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SEE 公益艺术拍卖将于4 月30 日19:00-20:30 在艺术北京VIP 之夜举办。 北京匡时联合雅昌艺术网、艺术北京积极助力本次公益拍卖,并发布倡议书,呼吁艺术家参与到公益拍卖中,所得善款将用于支持阿拉善SEE “一亿棵梭梭”生态项目。 SEE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环保公益组织于2014 启动了“一亿棵梭梭”的宏伟计划,希望通过十年时间,和政府部门、企业家、民间环保组织及当地农牧民一起,在内蒙古阿拉善的关键生态区域种植一亿棵梭梭树,恢复200 万亩梭梭为主的荒漠植被,固沙1000 平方公里,重建这道历史上曾有的生态屏障,防止腾格里沙漠继续东进造成更严重风沙侵袭。 本次活动受到艺术家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戴泽、靳尚谊、王颉音、卢甫圣、雷双、闫平、王广义、王克举、李迪、王轶琼、姜吉安、蔡志松、贾宽、董春凤、杨宇、杨勋、夏禹、刘冰、牟林童、颜石林、米巧铭、赵大陆、吉一玮、马丹、董鹤等20余位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在收到邀请后,积极响应倡议捐赠作品,以艺术的力量支持沙尘暴源头地荒漠化防治公益项目,支持北京的蓝天保卫事业。
董春凤,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助教硕士研究生班,曾任教于山东潍坊大学艺术系任教。中央美术学院培训中心。艺术家出生在著名的扎龙湿地附近。她小时候经常深入湿地中,那边到处都是大雁、天鹅、猫头鹰、野鸭、丹顶鹤等许多种类的野鸟。在画家自己的心中,那是一片美妙的风景,一个超俗的境界,就是在这片风景和这个境界之中蕴藏着美丽的图像。
姜吉安, 1992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基于中国传统和宋代理学思想,他建构了“以物观物”、“静观”、“感通”的中国当代绘画方法论。《野生古树普洱之:弄花》用普洱茶制成深色纸张,将烹煮后的普洱茶叶随意撒在纸上,茶叶蜷曲轻盈,形似花瓣,暗香浮动。用毛笔勾勒出连接花瓣的秀劲枝条,一幅简逸的花鸟画便宣告完成。
汤哲明,197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萧山。2005年毕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博士学位。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编审。现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为硕士生导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会员。致力于山水画创作与中国绘画史研究,著有《多元化的启导》、《国画之江南》等专著,并为大型丛书《中国山水画通鉴》、《中国花鸟画通鉴》副主编。
杨宇,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人物研究生,师从周京新教授。杨宇保持了一个原生态的创作情感。她不仅擅长工笔,同时她也有着不俗的简笔人物画功力,寥寥几笔便能刻画出人物内心的感受,其用笔轻松自如,如行云流水。
杨勋,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杨勋的绘画与传统的关系相当暧昧,在他的画中有园林,戏曲人物,假山石和流水,还有花卉等等,他的工作看起来像是在试图复活某种传统,特别是在美学上,他的作品,带着一丝不属于他这个年龄与时代的气息。外界评论他是“新东方美学”年轻一辈的代表。
夏禹,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在夏禹看来,“描绘”是绘画的最本质。他寻求语言上的突破,同时忠实于自我。在他的画面中,平静背后是左冲右突的激烈痕迹,淡定中涂抹着现实的挣扎。
戴泽先生是一代宗师徐悲鸿的入室弟子,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在中央美院执教50多年,当代著名的画家刘小东、岳敏君、张晓刚等均是戴老的学生辈。此次他特别捐出1999年创作油画作品《春暖花开》,希望借此呼吁更多的人关爱我们生存的环境,积极加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方召麐,1914年生于无锡世家,留学伦敦,游历欧美,定居香港。一生传奇,诞育八子。从艺八十载,守拙成道,真趣天然。方召麐的艺术笔挟风雨雷霆,石破天惊;稚拙朴茂,画格清雄,袒露童心。在继承传统和融合现代的方面,她出入传统,引书入画,吸收了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神韵之美,大胆构图,不似之似。方老的书法亦是碑帖渊源宽博,慈蔼闪烁女性温煦。为海内外画家所钦敬。
刘冰,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她认为艺术创作并不是“只感受自己”,稍微退后一点儿来看,反而可以看到更远更大的世界,也不知不觉中看到了自己的另一个面貌。
牟林童,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他追求一种自我式的绘画,将诗歌和宗教融合,寻找一条诗意优雅的绘画方式。画面的空气中弥漫着不能到达的忧伤,带着淡淡宗教色彩的人物形体,讲述着本真的生命之美和伸向远处的永恒。
颜石林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为当代新起的雕塑艺术家。他用稚拙的儿童形象回应了年轻艺术家乃至一代年轻人刚刚踏入成人世界的惶惑。他创作的躯体略显扭曲的儿童,有着成人的内心,他们通过自己微小谨慎的动作获得属于自己的小小空间。
米巧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萨卡洛夫(现尤里·戈留塔)工作室研究生,曾获联合国颁发的杰出艺术成就奖。她创作了许多融合中西风格、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赵大陆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曾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北京举办的首届“星星画展”。《象外#27》曾在何香凝美术馆展出,作品呈现了赵大陆从古典写实主义的油画创作走向具有当代意识的创作,用油画材料和技法来表达中国水墨气韵和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情怀,传达人与自然贴近之后的宁静致远,作品异乎寻常得冲淡平和。
王轶琼,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江苏省美术馆专职版画家,江苏版画院画师。版画作品曾获获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版展银奖、铜奖。他的作品是通过动物,女人,花等画面形象,形成一种被借喻的意象。他找到了非常有创造性的技巧——“油画—版画术”,把自己以往几十年所学版画的技艺融会贯通,同时借用油画色彩、笔触的丰富性,来按照事先制作的版画重新创作。
王颉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的古典山水以点线面的构成、率意的笔触,以及随意皴擦的笔痕这类抽象的视觉元素,重构“云”、“山”、“花”等自然景物。这些作品都呈现出一种激情勃发的生命意象。
卢甫圣(卢辅圣),艺术家、美术史论家、出版人、文化策划者。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既用深厚的理论素养进行艺术思考与实践,又从艺术创作中体悟哲理与书写历史。他的艺术创作,以知性驾驭艺术自由,以学识涵养书画性格,形成其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马丹,毕业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师承毛旭辉。在她的作品中,总有一个象征她本人的袖珍版的小女童。这个小女童一直背对我们,她并不与画外的我们交流,仿佛她沉浸在那个属于她的世界里。虽然故意与世界保持疏离的距离,但并不单纯是表达出她对我们的世界的漠视,而是对童真单纯世界、对自然田园世界的向往与义无反顾。
董鹤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曾入选今日美术馆“2006毕业生优秀作品提名展”、炎黄美术馆“2007聚沙塔新锐绘画奖”。董鹤的作品大多是对生命、死亡、存在和记忆的思考,他说,自己和作品在提问的同时,本身也是问题的答案。
蔡志松,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雕塑界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作品参加过多次世界参展,并获法国巴黎秋季沙龙获'泰勒大奖' 在内的多次奖项。蔡志松的《方玫瑰》,运用铅创作,玫瑰象征爱情。他认为对于爱情,人们往往只顾追求过程的快乐,却没有做好承担结果的准备。正与反、过程与结果共同构成事物,这是一个不变的法则,就像这永不凋零的铅玫瑰。
贾宽,师从当代著名画家明瓒,李津。别署涂画快意斋主人,多年从事邢瓷研究,专事绘画。擅长山水、人物,其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他的作品有自己的审美追求:看似随意,细看下又充满了趣味,很有某种能够深意,笔下的人物中透出的一股浓厚的文人气。
雷双,生于书香世家,祖父雷恪及伯、叔祖父在中国美术史上被称为“湘史三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五届创研班毕业九十年代始,活跃在中国美术界,参加过《BEIJING AND BEYOND》等一系列重要展览。2014年,她的作品迷于黑白,画了一批抽象表现,还有具象的玫瑰与荷花,体现出她对光的本质把握和对细节的偏爱,充满有诗性的情感。
李迪,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李迪就为表现绘画和新野兽风格的作品所吸引,带着对艺术和个人未来的追寻而游学德国二十年,李迪的绘画经历了从东西方不同的艺术知识系统自然衍生出越来越浓烈的个性化倾向表述。他的艺术虽有对德国新表现绘画的糅合和简化,但更多通过重新发现传统绘画中的美学能量,力求使自己从流行绘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尤其是对中国水墨画意象的参照与吸纳,使他能从中有了创造新的绘画的可能性。
王广义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当代艺术家,也许他最早领会了波普艺术的核心,他将文化革命时期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与当今流行的可口可乐、化妆品图像并置,尽可能剔除所谓绘画性,向人们直陈一种当代生活的存在。这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当代波普艺术的先行者年,获首届油画双年展(广州)金奖。作为一个起于1980年代的中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而被广泛熟知。他创作的名为《大批判》的系列作品尤其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
王克举,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教授。他以独特的技巧创立了表现主义和印象主义相融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洋溢着时尚性的亮丽,主观化的色彩、任意取舍的构图、夸张而粗犷的笔触,共同凸显了“我”对于自然的改造以及“我”的独特视角与“我”的存在价值。
闫平,自1983年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就留校任教。2012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在她的作品中,笔触如北方人般生猛奔放,色彩又如女人般温柔清靓。她的作品“父与子”、“戏曲人物等系列被人们津津乐道,但在她看来,唯有勇敢与自由才是她所追求。
吉一玮,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轻纺美院。他刃为的绘画是件能使人平静下来的事情。人在习惯独处时,想象力就会变得霸道,它支配、包围你的画布甚至生活,仿佛把你拽到另一个世界。他在绘画的享受中,尽力让自己的状态变得更纯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