对中医和中国文化有很深的认识,和他对话是一种享受。

和马琴老师搭档,是最舒服的。她非常温和,而且富有耐心。在和她做节目之前,我并不了解五行针灸,当时我就像一个学生一样不断发问,并迫不及待地讲自己的理解,向她求证。结果,有些朋友反应我一直在抢话,后来再听听我也觉得自己抢了。不过说实话,如果再给我机会重来一次的话,我仍然是要问的,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有可能的话,我愿意向每一个老师求教,听他们心中的中医。

我知道芃澜老师是很注重互动的。

芃澜说:

对呀!学中医,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的,死记硬背别人的观点是学不好的,因此不要怕问,不要怕自己的问题幼稚。只有在互动中,在与经典的互动中,在与老师们的互动中,你才能真正走入中医,临近那个大道。与大家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