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汉区家长课堂之微课堂

 悦悦aaa 2015-04-28

为了帮助江汉区家长课堂的家长们能把学到的陪伴孩子的技巧和方法更好的落实到生活中,我们利用微信开展了课下微课堂。大家每周五相约微信群,分享陪伴孩子的故事,经过林老师的回馈点评,家长们把学到的东西落地开花,实现自助。下面是第一节微课堂上louise的分享。


早上起床,什么都准备好了,孩子突然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幼儿园!我首先安抚他,然后问他为什么不想去?(妈妈有很好的察觉,先想到的是安抚,然后去了解孩子不愿意去上学的原因,非常好。)孩子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去!然后我问了很久,(这个时候如果不急于一直提问去找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而是通过肢体语言抱抱他去倾听可能更好。等孩子的情绪好转后再问)他说:幼儿园一点都不好玩,有玩具又不给玩!我说:小朋友长大了以后,玩玩具的时间会相应变少了。(注意,妈妈可以说幼儿园有很多有趣的活动,老师会安排什么时间玩玩具,什么时间做游戏……而不是把玩玩具和长大了联系上),他就很不高兴(妈妈又一次察觉了孩子的情绪),接着说:我之前拿了6个拼装的玩具连个小汽车都拼不成!(孩子在抱怨玩得不尽兴宣泄不满,妈妈直接倾听就可以啦)围绕玩具的问题我又问了两个,感觉好像都不是不想上学的理由,接着我又问了其他的原因,如:是不是和小朋友相处不愉快,某个小朋友做了些事让你不高兴?孩子都答没有。(妈妈一直在急着找答案)中途有两个细节,一个是因孩子反复在念叨不想上幼儿园,我就有些恼火,说话的声音变大了,但没有对他吼叫,还是压着怒火在,(很好的自我觉察!从学到到做到真的不容易哦!走在成长路上的好妈妈!)孩子马上说:你骂我!我说:妈妈不是骂你,只是声音变大了。孩子说:那你就是不高兴了,你为什么声音变大了呢?(孩子天生的感受力多强啊,真是来修炼我们的!)我说:妈妈有些着急,你看,本来你早早起来可以第一个到幼儿园的,结果变成了最后一个到幼儿园。(呵呵,妈妈的目的性很强)另一个细节是,爷爷在旁边有些不耐烦了,我就劝爷爷到其他房间去等,并解释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再去幼儿园等。(做得非常棒!沟通得到了老人的理解)经过45分钟的沟通和等待,孩子终于说出不想上幼儿园是担心接他接晚了。记得至今好像就两到三次接他的时间迟到了。我就问他:那你有什么办法让爷爷或者妈妈记得早点去接你呢?孩子说:不知道!我看到这个问题他不好回答,就说:那妈妈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和爷爷上闹钟,提醒我们早点去接你,好吗?孩子答应了,然后就跟着我去幼儿园啦。(这个过程有两点,当孩子说担心被晚接的时候,妈妈如果问他,接晚了你会担心?害怕?…然后问他担心什么?害怕什么?…然后做些解释。这个是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心结所在,做进一步了解可以彻底解开心结。另一点是跟孩子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最好给他几个可行的方案去选择。)

妈妈的收获:

当孩子同意去上幼儿园时,我很有成就感。整个45分钟的互动中我没有发脾气,这个在学习前是做不到的。而且,中途我还几次去抱抱他并抚摸他的后背也舒缓了他的情绪。

老师的评语:

首先给突破了以往模式的露易丝点赞!

人世间最艰难的事情莫过于在最亲密的人之间经营我们的关系。以真正真诚、开放,并且朝向问题解决的方向进行亲子间的心灵沟通,虽然过程曲折,但露易丝做到了。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1、看到孩子的行为,同时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当孩子出现与我们预期不一致的言行,我们惯常的反应是:(1)激起情绪(挫败、不满、愤怒)——(2)提出要求(其他小朋友都……;我为你做了……;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应该……)——(3)激起孩子的情绪(愤怒、攻击)——(4)循环反复。露易丝在找寻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事情上,示范了新的、富有成效的沟通方式,从(1)幼儿园不好玩(泛指)——(2)不能尽情地玩玩具(抱怨)——(3)与其他小朋友不能很好地相处(猜测)——(4)担心不能按时被接回家(真正的担心),露易丝不断的自我觉察、情绪调节、环境管理(爷爷)、真诚一致(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妈妈有些着急)与耐心终于拨开云雾,看到孩子真正的意图和担心。同时,我们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达了许多的“不想”如何。这是家长通常感到困难的地方,因为做排除法总是劳神费力。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引导孩子学习一致性地表达,“我想……”,“我要……”,“我希望……”。这样,家长便可以顺势引到问题解决,就像露易丝做得那样,“我们做些什么,改变什么,增加些什么,可以获得你想,你要,你希望的状况呢?”对于,3-6岁阶段的孩子,家长需要帮助他看到他的目标,同时协助他找到达成目标的方法与路径。这也是为顺利进入学龄阶段,独自面对校园生活做准备。

2、与孩子的情绪链接,学习对情绪说“是”。

感受情绪是人的一种能力,在孩子身上尤其如此。露易丝与孩子成功沟通地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时刻与孩子的情绪链接,同时真诚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时争论的不是事情,而是情绪。当我们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不被认可或承认时,我们会感到挫败、不满、愤怒,甚至想做出些什么让对方感到尴尬;而当我们允许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承认她,对她说“是”,争论也就停息了。露易丝承认自己的情绪,说出自己的着急为孩子做了很好地示范。正是这个示范,让孩子感到承认和真诚表达自己的诉求是被允许的。感谢露易丝的勇敢,在自我突破的同时也帮助孩子学习了真诚一致表达。

3、耐心等待,用心沟通。

露易丝与孩子成功沟通的第三个原因是耐心与等待。教育是一个过程。这45分钟的沟通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真正诉求,或许这45分钟的沟通我们一无所获。那我们是不是就要放弃与孩子的沟通,放弃继续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如果真要放弃,那我们便上了当。孩子无非是用他的言行来考验我们是否真的爱他们,是否真的有耐心倾听他们,懂得他们,是否真的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对象。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我是否可爱,是否值得被爱,是否安全,是否被需要,是否有价值,是否被欣赏、认可……”还记得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吗?有时,教育的言语是苍白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眼神,只要是充满爱,哪怕言语朴实无华,也是做家长最真心的告白。谢谢露易丝的勇气与真诚!期待你以你的方式茁壮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